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日
致力为中国年轻人深度报道日本文化,技术,创意,艺术和旅行。
51好读  ›  专栏  ›  知日

他笔下的《源氏物语》,最自然也最有韵味

知日  · 公众号  · 日本  · 2021-01-19 22:39

正文



林文月曾在数次采访中提及,如果在提笔之初知道丰子恺也译了《源氏物语》,那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执笔的。对《源氏物语》这部代表了日本千年来文学顶峰的著作,后世之人,尤其是千百年来的文史学者和爱好者,越深入了解它越觉山高月小,若是译者,便会越觉无从下笔。

古今中外,将《源氏物语》进行译著之人不知何几,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当时的文学大家,纵使声名多么远扬,在翻译《源氏物语》时也无一不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与谢野晶子一生三度翻译《源氏物语》,谷崎润一郎也花了约30 年的岁月译著,自此之后,从圆地文子到田边圣子,从桥本治到濑户内寂听,再到最新的译者林望,无一不是入文坛数十年的文人学者。物语之最,当属《源氏物语》,曾一度对翻译跃跃欲试的川端康成如是说。


「物语,很早之前就是靠说话人讲述的话本。也就是说它本来不是做看,而是做听的。」 在翻译《源氏物语》时,林望每每都要将《源氏物语》的某一部分朗诵一番,故事中的韵味,台词中的晦涩也由此凸显,便于他在之后的译著中,将韵味保留,使晦涩转为自然。在所有《源氏物语》现代译本中,林望的译本是最新的一个版本,也许是因为言语演绎间合了当代人的脾性,他的译作被说是最是易懂和自然的一部。

《源氏物语》是一部古典文学,也是一部小说,而林望,既是古文学研究者,也是一名小说家,如是匹配,林望确实恰当合适。在翻译前,林望自己就研习了原著及相关注解许久,古语古籍一律用古注解惑,所以直到翻译完成,林望也未曾看过任何一部现代译本的《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作品,并不是如现在的作家那样自己一个人架构,然后一气呵成的作品。 比如说故事最初的部分,在被人讲述出来之后,听众就会问,那究竟是怎样一位人呀,他后面怎么样了。在这样的一来一往间,故事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我看来,《源氏物语》就包含了那样的成长过程。」

林望所说的这种成长,就像他自己人生的缩影。他说,年轻时学《源氏物语》,简直不知道究竟哪里值得人反复品读,愤然弃书。直到年纪渐长,经历变得丰富,遭受了挫折,开始做了父亲,周围的人也一个一个离世,在经历了这一切,有了岁月的沉淀之后,再读《源氏物语》,自己开始惊讶其中对人性人心的细致而生动的刻画,认为即便是千年后的今天,也未曾有过如此佳作。

世人习惯在每一部《源氏物语》的译著前,冠以译者之姓,比如「田边源氏」「谷崎源氏」,在凸显其自成一派的源氏韵味之外,也使得《源氏物语》这个传颂千年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世人有万千种说法,便有万千部《源氏物语》。

而今有幸,一问林望的《源氏物语》。


INTERVIEW

「同样一个场景的一句话,100 年前说,今天说,3 年后说,定会有不一样的分量,呈现出不一样的音符。」


PROFILE | 林望
作家,日本文学研究者。曾任东京艺术大学副教授,凭借著作《英国真是美味》获得日本散文家协会奖,《林望的英国观察辞典》获得了讲谈社散文奖。还出版了畅销书《临终力》和《恋之歌》《夕颜之恋》等多部与《源氏物语》有关的著作。《谨译源氏物语》是近来的话题之作,还获得了第 67 届每日出版文化奖和特别奖。

知日:不论是在文化意义,还是在衍生文化方面,《源氏物语》都对后人影响甚大,也曾被多次翻译成现代文和外语。林先生您的《谨译 源氏物语》在哪些方面区别了或者超越了以往的著作,其中有什么样的独到见解,又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改良?
林望: 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各不相同,是造成文字力量与行为规范相异的主要因素。同样是古典文学,同样是使用汉字的国家, 虽然都遵循同样的历程, 但却上演出不同的篇章。 《源氏物语》无论被翻译成何种语言,我相信只有最原始的语言,才是最能感受到作者心理活动的语言。 所以在翻译上我坚持古文研究,就是想尽最大可能接近原著,让大家感受这亘古不变的文字饕餮。


与当今相比,平安时代无论是生活方式、水准,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还是玉食锦衣、鼓腹含哺,除了史料记载之外毫无考证。但是仔细钻研古书,沿其轨迹,渐渐你会发现,即便语言在表达上具有时代局限性,但在心理活动的演变,或是思维方式上都有许多雷同。

21 世纪的年轻人的确不会在信息发达和知识泛滥的现在选择啃噬古文,但是若能通过阅读白话文的版本,单纯地品读故事情节,相信许多人都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心有灵犀」。 毕竟一个民族在演变过程中,在摒弃被时代淘汰的鳞片之后,也会保留并未暴露的皮肤,推陈出新,只为了保护精粹不失真、不褪色。


△ 林望收藏了很多古籍,插上便签便于分类

想必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和我一样在高中课本中第一次接触《源氏物语》的原本。应试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人们对古文抱有腐旧、死板与僵硬的印象。古语从文体来看,没有基本知识和专门训练,人们很难做到读懂内容;而从内容来看,若没有经验积累和人生阅历又很难做到理解内涵。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包括我在内,根本没有能力在第一次接触《源氏物语》时就一见钟情。

所以我在翻译成现代文时最主要在两点上下功夫。 对于文体,我改良了以往的古书今读的直译方法,尽量减少脚注、备注等文献式翻译,直接将固有的名词解释放到文中,以方便读者一气呵成完成阅读 ,如此便可以抛开文字本身,进入故事情节当中,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我在内容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原著中有很多略写的部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那是当时人们的常识部分,略写了人们也能看懂。但时代在变化,我首先补全那些略写的部分,加强故事的连贯性。其次,我没有忘记自己是日本文学研究者的同时也是一位作家。 所以尽忠于原著的主线、伏线的同时,我也要渲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一点说起来比较抽象,比如说这10 册的原稿我需要在两年之内完成,前期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准备过程上,一旦下笔开始写,就绝不停歇。因为在塑造人物时,灵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侧面。当然,54 帖中所有人物都随着时代变迁、情感变化而成长。但是这是人物本身原本的变化, 而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会因为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在原本的人物变化里又加一味药。



为了最低程度干扰原本的人物设定,尽最大可能让登场人物的性格特点稳定,所以必须要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地完成所有写作过程。这个时候我会着魔, 所谓「着魔」就是走进故事当中,把自己当作剧中人物,用自己的容器装进平安时代的水,重饮重品。 我会想象自己就是光源氏,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我称这为着魔。但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故事的完整性,加强感染力。反复阅读,反复朗读,把每一句当作对话一样来写,完成一部戏的剧本,就是完成一部作品。最后除了对翻译的尽忠职守之外,我同样加入了一部分自己的评价和理解,独立成册,这样一来,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都可以或多或少在小说《源氏物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诠释。


区别于以往的名作,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朗读《源氏物语》。五感统一是传递情感的捷径。闭上眼睛去感受,通过聆听,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或者听众终究可以在光源氏身边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知日:《源氏物语》的故事性之所以可以保持至今,原因或者说魅力在哪里?
林望: 正如很多人认为,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来影射现实的意识形态。通过文学的客观性看到现实,通过主观性看到作者的价值观,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抛开刀与枪的战斗,才能让爱变得更动人;抛开法与理的争辩,才能使情变得更真实。 流泪看似是儿女情长,流血也未必一定沉雄悲壮。《源氏物语》中的血,只有女人的血,没有战争,没有压榨,如此这般平和优雅的意境,经过上千年洗礼,依然呈现出它原本的光芒。 这可能正是日本人心中的向往,或者说直至今日,这依然象征着日本人的一种心态。


最初的《源氏物语》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之间流传,其物语本身也是发生在贵族之间的故事。对于我们「凡人」来说,这不仅需要跨越语言的鸿沟,也存在价值观差异的问题。衣食住行等客观方面,看似相同却又不同,我们从未经历过贵族生活,可能并没有办法完全还原那是什么样的滋味,也不知如何品味和感受这种主观方面。

或许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谜团也正是《源氏物语》的魅力之一。也正因为这样的背景,物语本身并没有考虑到非贵族出身的理解能力。有一些他们之间的想当然,并没有体现在字里行间。同为贵族的心照不宣,在后世传承过程中只能靠推测。所以在现代文的翻译里,有许多是直译,无法连贯成文,意译也无法理解其真谛。 也正因如此,在翻译的时候,我在史学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部分补写。考虑到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历史背景,并且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古典的精粹,我也添了一些超越所谓的古文翻译书的部分。

虽然还是以古文体为主干,但在这样的现代文转换的规程中,或许可以让读者的目光更容易聚焦在故事发展、人物心理活动上,也使《谨译 源氏物语》脱离人们对古典文学腐旧、死板与僵硬的一贯认识。作为新意义、新概念上的小说,我最大程度提高了古典文学的接纳度,从而宣扬古文的经典之处。

沐卉/ text & edit

戴宁/ interview

杨晨/ photo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限时好价-


知日单行本全网发售中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
点击下图查看本书介绍👇🏻
-------------------------------
〖 点击图片,直达历史热门文章 〗
《村上隆的艺术》纪念版套装,来了!

☝ 与 蜷川实花、奈良美智等艺术家对话
-------------------------------
〖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
石田彻也 坂元裕二 谏山创 坂本龙一 树木希林 BGM之魂 拉面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源氏物语 东京 日本制造 优良设计奖 枯山水 樱花入魂 是枝裕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