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慧交通
记录行业发展,分析新闻热点,数读市场投资,与智慧交通网、智慧交通杂志两大平台联动,欢迎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鸦预告片  ·  豆瓣2024最佳冷门片!9.1高分《还有明天 ... ·  昨天  
乌鸦预告片  ·  豆瓣2024最佳冷门片!9.1高分《还有明天 ...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揽光传媒招聘!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上海戏剧学院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慧交通

大型车辆右转风险防范三大措施

智慧交通  · 公众号  ·  · 2024-09-18 17:2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大型车辆在行驶时存在的盲区和内轮差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造成的威胁。文章还详细描述了为了降低交通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施画右转危险区、右转必停和右转灯控。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在制定这些措施时需考虑的因素,同时给出了对这些措施的推荐排序。最后,文章强调了这些措施在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关的推荐阅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型车辆存在的盲区和内轮差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身高大、结构复杂而产生的盲区和内轮差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

关键观点2: 采取的整改措施。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施画右转危险区、右转必停和右转灯控。这些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交通参与者提供警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关键观点3: 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在制定时需考虑的因素。

文章讨论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如道路条件、人车流量、交通需求等。

关键观点4: 对整改措施的推荐排序。

结合成本、警示效果和通行效率,对右转必停、右转危险区和右转灯控这三种措施进行了推荐使用排序,并强调了它们在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正文

大型车辆在繁忙的道路上行驶时,往往伴随着特有的“盲区”与“内轮差”问题,严重威胁着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安全。 注:大型车辆是指总质量在4.5吨以上,或车长在6米以上,或乘坐人数在20人以上的汽车,如大型客车、货车、工程车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盲区”。

大型车辆由于车身高大、结构复杂,其周围存在多个驾驶员视线难以触及的区域,这些便是所谓的“盲区”。当非机动车或行人误入这些盲区时,驾驶员往往难以察觉,从而增加了碰撞的风险。

大货车盲区




进而,我们转向“内轮差”这一更为复杂的危害。

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对于大型车辆而言,这一差值尤为显著,导致车辆转弯时后轮轨迹大大超出前轮轨迹的范围。非机动车与行人若对此缺乏了解,很容易误判车辆行驶轨迹,从而被卷入车轮之下。

大型车辆“内轮差”示意图


针对大货车盲区和内轮差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些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0 1
措施一:施画右转危险区

右转危险区是指大型车辆在右转时,由于“内轮差”形成的视觉盲区。主要用于提醒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在行经路口遇有大型车辆右转弯时,应远离该区域,以确保自身安全。

右转危险区设置在路口右转弯处,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横道相交的区域,通过在地面上涂刷醒目的颜色(如红色)并标注“右转危险区”、“盲区危险”等警示字样,以提醒驾驶员、行人及非机动车骑行者注意避让。


全国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在交通流量大、大型车辆右转频繁的路口设置右转危险区。这也让大部分骑行者在经过右转危险区路口时,几乎都能提前停车并观察,有效避免了与大型车辆的冲突,交通安全感大大提高。

0 2
措施二:右转必停

右转必停是在右转危险区的基础上再次优化。它通过强制要求大型车辆驾驶员在进入路口后,先停稳车辆,然后再仔细观察周边环境,确保安全后再进行缓慢右转。这个“停”的动作可能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但却能留出两个安全时间:一是大型车辆驾驶员有了安全瞭望时间,二是右侧非机动车或行人也有了确保自身安全的时间,从而有效从源头杜绝转弯事故。

济南市自实施大货车“右转必停”交通管控措施以来,涉及大货车右转盲区的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推广安装盲区监控系统等措施,也提高了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 3
措施三:右转灯控

右转灯控是为减少右转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冲突,确保通行安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可以设置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虽然右转灯控不能完全消除大货车右转盲区带来的危害,但可以从时间上错开非机动车、行人与右转车辆的通行路权,降低了事故风险。

总体来看, 右转灯控的实施效果良好 ,它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特别是减少了因大型车辆右转盲区导致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伤害事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在探讨提高交通效率与安全性的措施时, 右转危险区、右转必停及右转灯控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交通参与者提供警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措施时,都需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人车流量、交通需求等多种因素,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合成本、警示效果和通行效率,对这三种措施进行推荐使用排序 ,具体排序如下所示:

右转必停在预防事故方面效果最为显著,但可能影响通行效率且推广难度较大,故排在首位。

右转危险区考虑其低成本和直观警示效果,右转危险区在推广和初步预防事故方面表现较好,但缺乏强制力,故排在中间。

右转灯控在规范交通秩序和提高通行效率方面表现优异,但受限于设备和成本,适用范围有限,故排在最后。

在交通管理精细化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右转危险区、右转灯控与右转必停这三种措施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守护公众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坚实防线。通过精准施策、综合考量,我们能够将这些措施的优势最大化,为城市交通注入更多活力与安全。


作者:欧德芳、蒲明朋(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往期精彩回顾

*相关推荐

右转盲区警示带的升级版——视、触、听全感知

蒋建明:左转待行区和右转信号灯的设置要点

优控黑板报:右转渠化行人放行三法宝

南宁:货运路口右转交通安全隐患治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