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华泰证券全球宏观研究团队,提供总量视野、关注边际变化。为您第一时间呈现专业、深度、视角独特、贴近市场的海内外宏观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榄在线  ·  免费上门!为犬猫接种狂犬疫苗又开始啦 ·  22 小时前  
海峡都市报  ·  刚刚,iPhone ... ·  昨天  
海峡都市报  ·  刚刚,iPhone ... ·  昨天  
新消费日报  ·  “廉价版”iPhone来了! ·  昨天  
新消费日报  ·  “廉价版”iPhone来了! ·  昨天  
机智猫  ·  预算1000元,哪些手机能畅玩主流游戏? ·  2 天前  
北京商报  ·  4499元起售!“最便宜苹果AI手机”遭吐槽 ... ·  3 天前  
北京商报  ·  4499元起售!“最便宜苹果AI手机”遭吐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华泰宏观|专题】马克龙“背水一战”,影响几何?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7-03 08:00

正文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在法国的支持率上升至31%,创该党最好记录,而马克龙所在联盟支持率仅为14.6%。马克龙出人意料地宣布解散议会,在6月30日和7月7日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本文根据6月30日的第一轮投票结果推测可能的选举结果,并分析对法国、甚至欧洲和全球宏观政策制定的潜在影响及其宏观含义。


1.马克龙“背水一战”提前举行议会选举,首轮结果指向“悬浮议会”

极右翼国民联盟在首轮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最终席位分布取决于7月7日的第二轮选举。 首轮选举结果显示,极右翼国民联盟得票率为33%,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排名第二(28.5%),马克龙所在的联盟“在一起”则仅为22%。由此推测,预计国民联盟席位数为260-310,占比为45-54%,有希望直接获得多数,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左翼联盟席位数为115-145个,占比20-25%;马克龙所在联盟席位数降至90-120个,占比16-21%。

从目前的选举结果看,“悬浮议会”可能性较大,国民联盟主席勒庞的副手—28岁的巴德拉可能出任总理,法国或将进入第四次共治(cohabitation)。 基准情形下,国民联盟可以组成少数派政府或者在部分中右翼共和党议员支持下组阁。马克龙已经宣布将留任总统到2027年任期结束,而勒庞有意在2027年继续竞选总统。 由此,法国可能进入第四次共治,即马克龙将主要负责国防和外交,而总理将主要负责内政。

2.悬浮议会或将加大法国政策不确定性,推高法国乃至欧洲资产风险溢价

“悬浮议会”下,法国的财政问题或将恶化,甚或导致法国和欧盟委员会在今年秋季的预算谈判中发生冲突。 一方面,总统和总理之间意识形态冲突将加大政治不稳定性,影响决策效率。此外,法国财政持续性存疑: 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联盟相比,国民联盟和左翼“新人民阵线”均有意扩大赤字。

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推高法国乃至欧洲资 产的风险溢价,而法国国债利率上升又加剧财政可持续的担忧,形成“负循环”。 6月9日至28日,法德10年期国债利差上升至75bp,接近2017年法国大选担忧法国退欧时的水平,法国CDS走阔,股市下跌。法国金融条件收紧,市场对财政支出的担忧加剧。

但目前看,欧债危机重演的可能性较低,后续需要关注法国、甚至欧洲经济基本面、地缘政治事件的走势。 1)欧洲极右翼政党已经放弃退欧主张,后续也可能继续软化极端立场;2)法德利差放宽对法国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目前可控;3)与欧债危机时期不同,欧央行有充足的工具应对利差走阔。

3.虽然2027年才完成任期,但马克龙主导改革可能停滞、甚至局部倒退

目前左翼联盟和极右翼国民联盟均希望逆转部分马克龙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养老金改革、简化及减少企业赋税等,左翼联盟甚至重提对超高收入人群加税等不利于营商环境的政策。 2017年马克龙当选总统以来,实施了一系列亲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本次大选结果意味着,推进改革的阻力将明显放大。

4.法德极右派影响力扩大,(中长期)可能影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接近执政是欧盟极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的一个缩影,欧盟层面以及德、意、西极右翼政党得票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中长期,极右翼影响力上升可能拖累欧盟一体化进程,影响欧洲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上的立场,也可能影响到欧洲对全球的贸易及地缘政治政策。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升级,法国与欧盟政策分歧加剧。


目录


1、马克龙“背水一战”,宣布提前议会选举

2、“悬浮议会”可能加大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推高法国乃至欧洲资产的风险溢价

3、中长期看,马克龙主导改革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4、欧盟极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中长期看可能影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正文


1、马克龙“背水一战”,宣布提前议会选举

由于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马克龙宣布提前举行法国国民议会选举。 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在法国的支持率上升至31%,创该党最好记录,而马克龙所在联盟支持率仅为14.6%。欧洲议会结果将决定各政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席位,对法国本国议会没有影响,但马克龙在6月9日出人意料地宣布解散法国国民议会,6月30日和7月7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马克龙提前宣布举行大选的动机可能有三点:一是,马克龙所在政党目前在国民议会中虽然是第一大党,但没有多数席位,欧洲议会选举后,其他党派可能在秋季否决2025年财政预算从而导致被动触发提前大选。如果出其不意宣布提前大选,其他政党特别是左翼政党无法在短时间内组成联盟,在法国的两轮选举制度下,利好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政党。二是,法国选民在极右翼政党和其他政党之间通常会选择其他政党,利好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政党。三是,包括IMF前首席经济学家Blanchard在内的部分人认为,马克龙押注的是极右翼大选获胜获得三年任期的总理职位,如果把经济搞砸,那么2027年极右翼勒庞赢得总统选举的概率将明显下降。但左翼政党在6月10日摒弃成见,很快组成新的联盟,即“人民阵线”;传统中右翼共和党出现分裂,部分与极右翼国民联盟联合,提高了国民联盟的胜选概率;马克龙自身的联盟陷入一定程度分裂和混乱(图表1),法国政治的演变或与马克龙此前预期不一致。

6月30日首轮选举结果显示,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支持率分别为33%和28.5%,成为最大赢家,而马克龙所在的联盟“在一起”支持率仅为22%。 此外,中右翼共和党支持率为6.5%。 从首轮结果来看,国民联盟支持率略低于选举前民调,而马克龙所在联盟略高于选举前民调 (图表3)。法国国民议会为两轮选举制,若没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50%,得票前两名及得票率超过12.5%的候选人将进入7月7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本轮选举投票率创近40年新高(图表2),这导致超过一半的选区有超过3名或以上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其中577个选区中65-85个直接选出议员,285-315个将有3名候选人,150-170个选区将有2名候选人(图表4)。因此,最终的席位数将 取决于政党之间博弈。 由于国民联盟在大多数选区得票率领先,为了应对国民联盟候选人当选,目前马克龙所在联盟(内部有一些派系有保留意见)以及左翼联盟已经宣布,如果其候选人是第三名则将直接退选,呼吁选民支持国民联盟以外的候选人; 中右翼共和党没有做出类似的承诺。7月2日晚上各政党需要登记各个选区的候选人资格,届时形势将更为明确。尽管左翼和马克龙联盟希望能够影响国民联盟,但根据6月30日投票前的民调,只有四分之一的选民准备遵循政党发布的投票指引,国民联盟是否受到较大冲击存在不确定性。 预计最终结果为“悬浮议会”,即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获得绝对多数。 根据Elabe的测算,国民联盟席位数为260-310,占比为45-54%,有希望直接获得多数,但考虑到马克龙和左翼联盟均战略性退出部分选举,国民联盟直接获得多数不是基准情形;左翼联盟席位数为115-145个,占比为20-25%;马克龙所在联盟席位数降至90-120,占比分别为16-21%(图表5)。

从目前的选举结果看,“悬浮议会”可能性较大,勒庞的副手—28岁的巴德拉有可能出任总理,法国将进入第四次共治(cohabitation)。 法国为半总统制,总统由全民直选,主要负责国防和外交,而总理需要获得议会多数的支持,主要负责内政。如果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的政党,则被称为共治。基准情形下,没有政党能够获得绝对多数。但国民联盟作为第一大党,且席位数接近一半,可以组成少数派政府或者在部分中右翼共和党议员支持下组阁,勒庞的副手—28岁的巴德拉有望出任法国总理(勒庞有意在2027年继续竞选总统),这将是法国历史上极右翼政党第一次进入政府。此外,也存在两种可能性较小的情形:马克龙所在联盟支持左翼联盟推举总理人选,或者马克龙援引宪法第16条由总统绕过国会直接掌握权力。由于马克龙已经宣布将留任总统到2027年任期结束,因此如果巴德拉最终出任总理,那么法国将进入第四次共治。马克龙将主要负责国防和外交,而总理巴德拉将主要负责内政。

2、“悬浮议会”可能加大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推高法国乃至欧洲资产的风险溢价

“悬浮议会”加大了法国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总统和总理之间意识形态冲突将加大政治不稳定性,影响决策效率。 马克龙所在联盟为中间派,而国民联盟为极右翼政党,在政策立场上存在较大差异(图表6)。 另一方面,法国财政风险可能加大。 根据首轮选举结果,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联盟大概率将成为议会第一和第二大党,与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联盟相比,国民联盟和左翼“新人民阵线”都希望扩大财政支出,但在具体政策上仍然有一定区别。国民联盟希望削减能源增值税、减少移民、实现再工业化以及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等(图表6)。根据蒙田研究所的测算,2022年国民联盟所公布的政策措施将导致法国每年新增支出1010亿欧元,相当于2023年GDP的3.6%。“新人民阵线”则要求控制食品和能源价格、提高最低工资和房屋补贴、恢复财富税等,马克龙团队认为这些措施的成本将高达2866 亿欧元,超过GDP的10%。按照欧盟委员会的测算,2024-2025年法国财政赤字均在5%以上,已经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德国(图表7)。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指引,可能将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纳入过度预算赤字程序(EDP程序)。在法国财政压力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国民联盟和左翼“新人民阵线”将加大法国所面临大的财政风险,且可能在财政问题上与欧盟发生冲突。2024年9月法国需要向欧盟委员会提交2025年财政预算,欧盟委员会需要审核法国预算是否符合欧盟预算规则,2024年10月法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之间或围绕赤字水平发生冲突。

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推高法国乃至欧洲资产的风险溢价。 6月9日马克龙宣布提前大选以来,法国资产价格明显调整,法德利差扩大,法国股票下跌。截至6月28日,法德10年期利差上升至75bp,接近2017年法国大选时担忧法国退欧(Frexit)的利差水平(图表8);此外,法国5年期主权信用利差(CDS)也放宽16bp至39bp,但远低于2017年法国大选时期(图表9)。法国CAC 40指数累计下跌6.5%(图表10),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跌幅更是达到16%和10%。 尽管马克龙仍然在欧洲理事会中代表法国,但是其权力将受到约束,因为法国总理虽然主要名义上负责内政,但移民、援乌、统一的国防等涉及到国家财政支出的议题都需要通过议会,因此如果极右翼国民联盟控制政府,仍可能对欧盟层面的政策产生影响。 因此,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也一定程度外溢到欧洲资产,但幅度目前仍然较为有限。马克龙宣布提前大选以来(截至6月28日),欧元累计下跌1.8%至1.07,美元指数小幅上涨(图表11);欧股跟随法股整体下跌,Stoxx 50累计下跌3.1%,但同期标普500上涨2.1%(图表10),显示风险溢价的影响局限在欧洲;同期,意德、西德利差近期也有所放宽,但是幅度远小于法德利差(图表8),显示法国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对欧洲整体的外溢仍然有限。

欧洲风险溢价走阔边际加剧对法国增长前景和财政可持续的担忧。 2024年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速达到0.3%,修复速度超过市场预期。6月欧元区综合PMI虽然出现超预期回落,一定程度上受到6月欧洲议会选举特别是法国提前大选不确定性的影响,二季度综合PMI平均为51.6,指示二季度GDP环比有望达到0.15%(图表12)。法国政治动荡所导致的风险溢价上升导致金融条件收紧,加剧对增长前景和财政可持续的担忧,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触发:财政可持续担忧上升→金融条件收紧→增长回落→财政可持续担忧进一步上升的恶性循环。

但目前看,欧债危机重演的可能性较低,后续需要关注法国、甚至欧洲经济基本面、地缘政治事件的走势。 第一,欧洲极右翼政党已经放弃退欧的主张,为了长期执政也可能软化其他极端政策立场。 2016年英国脱欧后,包括国民联盟在内的意大利极右政党大多放弃了退欧的政策主张,希望从内部改变欧盟。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北方联盟在2018年加入政府后立场软化;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党首梅洛尼在2022年出任总理后,与欧盟在诸多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近期国民联盟已经在较多问题上调整其立场,未来不排除会进一步软化其立场。 第二,法德利差放宽边际上拖累法国债务可持续,但影响目前仍然可控。 尽管当前10年期法债收益率达到3.3%,但根据欧盟委员会和IMF的预测,2023年法国政府债务的平均利率仅为1.6%,久期为8.4年,未来5年平均名义GDP增速为3.4%,名义增速仍然远高于超过政府债务平均利率,国债收益率上行向政府债的传导仍然较慢。 第三,如果出现法德利差的无序放宽,与欧债危机时期不同,欧央行有充足的工具可以进行应对。 欧债危机初期持续恶化的一个原因是欧央行未明确其作为欧元区的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随着欧盟层面明确对陷入危机的国家进行救助,德拉吉在2012年发表“whatever it takes”讲话,欧央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职能。当前欧央行有PEPP、OMT以及TPI等货币政策工具,如果法德利差无序放宽,欧央行将有工具可以直接干预国债市场,降低法债收益率(图表13)。当时需要指出的时,ECB的上述工具使用时都有一定限制,如果只是法德利差一定程度放宽,不会触发ECB采取行动,正如2018年意大利大选期间所看到的。

3、中长期看,马克龙主导改革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2017年马克龙当选总统以来,实施了一系列“亲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马克龙任期内实施了大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像德国在2000年代初以及西班牙在欧债危机以后的结构性改革那样提振法国的潜在产出。具体来说,马克龙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第一,改革税收制度,使税收制度更有利于劳工、企业和投资者。 例如对资本收入征收统一税、取消金融资产的财富税、逐步降低公司税、逐步废除以过时的财产价值为基础的地方税。 第二,提高就业市场的灵活性。 例如,放宽解雇条件和程序、改变失业补助规则、以及重新制定职业培训机制。 第三,开放市场增强竞争, 包括教育、医疗和公共住房。 第四,改革养老金制度。 包括将退休年龄逐步从60岁提高到64岁,将40 多个养老金制度统一为一个,并建立基于积分制的缴费与福利匹配制度。

马克龙的亲市场化改革长期看有助于提高法国的潜在经济增速。 根据OECD在2019年4月的报告,2017-2018年法国所实施的结构性改革有望10年提振法国GDP 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组织所统计的竞争力和经济开放度指数中,法国排名在马克龙任期内也大幅上升。从企业创立数量来看,马克龙的结构性改革也出现一定的效果。例如,2017年马克龙上台后法国企业创立数量显著高于此前的趋势(图表14)。

中长期看,法国当前的政治僵局意味着马克龙主导的改革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马克龙原计划在2024年开启其经济改革计划的第二阶段,本次大选结果意味着,上述改革或难以继续推进,其此前推出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也可能被逆转。目前左翼联盟和极右翼国民联盟均希望逆转部分马克龙的结构性改革。例如,左翼联盟要求恢复60岁退休、增加遗产税、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取消欧盟和加拿大的自由贸易条约等;国民联盟也要求调整退休年龄(62岁)、限制移民等。此外,左翼联盟和极右翼国民联盟的财政扩张也将延缓法国的财政整顿,长期看加大了法国的债务风险。

4、欧盟极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中长期看可能影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接近执政是欧盟极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的一个缩影。 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的占比整体出现回升:CR党团(11.5%)、ID党团(8.1%)以及其他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匈牙利青民盟等)得票率合计约四分之一,仅次于中右翼EPP党团(26.1%),高于中左翼党团SD(18.9%)(图表15)。由于极右翼政党内部在移民、俄乌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的党团,目前看尚无法撼动当前欧洲议会的政治格局。目前极右翼势力之间仍然在试图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加大自身政策的影响力。除了法国外,其他极右翼政党的支持率也较高,截至今年6月,意大利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得票率为29%,维持意大利第一大党的地位;德国极右翼选择党得票率达到15.9%,仅次于联盟党(CDU/CSU)的30.0%,略低于大选前的民调(17%);西班牙极右翼政党Vox得票率为9.6%,略低于大选前的民调(11%)。

中长期看,极右翼政党影响力上升可能拖累欧盟一体化进程,影响欧洲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上的立场,也可能影响到欧洲对全球的贸易及地缘政治政策。 一方面,极右翼影响力上升将拖累欧盟一体化进程。 面对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剧烈变化,欧盟一体化的程度有所加深,例如疫情期间推出的欧盟复苏基金实现了在欧盟层面的大规模转移支付。根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希望在第二个任期内推动共同举债而加强欧盟层面的国防建设。极右翼政党对于欧盟进一步扩大以及进一步一体化持怀疑态度,预计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更大波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