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建六局
中建六局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基层员工登上央视春晚 ... ·  2 天前  
航空工业  ·  护航亚冬,“吉祥”相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建六局

聚焦科技创新月丨科研骨干典型人物①

中建六局  · 公众号  ·  · 2024-11-24 14:56

正文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企业强。科技创新是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打造“高、大、优、强、亮”新六局的奋斗征程中,更离不开科技创新赋能、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支撑。 值此“科技创新月”举办之际,让我们走近工程局科技战线上的先进典型,了解科研骨干典型人物和优秀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提高核心科技竞争力,奋力开创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科研骨干典型人物  余流




余流,男,1972年5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建六局副总工程师、首席信息官。余流曾获得“中国建筑劳动模范”、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总工程师”等荣誉,长期从事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尤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科技创新方面,余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牵头研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7项,参与研发的《大型钢网格结构失效机理及抗倒塌性能提升技术与应用》《大跨度建筑结构温度效应研究及其在全运会场馆中的应用》先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还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发《复杂海域特大型桥梁综合施工集成技术研究》《入海口跨河桥上超大直径变截面斜交网格无轴式摩天轮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计划5项,出版《土木工程施工临时结构》《施工临时结构设计与应用》等专著7部、译著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高水平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1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




科研骨干典型人物  王世友




王世友,男,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建六局副总工程师、设计公司党总支书记。王世友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131 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曾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王世友长期致力于地下与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及研究,主持过以色列地铁蓝线等多项地下与隧道工程的设计优化工作,成果突出、成效卓越。他曾参与或主持重大科研项目9项,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成果2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参与研究的《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参与的《软土地区城市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主持天津市建委立项的《天津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质量关键工艺的研究》《天津市岩土工程技术规范》《天津站钢护筒盾构接收工艺研究及应用》等科研课题,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骨干典型人物 刘晓敏




刘晓敏,男,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建六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执行院长,局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刘晓敏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受聘担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等多家学会专家。


刘晓敏作为主要研发人员负责或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天津市创新平台专项、中建股份科研计划等科研课题20项;带领团队积极研发与推广科技成果,16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牵头或参与完成的《大跨度建筑钢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装配式桥梁绿色高效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强潮河口大型公轨共建双层桥梁建造关键技术》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得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建设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6项。他参编著作2部,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协会标准20项;获得授权专利108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篇,被SCI和EI收录15篇。




科研骨干典型 人物 高璞




高璞,男,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建六局投标中心主任,中建六局设计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


高璞致力绿色低碳和长大桥梁建造技术研发,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6项、授权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5项技术研发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他主持研发的《全预制装配式桥梁不落地施工技术》解决高环保要求装配式桥梁施工难题,相关研究获得天津市专利奖金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建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研发的《大跨空间索面悬索桥建造技术》获得中建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助力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获得“亚瑟·海顿”奖、松原天河大桥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主持研发的《斜拉桥水平二次转体施工技术》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建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中建集团课题《中国建筑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研发与工程示范》聚焦碳排放监测与管理平台构建,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