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荣茂观察
作者:李荣茂,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荣茂观察

紧急!局势升级!日本军舰闯入中国领海!无视中方警告!

荣茂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7-13 19: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 德法西三国与日本联合军演:是针对中国还是另有目的?


【中国青年网】 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宣布,日本航空自卫队计划与德国、法国及西班牙三国的数十架战机举行联合军演。近年来,欧洲多国相继向印太地区派遣舰船和战机,频繁与域内国家展开多种形式的军事互动,相关动向值得关注。经过半年筹备,德法西三国空军战机组成的编队,包括 12架“台风”战斗机、12架“狂风”战斗机、4架“阵风”战斗机、4架H145M军用直升机及10架大型军用运输/加油机,于近日出发前往印太地区参加“太平洋天空24”联合演习,演习将分为3个阶段。

【荣茂观察】


在昨天的观察中,我详细分析过北约的战略目的,实际上,俄罗斯的立场似乎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显著变化,依旧保持着其固有态度。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日本近期的军事演习虽然在媒体上并未得到大肆宣传,但其潜在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许多人,包括媒体在内,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6月20日,日本宣布将与德国和西班牙联合举行军事演习。这一演习表面上似乎是针对俄罗斯,因为北海道地区紧邻俄罗斯控制的千岛群岛。 日本坚称这些岛屿是其固有领土,并依据二战后的文件进行主张。然而,俄罗斯和中国都曾提及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表明他们有权在日本驻军,因为日本是战败国。这无疑加剧了日本对领土问题的不满情绪。


日本选择与德国和西班牙联合演习,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是法西斯势力的一部分。德国在二战期间是轴心国的核心,而西班牙在弗朗哥统治时期也是法西斯主义的重要支持者。这种历史联系在今天的地缘政治中被重新唤起,日本没有邀请意大利,可能是因为意大利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持有自己的立场,并且希望中国能在意大利进行投资,因此正在准备对中国进行访问。


通过这次演习,日本似乎是在利用历史来向俄罗斯发出信号,提醒其在二战期间,日本、德国和西班牙曾联合对抗苏联。现在,日本试图通过与德国和西班牙的联合演习,来对俄罗斯形成战略上的夹击之势。这种策略可能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种回应,尤其是在考虑到美国在乌克兰和中东的军事介入,以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力


俄罗斯对此反应强烈,但同时也在测试中国的态度。朝鲜对此作出反应,而中国则 没有明确 表达立场。 因为俄罗斯还抱有防范中国的小心思,中国很难提供实质性的策应。


二、 出口成上半年经济支柱:全球补库存周期下的机遇与挑战


【澎湃新闻】7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外贸数据,以美元计,6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出口3078.5亿美元,同比增长8.6%;进口20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贸易顺差990.5亿美元。


【荣茂观察】


6月出口数据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同比增幅达到8.6%,不仅得益于低基数效应,更在于当月出口环比增速为1.82%,超越了2014至2023年间季节性环比均值的1.7%。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3.6%,相较于2023年的-4.7%有了显著改善。这一系列数据无疑表明,出口已成为上半年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甚至有学者形容经济“吊在出口这口气上”。

深入分析主要国别或区域的出口增速,我们发现 6月对多个重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包括美国(6.6%)、欧盟(4.1%)、日本(0.9%)、韩国(4.1%)和俄罗斯(3.5%),以及中国台湾地区(27.6%)。尽管对中国香港地区(9.0%)和东盟(15%)的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出口表现依然强劲。

从商品类别来看,上半年出口增速领先的品类涵盖了交通运输类设备(如船舶和汽车)、电子产业链(如集成电路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用机械设备以及地产后周期的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和家具),还有工业金属如铝等。然而,手机和部分非耐用消费品(如纺织纱线、服装、箱包、玩具、鞋靴)以及农产品的出口增速则相对较低。

探究出口强劲的背后原因,全球补库存周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观察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速,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联动效应。 6月,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增速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分别为5.1%、12.9%和23.5%。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需要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冲突时把握好 “度”,以确保出口这一经济支柱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或商品的依赖,以提升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出口作为上半年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其表现无疑令人振奋。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补库存周期带来的机遇是暂时的,我们需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挑战,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韩美发布半岛核威慑核作战指南首次明确:处理朝核问题可使用美核武

【澎湃新闻】7月11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和美国总统拜登发表《韩美关于朝鲜半岛核威慑核作战指南的联合声明》。据韩联社7月12日报道,北约峰会期间,尹锡悦和拜登在华盛顿举行双边会谈,两人在会上发表了上述联合声明。声明指出,若朝鲜对韩国实施任何核攻击,都将面临立刻、压倒性、果断的反制措施。在会上,双方重申了去年韩美《华盛顿宣言》,并构建了一体化延伸威慑体系,包括将美国核武与韩国尖端常规武器结合,共同应对朝核威胁。


【荣茂观察】


核威慑战略作为一种国际政治和军事手段,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展示潜在的核反击能力来遏制潜在的敌对行动。在美韩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核威慑策略主要针对的是朝鲜,意在警告其不要轻举妄动,因为韩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威胁。这种策略体现了一种力量的平衡,旨在通过潜在的威慑来防止冲突的发生。


朝鲜的战略策略方向似乎已经发生了转变,其焦点转向了乌克兰。朝鲜认为,通过将核武器作为其常规军事力量的后盾,并在必要时得到中国军事体系的支持,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己的利益。朝鲜的这一策略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评估, 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朝鲜看到了通过支持俄罗斯来增强自身地位的机会。


韩美在这一背景下发布半岛核威慑指南,这可能是对朝鲜潜在行动的一种预防性回应。这份指南的发布表明韩美已经注意到了朝鲜的动向,并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地区安全。如果朝鲜继续采取行动,例如宣布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或者通过派遣人员或物资来支持俄罗斯,这些行动都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引发韩美军事联盟的进一步反应。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核威慑和地缘政治策略的运用需要极为谨慎。各国的行动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还要考虑到其对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的长远影响。韩美半岛核威慑指南的发布和朝鲜的潜在反应,都是这一复杂局势中的关键因素,需要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审慎应对。


、美国股市:泡沫、预期与现实的博弈


【新浪财经】7月11日,美国重磅通胀数据袭来,6月CPI四大分项均低于预期。根据美国劳工部报告,美国6月CPI年率同比增长3.0%,此前预测为3.1%;美国6月CPI月率环比下降0.1%,此前预测为增长0.1%;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0.1%,预测分别是3.4%和0.2%。


【荣茂观察】


通胀预期已然落地,然而,美国股市却迎来了大跌。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揭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落地,理应给股市带来春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 美联储降息与美元指数下降这两个因素,并不能相互抵消。 降息通常被视为对股市的利好,因为它降低了借贷成本,有利于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然而,美元指数的下降却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两者的影响并非可以简单对冲,而是需要我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仔细权衡。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股这次大跌并非仅仅因为降息预期和美元指数的变化。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股已经积累了巨大的泡沫,尤其是在 AI 领域。 这种泡沫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和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也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关,一手偷偷印钱,一手加息。现在,随着泡沫的逐渐增大,美股已经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英伟达等科技股的套现行为,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连公司内部人士都缺乏信心,那么外部投资者又怎会继续坚守呢?这种信任危机,无疑给美股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此外,美国金融维稳当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关注美元的稳定,还需要时刻警惕美股的崩盘风险。这种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更加谨慎和困难。


综上所述,美国股市正处在一个极为敏感和复杂的阶段。降息预期、美元指数下降、泡沫积累以及信任危机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市场的走势。 未来,美国金融维稳当局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投资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做好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投资策略。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