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昨天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
我们没能好好欣赏到英仙座流星雨的风采。
但你知道吗,我们熟悉的老面孔——月亮,
也可以拍出不一样的色彩!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月球表面的细节时只能得到近似黑白的的图像,而近年来的一些技术让爱好者们也可以拍出彩色的月球,并揭示出月球表面的一些矿物学特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df5BXZO3ojYX1bNXkRKHKER4DwyiaL56KXzicUnDMynlb4w0uyEAicI4w/640?wx_fmt=jpeg)
月球 摄影 / 虞骏
1967年,法国天文学家鲁道绘制了一张月面图,与以往月面图不同的是,这张图是有颜色的。鲁道细致观察了月球上不同位置的颜色,并将这种颜色差异放大着色。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张真彩色的月球手绘图。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球上几个颜色相对丰富的区域:比如静海和澄海的颜色存在显著的差异,柏拉图环形山和虹湾附近也比较复杂,再有就是阿里斯塔克斯撞击坑周围的颜色比较显著。月球真的可以有颜色吗?为何我们看上去月球是黑白的呢?
/ 月球为何黑白
无论如何去看,月球表面总是缺乏颜色的。当我们使用天文望远镜去拍摄月球,除了在月升或月落这短暂的时间内,月亮会因大气的瑞利散射而呈现橙红色外,正常拍摄的月亮几乎无一例外,并看不出什么颜色。阿波罗登月任务在月球表面拍到的照片也同样没有鲜艳的色彩,嫦娥探测器拍回的最新照片中色彩也很单调,这是由于月球表面的岩石并没有地球上那般丰富,玄武岩、角砾岩是月球上常见的岩石,它们的颜色或黑或灰,或者黑白相间,有些带有些淡淡的褐色,也就是说颜色区分并不大,所以我们用正常手段去进行拍摄,是无法拍出彩色月球的。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所谓“彩色月球”照片,基本是高度或者其他信息的假彩色图像。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8ZSovP5SdZ7KXzEIRfMNJO1XnRadmT5baOqicgmDZzR59vs9RXnnYuA/0?wx_fmt=png)
1967年,法国天文 学家鲁道绘制的彩色月球
/ 全月面彩色图像的拍摄
那么业余月球摄影是否可以将月球原本单调的颜色进行强化区分呢?近几年一些业余天文摄影师尝试了一种彩色月球的拍摄方法,这种方法的根本原则是在保证色彩平衡不变的情况下,加强照片的饱和度,从而将月球的色彩强化。原理简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拍摄手法却并不简单。首先的问题来自照片的信噪比,如果用普通彩色单反相机进行单次拍摄,得到的照片信噪比不足以进行色彩加强处理,因此需要进行多张叠加。在实际拍摄中多使用9至16张进行叠加。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单反相机的照片格式,普通的JPG格式只能记录8位灰阶,RAW模式也只能记录12-14位灰阶,因而在后期处理时会出现灰阶和色阶的断裂,相对而言,采用RAW拍摄的后期空间较大。第三个问题来自于白平衡,受到单反相机感光器响应曲线的影响,当进行饱和度增加操作时,白平衡轻微的不准确就会带来整体的偏色,解决方式一般为在增加饱和度的同时,逐渐调整色彩平衡,让月面整体尽量处于一种中性灰的状态。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大多数人可以比较简单地拍摄到全月面的彩色图像,然而这并不是这种拍摄方法的终极追求。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ia5D4VK6hKK1YUuCn1IW4MUKxxWYicQsZibKpXrfff6nKyZzafHbvzJEA/640?wx_fmt=jpeg)
经过色彩增强处理后的全月面图 摄影 / Pierre
/ 月球细节的多光谱摄影
月球之上,一些地方有着复杂的地质故事,这让它周围的矿物分布产生一定特性。虽然月球矿物的颜色区分轻微,但这种轻微的差异可以通过多光谱摄影揭示出来。所谓多光谱摄影,是指用多个中等带宽,或叫较窄带宽的滤光片对月面同一区域进行成像,因为月面每一种矿物的光谱特性并不相同,所以找到这种矿物的特征波长,再用对应的滤光片进行拍摄就可以将这种矿物的分布凸显出来。专门拍摄月球多光谱影像的相机被称为多光谱相机,具有近红外拍摄的功能,常见的有miniCAM6F等设备,其配套有相应的多枚滤光片,如1008nm近红外、910nm近红外、750nm近红外、415nm可见光等。更长波段的滤光片有时也会使用到,如1250nm、1550nm等,但这需要专业的近红外相机才能完成,对于业余月球摄影而言,900nm附近已经是拍摄极限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YdYf9WARc69QbIg0W7sBORK14j6fAdcdatUz1gI8w5aPz1I6moHZmw/0?wx_fmt=png)
miniCAM6F 多光谱相机 供图 / QHYCCD
首先在可见光波段,在415nm和750nm的反差可以很好反应氧化钛的分布,而氧化铁的分布则需要用750nm和950nm的反差来描述。因此用415nm、750nm和950nm就可以完成简单的月球矿物分布的彩色图像拍摄。另外一些矿物的光谱存在吸收带,于是采用相应波段的拍摄可以反映这些矿物的分布,比如玄武岩的吸收带在950-1000nm,辉长石的吸收带在950-970nm,橄榄石的吸收带在1100nm,而月球上常见的斜长岩则在红外区域没有明显的吸收带。在获得了不同波段图像之后,需要对各个波段进行合成处理,处理方式由两大类,一类是分通道合成后进行颜色增强,另一类是将不同波段强度比值得出,然后将不同比值进行伪彩色处理,这样的处理已经属于利用伪彩色来反应矿物分布的拍摄法了,与本文所介绍的色彩增强反应月球矿物分布有所不同,在此不过多介绍。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msvS3Lkib6yaVn059BR0Gz4B3HTs1WhAW7SE7nHyiao6nJIcZ9NdvSiaw/640?wx_fmt=png)
不同矿物的光谱响应曲线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2r1JC2bsvia8gv4eiaXj8hpyQxoT2HPPKU2ZnzdVqm8yTK6FfLxKibaag/640?wx_fmt=jpeg)
不同通道合成的效果对比 供图 / Maliński
/ 值得拍摄的月面区域
有了拍摄思路和拍摄技巧,如何选择月面上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呢?让我们回到1967年鲁道绘制的月面图,这张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首先关注到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周围。阿里斯塔克斯撞击坑是月面最为明亮的结构之一,它的颜色也是最为显著的,撞击坑周围的高地呈现明显的黄色——这几乎是可以用肉眼觉察到的一处颜色,被称为“伍德斑”——1922年,伍德发现这个区域的光谱类似于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硫磺物质,而撞击坑周围的月海区域,则应呈现不明显的蓝色。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83TN2wDUicQC4T60EMb54op0cDymrmrtYLe6AUTqBicbSB9PHOQDPa6g/640?wx_fmt=png)
色彩增强之后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附近
摄影 / Alberto Fernando、José Ribeiro、Filipe Alves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2hqfOWxGtore6bDWgWAQMtqabWvcsCy0DibibRhoYhuFOvc1I4Ne1RhA/640?wx_fmt=jpeg)
色彩增强之后的哥白尼环形山 供图 / maxpho
澄海和静海这片区域的颜色截然相反,也是拍摄的好目标。静海呈现蓝色,澄海呈现棕黄色,而且静海中还有一些蓝色的区域向澄海延伸。雨海的颜色构成也相对复杂,雨海的东部角落是棕色的,在雨海中还有蓝色和棕黄色的斑斑点点。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ibr7ASKA39Qq7ZNhrOsl2cx8TGObQEXIqYpZJga4ibwhwtFSzYibxj6ic5At3EQXnakU05zaRXW4GsMbDhcNkPnpg/640?wx_fmt=jpeg)
色彩增强后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以及“伍德斑” 供图 / maxpho
在微信搜索漫步宇宙【qqtaikong】并关注,然后
1、回复“英仙座”可以看到2018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合集,近百颗流星与你一期一会。2、回复“日偏食”可以看到2018年8月日偏食全程实录3、回复“火星大冲”可以看到15年一遇的2018年火星大冲实录【2018年7月】4、回复“月全食”可以看到本世纪最长血月月食实录【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