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报名
现如今,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全球新药研发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创新药物的发现为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不同患者带去了治愈的希望。
而在未来十年,新型疗法的技术突破也将成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据Evaluate Pharma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新型疗法首度超越传统小分子疗法,收入占全球药品预期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疫情期间新冠mRNA疫苗的兴起就是个典型案例。但除此之外,FDA在疫情初期曾紧急批准多款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满足了广大精神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巨大就医需求。
在资本市场端,海外头部企业Akili和Pear 以近10亿美金的估值相继上市,更是一下子将DTx的关注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连在MASH领域,FDA不仅在3月15日批准了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的药物——Rezdiffra,还在2月20日,基于LivVita临床研究的结果,授予了Better Therapeutics旗下用于治疗MASH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平台“突破性设备”称号。
而该平台也早在2023年7月获得了FDA的批准,成为第一款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CBT平台。
就是这么一家凭借处方数字疗法先后拿下FDA多个“全球首款”称号的明星公司,却在前几日宣布裁员、退市,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软件可以治病,而且是从根本上治病。
先不说这句话背后的科学依据如何,但据报道在美国每年大约 4 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支出上,约有超过 3万亿美元支出花在由于患者的自我意识造成的医疗上错误的决定和行为而引起的疾病,如代谢性疾病、成瘾、抑郁等。
而DTx作为由软件驱动、基于循证医学,能够向
患者提供医疗干预,以治疗、管理和预防各种疾病的管理手段。
从本质上来说,DTx就是数字化服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设备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以优化患者治疗和预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在充分的科学证据下表明,CBT在治疗以上疾病中有着出色的临床疗效。但传统的一对一咨询又过于昂贵,因此逐渐催生出通过
DTx
提供CBT以使该类患者受到应有的治疗。
在这一需求的扩大下,也出现了Pear Therapeutics、Akili、Mahana 和 Better Therapeutics 等DTx龙头企业。尤其是在
Akili和Pear以近10亿美金的估值相继上市后,国内望里科技、博斯腾等企业更是相继拿下亿元级融资
,超20家数字疗法企业获得融资,一时间迎来了行业赛道的春天。
但好景不长,在Better Therapeutics于2021年以估值1.87亿美元上市后仅3年,市值就蒸发了近1.8亿美元,现如今市值仅有97.23万美元。3月14日,公司董事会更是公开宣布选择退市。这一决定也成为了压死Better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夜之间股价下跌了约 80%,从20美分跌至约3美分。
而Better现如今的结局也并不是无迹可寻。2023年3月,在等待FDA完成对其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处方数字治疗的延长审查期间,为进一步确保公司现金流,Better就宣布裁员35%。
从Better身上同样能看到同为处方数字疗法开发商的 Pear Therapeutics 的影子。这两家公司的CBT项目都获得了美国FDA的重新许可,并且都在 2021 年的 SPAC 热潮中上市。Pear Therapeutics 因其针对药物使用障碍的项目无法获得大额报销,于 2023 年 4 月申请破产并停止运营。一个月后,其资产以 600 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Pear Therapeutics破产后,另一DTx龙头企业——Akili也在不久后正式宣布放弃PDT模式,并于同日宣布再次裁员40%和寻求FDA批准其OTC产品。
自此,于2021年风光上市的3家处方数字疗法公司两家陨落,一家转型为无处方数字疗法。
三家上市公司的接连失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以处方数字疗法为方向的商业模式出头极难!
产品安全有效、FDA点头批准,还是首款疗法,放在现在的任意一款热门赛道药物上都有极大概率成为一款小重磅产品。但放在DTx领域,其未来道路却是一片渺茫。
从上市公司接连折戟的经验来看,PDT的公司不仅无法创造出规模化的收入,而且在烧光了大量投资后却日益陷入困境。
从表面上看,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是导致公司停运、裁员的直接原因。但究其背后,
市场接受度、商业化路径才是限制数字疗法进一步走向市场的“罪魁祸首”。
一方面,处方数字疗法不同于药物治疗,其通过技术能力干预用户的行为,因此从根本上
疗效并不取决于软件本身,而是用户的依从性、医生监督力度等多方面因素
。在如此需要多方协作的治疗模式下,只要有有一方没有遵循处方进度,就很难体现产品的疗效。用户没有看到产品的疗效自然也不会再次覆盖产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从Better和Akill去年采取的削减成本举措中,支付方支持不足占据核心原因。宣布退市之前,Better公司一直在努力争取广泛保险,尽管这难于登天,但在去年11月第三季度财报中,公司首席执行官 Karbe 说:"我们已经推进了与多家商业支付方的讨论”。
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Better和Akill也一直期望将商业模式从2C转变为2B。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数字疗法的主要支付端仍是C端。在C端受多重因素影响无法获取既定疗效的同时,还无法获得B端的支付,若想打开数字疗法未来道路,以上两个问题是该类型企业急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奕投、Firece Pharma
注:
资料转载自
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