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股在线
专注于新股,次新股,新概念,新行业政策风口,聚焦新转变等带来重大投资机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股在线

A股第三次基础性改革

新股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4-14 22: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政策 &行业】

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创新点。从液态电池转变到固态电池生产的主要变量在于电解质的改变:从液态电解质变为固态电解质。

因此,固态电池主要生产路线也是按照使用的不同电解质材料来划分的。

根据电解质材料类型的不同,目前固态电池生产只要有三大技术路线: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

(一)氧化物电解质:

国内目前主要走氧化物路线。

(二)硫化物电解质:

因为理论上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在电动汽车领域适用性极高,具备较大的商业化潜力。一旦在工艺上取得突破,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

(三)聚合物电解质:

率先在欧洲实现商业化运用,已开始小规模量产。但其电导率低,电化学窗口窄,仅能和铁锂正极匹配且性能上限较低,也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

各国技术路径的选择:

日韩企业:硫化物体系,丰田主导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推进。

美国: Solid Power :硫化物电解质和电池厂商,已经向 BMW 交付了 60Ah 样品, BMW 计划 24 年装车测试;获得 Skon 电解质订单,在韩国合作建厂;第二代产品已有 30 吨产能,第三代产品在选址建厂;

Quantum Scape :氧化物固态电池厂商,最近传出他们在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 PowerCo 的测试结果非常给力, 1000 多次充放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超过 95% 的原始容量,按照 WLTP 标准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500-600 公里,而实际驾驶中,行驶 50 万公里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续航衰减。

欧洲:以聚合物电解质为主流。

国内: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这种电池是把氧化物、聚合物和电解液混在一起变成果冻状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 500WH/KG

清陶能源: 2023 8 月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单体能量密度达 368Wh/kg ,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 1083 公里,充电 10 分钟续航增加 400 公里,成本与三元电池相当。量产半固态电池已经用于上汽智己新车型中。 2025 年预计在上汽实现固态电池车型十万量规模销售。

赣锋锂业以无机锂镧锆氧和无机硫化物为主的固态电池;

东驰科技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为主的聚合物固态电池。

比亚迪: 2016 年就将固态电池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硫化物电池路径,传言过几年可上车,消息真假未知;

卫蓝能源:氧化物固态和半固态电池厂商, 2026 年计划产能 20GWh ,深度绑定蔚来汽车。

辉能科技:氧化物锂陶瓷路线,台湾省企业。最近开设了全球首家千兆级固态锂陶瓷厂,计划 27 年在法国大规模量产汽车固态电池;

因为氧化物这个路线的难度最低,短时间可以实现对锂电池性能的大幅提升,所以目前国内厂家的半固态电池以氧化物方案作为主流路线。

据机构预计, 2025 年全球半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86 亿元, 2030 年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991 亿元, 172 亿元。

国内市场预计:

2025 年前后:主要应用集中在聚合物固态电池与无机锂镧锆氧等半固态锂电池。

2027 年:准固态电池开始产业化,应用领域为无人机领域,储能领域,新能源车动力领域等,

2030 年后:全固态锂电池大规模产业化。

氧化物路线中,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里最大增量是锂镧锆氧,其中锆所占的比例是 20% 。因此氧化物电解质里最大的增量物质是氧化锆。固态电池一旦量产 , 二氧化锆的需求将爆发增长。

锆储量:国内储量低,产量较少,多依赖于进口。 2022 年全球锆矿处理 6800 万吨,同比减少 3% 。澳大利亚和南非分别占了全球储量的 70.6% 8.7% 。中国储量为 50 万吨,占比仅为 0.7%

锆产量: 2022 年全球锆产量约 140 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仅占全球的 10% 2022 年国内锆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 121.58 吨。

国内主要锆生产企业:

东方锆业:

国内唯一在海外拥有锆矿资源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龙佰集团深度合作,公司在多个澳大利亚矿产项目中拥有权益(其中铭瑞锆业项目正在重启, WIM150 项目储量大 , 适合长期开采, Image Bonnanaring (布纳伦)项目品位高 , 盈利稳定 ;Eneabba 项目和 McCalls 项目储量丰富 , 未来长期布局等。已形成采矿权证,保留许可权证,勘探权证(未来可以转换成采矿权证)布局,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现有 2.6 万吨电熔氧化锆, 0.94 万吨二氧化锆(国内份额 40% ), 5 万吨氯氧化锆(国内份额 20% )产能;在建电熔氧化锆产能 2 万吨。

锆英砂已经实现完全自给,在锆英砂涨价过程中,公司年内已经累计 5 次提高产品售价。公司目前仍处于提供样品供一些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的阶段。

三祥新材:

现有 2.6 万吨电熔氧化锆、 2 万吨氯氧化锆产能;在建氯氧化锆产能 8 万吨。已送样给清陶能源。

另外,根据 4 10 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最新消息,该所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硫化物路线包括:原材料包括硫化物,二氧化锗,硫化锗等。

锗储量: 2022 年全球锗储量约为 8600 吨,中国储量为 3500 吨左右,份额为 41% (仅次于美国占比 45% )是全球第二大锗矿资源国。

锗产量: 2022 年全球金属锗产量约为 182 吨,其中国内产量占比接近 7 成。锗是重要半导体材料。

国内主要锗生产企业:

云南锗业:公司拥有已探明锗资源量约 633 吨,具备年产锗 47.6 吨的生产能力,致力于锗的精深加工。

驰宏锌锗:拥有已探明锗资源量超 600 吨(均为铅锌伴生),具备年产锗约 60 吨的生产能力;驰宏锌锗是一家综合型的矿业公司,锗业务在其主营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小。

国内主要硫生产企业:

粤桂股份:国内硫精矿龙头,占全国硫铁矿富矿资源的 85% ,居世界前列。拥有产能: 300 万吨 / 年硫铁矿, 120 万吨 / 年硫精矿, 52 万吨 / 年硫酸, 20 万吨磷肥、 24 万吨铁粉的。( 资料来源:南雅投研

【二】

汽车是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产业,尤其汽车可以出口,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会达到 1000万辆,直接出口金额1万多亿

间接拉动各行各业数万亿。

中国在汽车行业的先电动化后智能化的弯道超车,

对于整个西方经济支柱的摧毁,

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建,整个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把握好这个汽车大转折时代。

今天早晨,酝酿一周多的地缘事件出现进一步动作,动静不小,跟前年和去年的都不太一样,现在处于一个回合制阶段,事件还没结束,目前就看另一方怎么反击,将继续影响短期全球市场情绪。

地缘事件对大宗影响较大,其中黄金、原油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都是上涨的,去年事件发生后,黄金一周拉升了 5% ,原油一周拉升了 7%

并且本次还有同步的实质性的制裁:周六,美英宣布对俄金属新制裁,即日起,伦交所和芝交所不得使用 4 13 日及以后产自俄的金属,欧美将全面禁止进口产自俄罗斯的铜、铝、镍。

这是 2022 年之后,对俄金属的再一次明确限制,将对目前本就供需紧张的铜、铝等金属造成进一步影响,全球供给将雪上加霜,尤其是海外期货市场短期反应会更明显。

目前俄产铝镍铜占 LME 库存比重分别为 91%/36%/62% ,其中铝非常高,本次欧美制裁俄罗斯金属将导致短期的集中交仓,使得库存大幅上升;交仓结束后,由于俄金属无法流通,海外交易所很容易出现库存短缺。

现货从 2022 年制裁的影响来看,短期进一步影响供给,中线主要是东移,俄主要向全球输出的金属为铝、镍、铜,产量占比 6%/6%/4% ,全球贸易占比 26%/14%/6% 2022 年俄乌以来,欧美已大幅减少了对俄金属的进口,但考虑到目前铝、铜本身就紧张,所以短期影响也不容小觑。

地缘事件对 A 股来说一般都是短期的情绪冲击, 2022 年本身环境不好,下跌趋势,所以地缘加速下跌,而 2023 年就没有太大影响,全球市场都是涨的。

A 股来说,永远都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A 股接下来两周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四月政治局会议,近期披露的三月经济数据 CPI ,社融都是中性偏低,又可以预期下 新的 政策。( 资料来源:研报社

【市场热点 &主线】

第一次 “国九条”——股权分置改革。

2004年1月31日,第一次“国九条”出台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非流通股引发诸多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主要目的是解决当时资本市场面临的股权分置问题,推动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

具体提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

之后走出股权分置改革红利下的大牛股

第二次 “国九条”——开启了属于次新股的大牛市。

2014年5月9日,第二次国九条出台是在中小投资者缺乏保护的背景下提出的,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第二个“国九条”。具体提出:要求、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等

彼时市场还在 2000点保护战,非常低迷,同时市场和现在类似还患有“IPO恐惧症”

2014年1月8日IPO在时隔一年多后刚刚重启,前两月共计发行了48只股票,随后暂停了约5个月,期间,沪深交易所修改了IPO申购实施办法,6月18日再次重启,并限制不超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之后开启了次新牛市,并迎来了“全民打新热”,14年共有125只新股发行。同时14年下半年也是沪港通开启元年。

第三次 “国九条”

从上次国九条重新恢复了 IPO的发行并促进了新股数量的增加,那么到如今A股数量已达5000多只。

未来要想控制数量过度增多 IPO放缓一方面,退市提高一方面,个股之间吸收合并也许案例还会增加。

未来 IPO门槛不断提升下符合标准的新股必将越来越少,尤其是主板新股,主板新股将越来越珍贵,所以可以看到最近有表现的多为主板新股。

创业板影响其次,但同样 IPO标准也提升不少,只是其质地的提升还需要时间观察,目前来看上市首日超顶仍然厉害,也许啥时创业板新股没那么高估值了市场就会回归良性。

相对而言科创板则影响较为平和,更为强调科技属性,主观成分会多些,灵活度也会大些。但是短期表现流动性不如非科创,更需要中长线资金的介入,相信监管层也不希望看到科创如死水一般,这次在小额并购重组审核上就能看出对于科创还是有不少优待。

另一方面将会有越来越多 ST股出现,退市股数量增加趋势不容逆转,对于亏损股要谨慎操作。(资料来源:海豚音)

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未来市场行情必然值得期待的,但是短期不乏震荡。前途很光明,前路仍然比较崎岖。

现在市场更需要的是国九条给予的信心,而不是一天一个热点的炒作。

中核钛白只是过去几年 A股金融系统贪污腐败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整个市场的融券大幅增加,几千亿循环资金在做空,过去几次牛市都没这么大的量,根本原因还是上届证监会在制度上开一个口子,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因为我所知晓的情况更甚,国内怎么玩起码钱还在中国,但是疫情期间这些金融高层通过虚假的国外医疗订单和一些洗钱的方式把资产转移。

这次金融战输得这么彻底,不仅有内部腐败,还有量化基金在作祟, 2023年8月28日的墓碑线,是对政府救市信心的一次彻底打击。

前段时间新的证监会班子就已经和中信证券开始对垒,今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加持下的真正下场斗争。

我们看到只是一个弹窗,一个新闻,对于新的证监会领导班子,压力是巨大的。

很大概率估摸着是证监会领导班子在执行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要上行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才镇得住。

作为一个小小的投资者,同时也是金融腐败的受害者,这时候应该站在肃本清源的一方,在舆论声量上给予支持。


【总结】

从涨幅榜来看,首先,就是有色周期股,因为黄金涨价 2024年一季度超预期,带动板块继续高举高打表现,不过周末外围地缘局时造成黄金大幅波动冲高回落,

符合我们对于有色阶段的策略:下半场的应对技巧高抛低吸逐步缩短利润的方案。

其次,就是人工智能生 cpo因为行业利好刺激午盘强势快速拉升,不过,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生只是反抽没有交易持续性。

从跌幅榜来看,半固态直接迈入跌幅榜,这就是市场温度降低生态缩短的结果,我们认为,半固态电池本轮上涨告一段落,但是产业 2024年0-1阶段,短期快速补跌到位就是短线低吸的机会。

不过后续行情高度需要产业动态发酵辅助的。

从整体来说,周一指数高开低开运行不重要,重要的未来二三年必然有一波牛市行情。

因为新国九条证明,本届管理层显然采取更为果断和强硬的措施,毫不留情地揭示那些违规券商的丑陋面目。

这种零容忍的态度无疑为 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希望。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 A股市场正在迎来更加健康和规范的发展环境。让我们期待这一变革能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定,公平的投资环境。

喜欢 朋友 请动动小手点个赞支持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是 我们 个人看盘总结,以及分享盘面思路,盘后功课记录,不做任何个股推荐,更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按此操作,盈亏自负,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