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承载无数人希冀的目光,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再赴寒宫约,九天摘玉盘。
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亲致贺电,充分肯定嫦娥五号任务的意义,并勉励全体航天人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数中国航天人的砥砺探索和雄厚积累,这是中国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
集团公司董事长吴燕生强调指出,此时此刻,航天人更需要保持清醒、不骄不躁,要深刻认识到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点,每一项任务都是新的挑战,我们唯有成功才能专注发展,唯有奋斗才能实现发展,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作为飞行器研制的“先行官”,十一院科研团队利用气动力、气动热和防热技术助力解决嫦娥五号返回器外形设计中的瓶颈问题,为嫦娥五号的防热系统设计和验证做出突出贡献,航天气动人更应该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这个问题。
如今,我院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正积极布局以院所为技术创新主体、公司为产业发展主体的产业链方案,先后成立“创新与应用中心”和“空气动力科学中心”两个“特区”,努力完善从基础研究、概念创新、技术创新到技术集成的创新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向内聚焦强军主责,向外打开发展空间,最大化地将自身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结合,构建“气动+”军民一体化产业新体系。要想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和“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攻坚克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
激扬奋斗精神,就是要无惧无畏、敢闯敢试,就是要甘于奉献、勇于攻关,就是要踏实勤勉、一步一印。奋斗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只要有闯的勇气和干的决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状态,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蹚不过的河。
有些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发展的困难,背上了包袱、放不开手脚,甚至放弃努力、裹足不前。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则在成绩面前逐渐丧失了奋斗精神,试图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殊不知,社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自满和懈怠都会延误发展时机。小富即安难成大事,富而思进方堪大任。把成绩作为奋斗的基础,把困难当作夺取胜利的起点,不断放眼新的征程昂扬奋进,才能不负期待、不辱使命。
奋斗不是喊口号,而应见诸具体行动,增强奋斗本领对奋斗本身而言至关重要。
同样是努力奋斗,有的取得了成就、获得了成功,而有的却无功而返,这说明奋斗并非一味地蛮干。苦熬不如苦干,蛮干不如巧干。对于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来说,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进取意识、保持“想干事”的热情,还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备“会干事”的能力。
提高奋斗的能力水平,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提升政治能力,做到“两个维护”,克服“本领恐慌”,避免出现“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敢用,软方法不顶用”的情况;要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掌握一手资料,发现真正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确保奋斗的实绩实效,要切实增强狠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的行动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有一切从大局出发的视野,敢于发现短板,勇于承认问题,坚定不移地担起解决问题的重任。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以艰辛的奋斗,就不会有伟大的成就。只要各条战线上的航天气动人各负其责、各尽其力、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就能为实现成为空气动力创新发展引领者的愿景,为推动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