好地网7月31日讯(研究员 张敏华)
去年下半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陆续从政策层面上对土地市场开始调控,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重要城市从审核房企资金、改变土拍规划,再到商业办公用地禁止建住宅,房企拿地的正进入新一轮的洗牌。在目前政策的引导下,土地市场“面粉贵过面包”的倒挂现象得到有效抑制。在严苛的拿地要求与谨慎的土地供应下,部分城市土地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南京:
取消土拍摇号,改成竞保障房面积
苏州:
一次性报价+超过最高限价10%现房销售
海门:
超过最高限价10%现房销售
徐州:
限房价、竞地价
扬州:
最高限价+同一竞拍人只能拍一块+取得土地未开发者不得参与竞买
无锡、常州、南通、泰州:
达到最高限价,现场摇号
淮安、张家港、宜兴、江阴、连云港、宿迁、盐城、镇江:
价高者得
好地研究院认为:
对于江苏而言,三四线城市拿地政策比较松:很多城市只是简单的价高者得;另外一些城市设置的拿地门槛,对于房企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如
扬州要求“同一竞买人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在同一批次土地拍卖中最多只能竞得一块住宅用地。”但是并没有限制其他的控股公司参与同批次土地的拍卖。
而对于省内苏州、南京两个城市而言,以为调控的压力比较大,所以相应的政策比较严苛。比如苏州的一次性报价和超过最高限价10%竣工后方可备案销售,这是比较考验房企资金实力的;值得关注的是海门此次的政策有些许向苏州靠拢,尤其是当溢价率超过10%需要现房销售;
相较于苏州而言,南京的调控压力更大,相应南京的政策则更加具有引导性,在达到最高限价后竞配保障房面积,且所配保障房无偿交给政府,很好的响应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号召。
上
海:
招标挂牌复合式方式出让+积分制+租赁住房
好地研究院认为:
此次上海的政策,对于房企拿地的门槛设置的较高,尤其是在积分制中,同母公司的不同子公司均视作同一公司扣减几分值,这对于一些大型的国企、央企几乎是致命的,基本上兄弟公司拿地了,自己就没有再拿地的可能性。其次,此次上海最新公告两宗土地在性质上即明确为租赁住房用地,这在全国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