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请尽量不择手段去搞好英语 ·  16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晒一下小小常新学期都上哪些培训班 ·  昨天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性价比儿童卫衣、卫裤,69.9元/2件!纯棉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说几个买房骚操作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9-12-02 20:54

正文


做了知识星球后每天都能遇上几个有关买房的问题,今年我发现一个变化,就是我越来越多地建议 「投住分离」 这件事儿。


今天就梳理下适合投住分离的5种常见情况。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这个操作这两年特别流行?


我觉得有几大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城市在分化。


对买房而言,城市选择又是最重要的。解释一下:

成功的买房公式应该是这样的:

城市 x(配套+小区+户型+贷款方式和额度)

公式中只有城市用了乘法。 有长期投资、配置价值的城市本来不多: 一线、新一线城、二线省会、个别经济强市。


剩下的低线城市,居住价值很高,投资价值很低。


房子越来越贵,在大城市买套房对谁都不是容易的事儿,买房没法随心所欲,只能首付和月供范围内寻找属于自己的最优解。


从60后开始,代际财富传承需求变得越来越井喷。 而房产不仅是很棒的媒介,更能通过房贷杠杆放大代际财富。


优质房产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租金、锚定财富。 要实现人生中明确的财务目标从来都靠稳定的现金流。


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 不同城市之间确实存在套利空间,这些空间包括但不限于——落户门槛、购房门槛、房价门槛、租售比空间等等。


以上,都是投住分离越来越流行的大背景。


什么情况可以考虑投住分离呢?

回答过大量问题后我总结出以下5种常见操作:

A在京沪工作,首付够了,但没有买房资格。 所以办了深圳户口,利用深圳更优惠的落户和购房资格,在深圳买房收租,在北上广租房工作。 错过京沪,不错过一线。

B年纪比较大了,在低线城市生活。 为了子女的发展和财富传承,B把三线砖头换成二线砖头,相当于于换个地方存钱了, 再用二线租金在老家租房生活。

C在一线工作。 人到中年,买了房要了娃,但是还没户口,学区也不好,面对高昂的教育成本,再想想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瓶颈,索性决定全家移民到二线城市。 但保住一线的房子,有了租金,月供压力也没那么大,也给自己和孩子留条后路。

D是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上车遥遥无期。 于是 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在老家的省会城市买了房,用父母名义买的,做接力贷。虽然多了些成本,但保下了自己珍贵的首贷资格。在一线买房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E终于可以在一线城市上车了,但和大多数刚需一样,首付有限,必须二选一。 一边是近郊次新面积大单价低有升值潜力,一边是市区老破小地段好配套好上班近但越发被市场边缘化。 最终E买了近郊次新并出租,用租金在公司附近租房住。

嗯,成年人只看利弊,必须试着接受投住分离。


有很多读者都很纠结「新一线」和「二线」的区别。

是这样的:

一般而言,所有省会城市+个别的经济强市,都算二线,在各自省内都有很高的首位度。

但是呢,有些省份和省会存在感很低(以西部为主)。

二线里又有一批强二线,很网红,媒体关注度也高,横向比较,经济水平也有优势,全国的房产投资者也认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