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制老司机
三年前,一个在演讲中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猪,立志要去拱城里的白菜”走红的衡水中学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如今,在浙大计算机专业上大三的他后悔当年的选择。
因为他不想996。
按道理说,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挣钱多的好专业,也很热门,他的后悔让人觉得有点凡尔赛。
很多家长,就是想给孩子报考一个永远吃香、一劳永逸,一辈子都不发愁的好专业。
这也是很多所谓专家和权威几万块钱一个填志愿指导课程卖爆了的根本原因。
十多年高考结束后,我认识一个省的理科高考状元,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业要读5年。
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很有名的设计院。前两年和他联系,他说他已经失业在家带娃了。
二十来年前那会儿,大基建风生水起,土木和建筑等和基建相关的专业,火得一塌糊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的录取分数,堪比北大清华普通专业分数。
那会儿以最高分数考进这些专业的人,确实也享受过大概六七年的基建红利。但如今,大多数人都过得不容易。
也大概是在十来年前,计算机专业火得一塌糊涂,因为互联网大趋势到来。每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最热门的。
确实,十年前读计算机专业的人,也赶上了六七年的红利。但如今,互联网发展到了瓶颈,计算机人才过剩,人工智能抢码农的饭碗,这些都导致很多计算机人才价值大大下降,甚至不少人还被裁员,连份工作都找不到。
以后类似chatGPT这种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中低端的码农被取代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
单位一个2001年入学政法大学的说,有一年上面召开大会,要推进法治建设,学法学的都狂欢了,觉得今后一定是法学的世界。
确实法学相对来讲,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但是,大多数的法学生,除了考公考编,似乎也没看到什么就业优势。去律所里苦熬,用命换钱,其实也换不了几个钱。
所以,
没有所谓的可以吃一辈子红利的专业,也没有所谓绝对好的专业和绝对坏的专业。
很多人以为听专家、听权威的,或者听别人的,或者是跟风报一个热门专业,就能吃一辈子红利,大概率上是不靠谱的。
学一门技术或者说专业,想蹭热门和趋势挣钱,必然是短暂的,除非专业技术能在这个领域内干到前20%甚至更高的水平。
学计算机的人,在互联网大火的那几年,一个专科生码农都能找到月入一两万的工作。但现在,很多985的都要被裁员了。按照ai领域一些大牛的说法,除了极少数技术大牛,未来大多数计算机专业人才都要被淘汰。
不管什么领域,如果技术难度不高,很多人花点心思学一学都能入门,都能干一点,那就算这个领域正在大火,中下层的人,吃饱饭容易,但想要赚一桶金,肯定是没戏的。
而那些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学习难度大的,自然替代性就很弱。
比如说,学临床医学的,学到博士至少得八年,这期间要学数学,化学等等学科,难度还挺高,博士毕业还不一定能马上当主治医生,还得跟在老医生后面学几年。
没有十多年的学习,压根成为不了一个站得住脚的临床大夫。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了。否则,医疗就不会那么贵了。
所以,没有什么专业是绝对稳当的,也别指望报考什么好专业就能吃一辈子红利。恰恰相反的是,
有的人学了一门专业,一辈子都陷在里面出不来,专业领域冷了死了,他也就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