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利芬
感谢您关注王利芬和优米网。从央视制片人&主持人到创办优米网,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历程和每日所思。欢迎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突发!松下电器将解散 ·  17 小时前  
陕西工信数字化转型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工业互 ... ·  昨天  
陕西工信数字化转型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工业互 ... ·  昨天  
远见财金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对使命、创新、竞 ... ·  4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引领科技前沿,塑造卓越品质——半导体晶圆测温 ... ·  5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引领科技前沿,塑造卓越品质——半导体晶圆测温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利芬

BAT的基因决定了产业互联网未来的机遇

王利芬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3-28 18:55

正文

王利芬成长社
读书读人读社会
开启社会上升通道


*本文转载自接招



3月18日,微软市值超过苹果,不到半年内第三次登顶全球公司市值第一的宝座。事不过三,当一件事情接连出现,说明它正在变成一种常态。对于微软而言,重返世界第一不过是一种新常态。

 

微软上一次稳定地垄断市值第一的时间点,还是2002年。也就是说,微软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花了16年时间。

 

在这16年里,微软市值最低的时候只有2000多亿美金,那是2012年-2013年间,以苹果为火车头的移动互联网汹涌崛起,微软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诺基亚、摩托罗拉。

 

目前微软市值约为9000亿美金,相当于不到6年时间市值增长了近4倍。而在微软坐冷板凳的这些年里,美国科技巨头的代名词一变再变,但始终没有微软的位置。比如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Google),比如FAANG(多了一个苹果)。要知道,1998年微软第一次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时,Netflix还在小区里卖光盘,谷歌刚刚成立,扎克伯格还在上初中。

 

苹果自从2012年登顶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之后,对这个位置一直都是垄断地死死的。但从2018年开始,苹果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先后被亚马逊、微软接管过。目前来看,苹果很有可能会长期让出王位。最新一季财报表明,营收增长乏力,因为属于苹果的那个风口已经见顶了。

 

毫无疑问,苹果和微软是过去20年全球科技公司的王者。微软垄断市值第一的周期,是从1998年到2002年,这5年里有三年做到第一;苹果垄断市值第一的周期,是从2012年到2017年,正好也是5年,期间只是被谷歌短暂反超过一次。

 

微软吃尽了PC时代的红利,苹果吃尽了智能手机时代的红利。微软统治PC的时代,是苹果最落寞的时候;苹果最风光的时代,是微软最黑暗的时候。王不见王,是对这两家公司最好的描述。

 

从2003年到2011年,微软和苹果同时在野的这8年时间里,美国科技公司的王座属于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Netflix在体量上始终无法与这三家公司相比),但这三家公司的江湖地位,也是此消彼长。

 

以亚马逊和Facebook为例,2016年初,两家公司的市值还不相上下,FB甚至一度反超亚马逊,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形势巨变:亚马逊成为史上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金的美国公司,几个月之后,FB市值跌破4000亿美金大关。一家是电商基因的公司,一家是社交基因的公司,在抗周期方面,显然前者强于后者。

 

到目前为止,表现最稳定的巨头当属谷歌。这家公司不仅依靠搜索抓住了PC互联网的风口,还借助安卓实现了两个时代的跨越;同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也让谷歌始终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以市值看,美国目前有六家科技巨头,分别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Netflix,其中只有Facebook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而过去20年创造过科技公司市值最高纪录的三家公司微软、苹果、亚马逊,则是这6家公司中创立时间最长的。没错,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再来看国内巨头。目前市值最高的三家互联网公司依然是BAT,其中百度和阿里创立整整20年,腾讯是21年。但BAT并非天选之子,直到2010年之后,BAT一说开始流行起来。




 

某种程度上,BAT是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公司。首先是创立时间要晚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其实上市时间也更晚,甚至1999年创业的盛大都比BAT上市要早。

 

而在2005年,360、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YY等一大批后来的巨头挑战者扎堆儿诞生。用前有狼、后有虎形容BAT面临的局面一点也不为过。

 

2005年,同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的市值是腾讯的两倍多;当年雅虎中国被阿里收购,后者估值25亿美金。在此前后,中国富豪榜的榜首位置先后被陈天桥、丁磊垄断。

 

2007年之后,BAT格局的雏形开始出现。在这一年前后,腾讯的游戏业务实现了对盛大和网易的逆袭,同时QQ开始成为创业者跨不过去的流量大山;阿里的B2B业务在这一年赴港上市,淘宝也实现了对易趣的碾压式胜利;百度在2007年之后虽然受到谷歌中国的挑战,但市场份额是一直上涨的(百度和谷歌蚕食的是雅虎中国的搜索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前,BAT锁定了PC互联网时代的三大赛道:社交、电商、搜索。有意思的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BAT三巨头分别向对方的核心业务展开过猛攻,最后全都无功而返:腾讯在搜索、电商两个赛道挑战百度和阿里,百度在电商赛道挑战阿里、阿里在社交赛道挑战腾讯。更别提那些挑战BAT的创业公司了。

 

但是在2010之后,BAT都遭受过空前挑战。2011年,微信仅仅一岁,开放战略刚刚开始,腾讯市值就被百度超越;从2012年到2015年,是阿里的生死攸关之际,前有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的冲击,后有垂直电商的围攻,一度甚是狼狈,2014年上市之后始终被腾讯压制;而百度则是在互联网上半场的尾声,错过了移动互联网。

 

过去十年,BAT就像一个非常有韧性的三角形,无论变长如何变化,这个组合始终不变,基本是一家日子好过,另外一家或两家就不顺:百度就风光的时候,是腾讯和阿里的至暗时刻;腾讯起来了,阿里和百度还没走出来;阿里展示后劲了,腾讯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始终没有其它上市公司打破这个格局,至少从市值上是如此。新的巨头正在陆续上市,但因为此前在一级市场透支过大,已经有人在还账。

 

以TMD为代表的超级独角兽被寄予了厚望,但美团上市后已经破发,滴滴遭遇政策天花板,头条在社交、游戏、搜索和电商等领域同时向BAT开战……大家还能重复过去几年的增长奇迹么?

 

与BAT相比,这届独角兽们最大的不同就是,靠线性增长模式做估值。什么是线性增长?就是在核心业务建立绝对安全边界之前,不断用新业务去融资,融资之后再把钱烧到其它新业务上,从而把估值做大。而BAT之所以成为BAT,就在于从PC互联网时代就建立起了谁也侵犯不了的护城河,而且这条护城河的造血能力足以支撑起其它延展业务。也就是说,BAT即使也在烧钱,也是烧的自己赚来的钱,而不是通过外部融资为新业务烧钱。

 

社交、搜索和电商之所以成为最基础的三大互联网赛道,很大程度是因为用户使用时长与其护城河深度成正比,即用户对其越依赖,其被颠覆的可能性就越小。

 

社交的护城河在于巨大用户量的网络效应,电商的护城河在于供给两端的网络双边效应,搜索的护城河在于信息的沉淀、数据的沉淀以及技术的沉淀。中国巨头如此,美国巨头同样如此。

 

如果用美国六大科技巨头对比中国科技巨头,会发现中国没有微软、苹果这两类公司(鉴于爱奇艺对标的是Netflix,百度其实代表了两家公司)。

 

微软与苹果,一软一硬,在中国短暂的科技创业史里,居然缺席了。如果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话定义这两家公司,那么苹果代表了消费互联网,微软代表了产业互联网。前者是to C的基因,后者是to B的基因。

 

并不是中国没有这两种公司,而是这两种公司的基因被分散、集约到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基因里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是从产业互联网进化到消费互联网,微软、IBM、甲骨文等to B类型的企业都早于to C类型的互联网公司,这与美国传统产业的成熟程度有着必然关系,所以像微软这样的老炮,存在逆袭的可能;而中国恰恰相反,是从消费互联网过渡到产业互联网,所以最终主导产业互联网的公司,可能还是那些天生具有to B基因同时又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闽南日报  ·  突发!松下电器将解散
17 小时前
吐槽君  ·  10个让女生瞬间腿软的接吻方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