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杭州83岁的庞老师每天都看新闻,他最关心的一类新闻是和老小区装电梯有关的:哪个省有老小区装上电梯了、哪个城市出了什么新政策。这些他都会记下来。
上周,庞老师看到:杭州上城区公布5处试点加装电梯名单,柳浪阁1幢3单元有望成为成功安装首例。
这让他不由想起自己所在的华家池34幢:这幢又名教授楼的居民楼,7年前就开始张罗装电梯的事,就在今年上半年,差不多全杭州人都觉得它马上就要装上电梯了:楼里住户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大多数是浙大退休老师,彼此是同事,邻里关系和睦;包括安装费用、效果图等在内的方案已经过了公示期……
但今年4月,由于有人反对,此事按下了暂停键,至今没有进展,而且按照华家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说法,“现状还不如以前,原本只有一户提出反对,如今本来中立的两户也提出反对意见。”
近日,钱报记者回访了这个小区。
华家池34幢
不过,对楼里8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上楼可就累了。
4月份,安装电梯的事情停下后,庞老师隐隐觉得邻里关系有点微妙,“楼道里再碰到(有异议的业主),有点尴尬。”
在此之前,34幢的老教授们面对媒体,都不避讳自己的想法,但这次之后,一向积极的庞老师也希望还是不要提名字了,“不想因为这件事,伤了和气。”
到今年为止,为了装一部电梯,34幢已经用了7年时间。
庞老师的桌子上堆了厚厚一沓材料:几乎每两年一次的申请报告、每层楼的业主签字、电梯效果图、反复修改的费用分摊方案……
这些都是这件事一波三折的见证,先是资金问题,再是政策,最后他们万万没料到,竟是卡在了邻里协调上。这本是老教授们以为最靠谱的一环。
一句话,解决了老问题,新问题就会冒出来。
2010年,34幢的住户们第一次向学校申请加装电梯,无果。
两年之后,住户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加装电梯小组,再次打了申请报告。
报告给出了一组数据:当时,34幢共住着75岁以上的老人17人,其中80-89岁的有9人。年纪大了,上下楼梯实在困难。
和上次一样,这份报告依然没有得到答复。
2015年,老人们打了第三份报告中,三年前那组数据已经变成:住在教授楼里的老教授现在都超过80岁了,其中最年长的离休老干部已达92岁。
这份报告得到当时浙大领导的重视,学校基建和房产部门勘察后,认为老房符合条件,可以在外立面加装电梯。
“我们就找了电梯公司做报价,决定自费装电梯。”庞老师说,他们一开始以为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最初的报告我们是希望公家解决费用,到了第二份报告,我们就提出公家和住户协商解决,第三份报告我们已经明确可以自筹解决资金。”
有这份底气是因为,在三次打报告前,庞老师等人挨家挨户征询过12户住户的意见,还进行了书面签字。
“高层住户都同意,一楼两家也同意,二楼一户不参与安装,但也不反对我们装。”
业主们于是商议了详细的费用分摊方案:建造费、电费和维护费的分摊比例都是一样的。一层不分摊,高层多分摊,低层少分摊。
但是这个方案上报到学校后,又被搁置了,原因是杭州当时也未出台相关政策规定。
转机出现在去年,浙江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加装电梯需要所在住宅楼整个单元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但增设电梯拟占用业主专有部分的,应当征得该专有部分的业主同意。
终于等到了政策。
业主们在今年打了第四份报告,去杭州市危改办拿到标准版协议书,说到社区盖完章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但找到华家池社区时,相关负责人觉得事情有难度,因为这只是省里的意见,需要杭州出台细则后,才能落实。
最后,杭州市危改办、华家池社区专门就此事和业主代表进行了协商,补齐材料后,在今年4月10正式开始10天的公示。
他们选择了观光电梯,安装费用比封闭式电梯贵5万元左右。但它相对要小巧,占地少,遮光比较少,对低层住户在采光上的影响会小很多。
“4月20日,公示结束,没有人提意见。我那几天真开心,觉得很快就能用上电梯了。”王老师说。
谁也没想到,变故出现在4月21日。有住户对公示方案提出了异议。提出异议的是一位老教授的女儿,她表示自己才是房子真正的业主,而父亲也同意女儿今后全权处理这件事。“这实在出乎我们意料,之前几次签字,这位老教授也签了,他也一直在这里住。”在社区的组织下,庞老师等几位代表和有异议的业主进行了商谈,但过程并不愉快。
“装了电梯,安全问题谁来负责?”钱报记者联系上提出异议的业主时,对方表示,“装电梯,这些问题要先解决。社区那边也给我们协调了,你可以去问问。”
华家池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根据他们的了解,对于提出意见的业主来说,钱倒不是关键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安全问题,比如老人在电梯里出事了,晕倒了,谁来救。虽然电梯公司的人说几分钟之内就能赶到,但他们担心如果老人就在这期间出现意外怎么办?业主的意思是先解决安全问题,再谈其他的。所以就僵在这里。”
按照该负责人的说法,从3层住户提出反对之后,陆续又有一楼和二楼的两户人家也反对安装了,“原本,这两户是中立的,后来找到我们说,不同意。觉得自己是低层住户,受到影响了。”
对于安装突然停滞,庞老师和王老师是失落的,他们一个每天要爬50多台阶,一个腿上有关节炎,上下楼就是受罪。而楼道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94岁,经常三四天都不下楼……
“我们觉得电梯现在是很成熟的,但说实话,也不能保证不出事。这就像高速公路,每天都会出车祸,那是不是也不能建了?”庞老师说他们不是不接受异议,只是觉得如果拿这个安全问题说事,有点不太合理。
而对于又有两户提出反对意见,钱江晚报记者昨天再次联系庞老师时,他表示还不知情,“没有人跟我们沟通过,上次的事情后,也一直没人再组织过协商。”
失落只是一种情绪,庞老师和业主代表们希望事情能再协商,他说:“其实我们觉得社区应该盖章放行,进入下一步程序,毕竟当时反对意见提出的时候,公示期已经结束了。”
在华家池社区负责人看来,这件事也真当难办。“社区不盖章其实是对大家负责,不是我们怕担责。”
该负责人说,他们会尽力去协调,实在协调不成,只能等待杭州的细则正式实施之后再说。
一人反对,电梯就没法装,怎么办?
一片叫好声中被暂停,华家池34幢的遭遇,让人感到意外,但其实也不意外。
去年,杭州主城区有18个住宅区被列为电梯加装试点单位。记者最近从杭州市危旧房屋改造办公室了解到,到目前为止,18家中只有8家走到了方案公示这一步,而这8家又都无一例外地像华家池34幢一样被暂停,都是因为有人反对。
老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却很难。
杭州市危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发现,住户意见是最难协调的。上城区在上个星期公布5个试点,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5个试点中的部分和去年公布的18个试点重合,这么做是希望区里先行,借助社区街道做抓手,把协调意见这部分工作做在前面,以此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有一户反对,电梯就装不下去
在华家池社区的一位负责人看来,34幢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有点让人意外,“客观来说,这幢楼装电梯的条件还是不错的,独立单元,影响小,住户多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年纪都比较大,一开始他们也以为自己楼内的用户都同意了。大概全杭州都以为他们能装上电梯,成为一个样本。但另一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也是业主的权利,不能说不考虑他们的要求。毕竟社区也不能命令谁同意或者不同意。”
今年3月份杭州公布了《市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意见征求已经结束。
这份征求意见稿,庞老师自然很关心,也仔细研究过,但却觉得“看不懂”。
“虽然规定加装电梯需要所在住宅楼整个单元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但又说只要有业主反对,社区就可以不盖章。这意思不是要所有人都同意吗?如果通过之后的细则还是这样,那是不是就搞不下去了?”庞老师说,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只考虑少数人的意见?也不理解,是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不管合理与否,都能达到一票否决的效果。
庞老师所说的这条在征求意见稿中的原话是这样的:安装电梯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有异议的社区可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功,社区不予以盖章备案。
和庞老师一样,关心这条的人蛮多,不少人将它看作是一种“一票否决权”。在网络征求意见稿的留言后面,很多人留言,觉得这条太严苛,只有一户反对,就不盖章,真正实施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是规定成一纸空文。另外,还有人留言,低层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受损,应当得到适度补偿。
8家进入公示的小区,最后都停滞了
去年4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杭州主城区有18个住宅小区被列入电梯加装试点单位。
记者最近从杭州市危旧房屋改造办公室了解到,到目前为止,18个小区中共有8家进行了公示,但无一例外地都停滞在了这一步。“原因都是公示期间有住户提出异议。”市危改办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华家池34幢,东河丽景苑和柳营花园都是试点中走得比较快的,一度曾被视作标杆。
丽景苑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先天优势:底层是商铺,一楼没有住户。但丽景苑去年贴出公示方案后,还是有业主因为电梯底部只能悬空到1楼半的位置,觉得进出不安全,表示反对。
之后有媒体报道,该小区的方案正在修改,很快就会出台。但记者近日走访时了解到,新的方案始终没有拿出来。
而无论赞成还是反对的业主,如今都不愿再提及此事。
柳营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柳营花园的电梯安装方案是在去年公示的,期间就有业主书面或者口头到社区表示反对,“费用只是一个问题,还有人觉得不安全,出入不方便,或者安装会改变房子的主体结构等,后来,发起人也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就停下来了。”
对于这项工作的推进,市危改办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项目是零反对意见的。“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关部门总是要有态度,做出判断的。”庞老师觉得,要听听大多数居民的意见。
即便反对的是少数人,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不过,在市危改办相关负责人看来,老旧小区装电梯本身就是件挺复杂的事,对于争议需要多换几个角度来思量思量。
“这个事情不同于小区划分停车位或者做绿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利益受损,不同楼层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比如低层住户就会考虑安全、通风、噪音等问题,即便是少数人反对,这是他们的物权,不能说就不考虑他们的利益。”
该负责人说,根据他们的了解,也有人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提议,最好是百分之百住户同意才能安装。另外,对低层用户是否补偿,也是看住户之间相互协商的。“上城区正在抓紧制定加装电梯的试点方案,杭州这方面的实施意见如何,到时候也会考虑借鉴上城区的做法。”
钱报记者把了解到的信息反馈给庞老师等人时,王老师有些泄气地说,“我看是没希望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是等不牢了,这里最开始的12户人家,有的夫妻俩都是老教授,现在已经走掉8个人,从我们第一次打申请报告到现在,就有两个走了,有个老师第二份报告上还签了名,等到打第三份报告时,人已经不在了。”
庞老师轻轻叹了口气。
(文中34幢用户的姓名均为化名)
老小区加装电梯,如此便民利民的政策究竟卡在了哪儿?原来,同一栋楼,每家每户的心思却不一样。
低楼层的用不上电梯,不愿出钱。钱的问题还只是一方面。关键是有的住户担心电梯不安全,或者有的认为影响了自家住房……住户各有各的想法,安装电梯只能一拖再拖。
多元利益诉求难以协调,把老楼装新梯这样的好政策挡在了门外。
老楼遇到的电梯难题,为我们提出了更富挑战性的时代命题: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凝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面对一项有价值的公共政策,如何在实施阶段平衡各方利益?
从个人角度讲,涵养一份同理心,珍视达成共识的价值,是现代人参与公共生活所必须培养的精神气质。而从政府的角度讲,创造各方参与的协商机制,为矛盾双方提供达成妥协的缓冲区,也是公共政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老楼房里上上下下的电梯,承载的不仅是人,更联通着现代人的心,只要建立起合适的沟通方式,就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来源:浙江24小时
-商务合作-
电话|0571-85312041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