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问丨
作为古代战争中经常出现的三种动物,马、骆驼和大象,都是一道有趣的风景线。那么相对而言,骑兵、象兵和骆驼兵,哪个更猛呢?
象兵在古代经常成为将领登高远望的平台
历史上的战象在印度、东南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都曾有广泛使用。
战象通常由体型更为强壮和性情更为凶猛的雄象担任。除了直接冲击敌阵杀伤敌军之外,战象也会搭载火炮、攻城塔等重型装备,在攻城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战象视为“移动堡垒”。
在印度 战象的起源最为古老 持续时间也最长
具体来说,战象在战场的主要作用有五种:
利用其庞大体型震慑敌军
利用其冲击力和破坏力冲破敌军阵型
对敌军造成严重伤亡、为己方其他部队开路
搭载指挥官,使将军能够居高临下地俯瞰战场形势并鼓舞士兵
摧毁敌军堡垒
在印度 战象偶尔也承担起攻城任务
除作战外,大象也会承担拖拉大炮或运送粮草等后勤任务。
一般来说,战象在应对不适应它们气势和气味的骑兵和组织性较弱的步兵时最有效。使用战象进行防御而非进攻作战是较好的方式。
在缅甸和泰国 战象都拥有大量的步兵护卫
但是,战象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部队成型较慢,维护成本极高,一头战象的食量等于15头骆驼。
机动性不足,难以长时间奔跑,最高时速不足20公里。
容易发狂,而失控的大象通常会对友军造成极大伤害。
几乎无法单独使用,十分依赖于其他兵种,尤其是轻步兵的掩护以配合作战。
目标明显,极易受到敌方武器的杀伤。
被罗马人针对性围杀的迦太基象兵
可以说,战象是三类骑兵中缺点最多的。
因此针对战象的克制策略也最为多样。轻步兵骚扰、火攻,或是在重步兵阵型中留出空隙让战象穿过,使用噪音恐吓。弩炮、火炮等重型投射武器,都能十分有效地消除战象的威胁。总之,战象是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兵种,对统帅的指挥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从斯基泰人开始 骑兵就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主力
骑兵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广的兵种类型,直到二战时期都还有使用骑兵作战的记录。
虽然马骑兵的单体战斗力远逊于象骑兵,但马在培育成本、耐力、机动性和速度上的优势,使得它在战争中具有比象兵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更好的适用性。
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是足以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
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发明和使用,确保了骑兵高速前进下的巨大动能。骑兵的机动性和高速前进带来的冲击力,也堪称步兵的最大威胁。一支缺乏训练的步兵部队在直接面对这样的冲锋时,很容易因恐惧而一触即溃。待步兵的阵型被冲散之后,骑兵便可以利用其机动性乘胜追击、斩杀那些来不及逃避的步兵。
中世纪的技术成熟与制度因素 让骑兵登上了站在舞台的巅峰
此外,骑兵的高机动性还可以使其独立于其他兵种作战,承担侦查、袭击敌军散兵、切断敌军后勤线等作战任务。
攻击性比象更弱的马,也很少出现因受伤失控而反伤友军的情况。
相较而言,骑兵的缺点是三类骑兵中最少的。
常用的步兵反骑兵方式,一般都是从限制骑兵的冲锋和机动性两方面着手,主要包括建立密集方阵、利用长柄武器、设置障碍工事三类。但骑兵自身出众的机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上述限制,这也确保了它最为出色的战场适应性。
1943年 东线战场上的意大利骑兵
和象骑兵一样,骆驼兵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地域限制。
它主要在气候炎热干燥的西亚、中亚和北非地区的战争中使用。
今天依然在边境上使用的骆驼
相较于战马而言,骆驼的耐力、负重力和攻击性更强,骆驼的特殊气味也能起到惊吓战马的作用。
骆驼耐旱耐寒和杂食的习性,也使它更适应在沙漠、戈壁等恶劣环境下的作战,因此在现代战争中也能见到骆驼骑兵的身影。
此外,骆驼也和战象一样可作为火炮和重型火枪的载具,历史上还曾出现过“驼城”这样的防御工事。
征服者时代的阿拉伯步兵经常用骆驼代步
不过,骆驼兵的单体战斗力可以说是三类骑兵中最差的。其缺点包括:
速度较慢、冲击力弱,不会主动冲击步兵方阵。
由于上下骆驼的动作都需要等待骆驼卧下才能完成,这也导致骆驼骑兵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都要弱于马骑兵。
骆驼特殊的背部结构也对骑乘者较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