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上映9天,票房已超4亿,满屏喷溅的荷尔蒙与姜文导演梦幻般的表达已被各大公号的文人骚客写了个尽数。从男人到女人,从房檐到屋顶,从家仇到国恨,姜文的讲究电影的好小编就不再下嘴了。
电影里展现了大量旧时北平的民俗。不但有雪后的美景,还有已经消失的城门城楼。网友
感叹总算是把“梁思成哭着喊着想要的北京”给还原了出来。
蓝青峰骑
二八大杠
,带着空瓶子去
打醋
;
亨德勒李天然喝酒聊天时,壁炉里挂着两只北京
烤鸭
;
亨德勒与李天然说话时,李天然吃的是
豌豆黄
;
胡同巷道里的背景音,仔细听会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
“磨剪子戗菜刀”
的
吆喝声
;
猪肉店门口挂着成扎的吹满气的
猪尿泡
;
胡同
屋顶
上不仅可以晾衣服,还可以
种花种菜
。
看完电影,小编又找来原著《侠隐》读,半夜看得口水横流。
书中李天然从纽约回来吃的第一顿饭,有这些。
“他本来想上一下景山,从高处看看城,再去找马大夫,一块儿吃个午饭。两个人比较好叫菜。这几天下来,一个人只能叫什么刀削面,最多一荤一素,再么就是
炒肝儿
、
灌肠
、
奶酪
什么的小吃。一个人上
大酒缸
也没多大意思。”
“他就这么走。饿了就找个小馆儿,叫上几十个
羊肉饺子
,要不就
猪肉包子
,
韭菜盒子
。馋了就再找个地儿来碗
豆汁儿
,
牛骨髓油茶
。碰上摊儿上有卖
脆枣儿
、
驴打滚儿
、
豌豆黄儿
、
半空儿的
,也买来吃吃。都是几年没见着的好玩意儿。”
光看这一溜又一溜儿的菜名,就叫人直咽口水。
遥想一位海外生活了半辈子的游子提笔书写儿时记忆中的味道,那份浓郁和香气着实馋人。
高晓松在和姜文聊天时直呼“我是又爱又恨恨呀。“
“恨呐,就是原来那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弥漫着的那种淡淡的北京的味道,就是那种小炊烟、小煤球,然后小炕、小路,然后小饭吃着,小话聊着,都不见了......”
张北海的北平,是游子回归后,用双腿和味蕾重新建立起来的亲密故乡。
吃货半夜看这书是必然把持不住要叫外卖的。
如果说北平已然逝去,老先生用自己的文字使北平复活,且栩栩如生。
“他出了烟袋胡同,咬了口桃儿。很甜,熟得正好,
汁儿也对,流得他满手都是。
”
“他还是没在客栈吃饭,在大街上找到一家
烤羊肉串
的馆子,要了两串儿。
带点肥
的羊肉串儿,叉在一尺多长、像把短剑似的铁串儿上,
外焦里嫩
,就着硬面馒头、半斤烧酒,吃了个饱儿。”
“他丢了烟蒂,伸手接过来用小半张旧报纸衬着的烤白薯。带焦,
带蜜汁儿
。他咬了一口,很烫,可是烤得够透够甜够松,‘不赖,栗子味儿!’”
“‘趁热…….刚出炉!’徐太太院里一声喊,惊醒了李天然。他去了饭厅。徐太太已经把切成片儿的
酱肘子
和一堆
火烧
摆上了桌,还给他夹了一套。他咬了一大口。”
“天然夹了十来片儿
粉红带白的羊肉
放在碗里,佐料儿只是点儿酱油,拌了拌,才放上大把葱丝儿和香菜。
先用大筷子把葱丝儿和香菜放在炙子上垫底,再把羊肉拨到上头,翻了翻,六七成熟,再把碗里的汁儿往上一浇,再又拨弄了两下。
烤得肉‘滋滋’冒着烟
。”
“李天然一下子全捞进了碗,一只脚踩在板凳上,另一只立在地上,‘来,吃吧!’”
“天开始黑了。徐太太跟巧红,一个在和烫面,一个在弄饼菜。案桌上摆满了碟盘。
黄酱
,
葱丝儿
,
酱肘丝
,
熏鸡丝
。那些要等吃的时候才炒的,也都洗好切好了。
韭黄肉丝
,
菠菜粉丝
。就
鸡子儿
还没打。火上正熬着一大锅小米儿粥。”
“巧红绕了条围裙在案头擀面,徐太太在炉子那烙。马姬坐在罗便丞旁边,教他该怎么把一盒两个饼给扯开,怎么摊在盘子上,怎么先抹黄酱,先加什么,再加什么,加多少,最后在上头撒了点
饹盒跟油渣
儿,又教他怎么卷,怎么拿着,怎么咬着吃。”
“天然和德玖也撒了点饹盒跟油渣儿,发现这么咬起来吃起来,还带点儿
酥脆油香
。”
“薄皮儿猪肉馅儿,猪骨头汤,葱花,香菜,紫菜,蛋皮儿,几滴酱油,几滴麻油,再撒点胡椒末儿,李天然吃了两大碗二十个,外加一张烙饼。”
书里还有许多关于老北京美食的内容,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
《侠隐》既是一部末世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吃货武侠”
,在这场关于北京的大梦里,游子对老北京味道的追忆裹夹在刀光剑影下分外动人。
老先生在《侠隐》序文写道:“这里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这里的北京,是没有多久的从前,古都改称‘北平’哪个时代的昨日北京。”
17年再版又在后记中写道“昨日游侠也就这样和昨日北京先后消失,一去不返,再也没有了”,让人看完徒增伤感。
小编刚来北京时曾在北新桥附近的胡同住过一年,距离北平那个年代有些许遥远,但穿过悠长的岁月,北京确也和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除却空气里方方正正的王气,老北京胡同里总能保留一分悠然与闲适,也许这便是你我爱这里的缘由。
2015.6簋街路口
2015.7北新桥胡同
2015.12 南锣鼓巷
文案:桃子
张北海,作家,祖籍山西,出生于1936年的北平。1949年,13岁的张北海随家人迁往台湾,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72年定居纽约,在联合国工作了20多年,担任翻译和审校。工作之余为港台报刊撰稿,退休后专事写作。代表作有:《侠隐》、《美国:八个故事》、《人在纽约》、《美国·美国》等。今年5月,这些观察美国的散文集结为《一瓢纽约》,在中国大陆出版。他的武侠小说《侠隐》则将被知名导演姜文搬上银幕。
|
北平好像永远是这个样儿
,
永远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
,
优哉优哉过日子
。
|
|
优恪预告
还记得火遍全网的杜蕾斯避孕“鞋套”吗?
刚好帝都赶上北方雨季
优恪君的小伙伴,
真的去试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