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小茅台”,“宁王”登场通常自带流量。然而,近日,宁德时代被聚焦却非因其战略及业务,而在于其
加码的“奋斗模式”。
6月17日,宁德时代因传
施行“896”工作制
,登上热搜。
「能见」获悉
,多家媒体报道,宁德时代向员工发出“奋斗100天”号召,动员符合条件的员工从6月12日起,施行“896”的工作日,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
针对此消息,有内部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曾表示确有此事,上周五部门开会
口头通知
此事,该员工表示之前是也要加班,但不强制到九点。另有知情者透露,该号召是针对一定级别以上员工,并非所有员工。
然而,6月17日,有媒体致电宁德时代求
证此事,公司相关人士回复称,“
此事为曲解造谣,公司没有发出这样的规定。
”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
宁德时代已不是第一次陷入
强制劳动争议。
美国议员6月6日致信国土安全部,要求将两家中国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列入实体名单。议员穆勒纳尔在信中呼吁应立即禁止上述公司相关货物进入美国。
6月7日晚,宁德时代在其国际版官网发布《关于供应链问题的声明》。
声明指出,
美国国会议员6月5日的一封信指控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有联系,这是毫无根据和完全是错误的。
该信以不准确和误导的方式引用有关供应商的信息。宁德时代与信中所提及的一些供应商,其业务关系早已终止。与其他供应商的业务关系也是与不同的子公司进行的,绝对没有涉及强迫劳动或任何违反美国适用法律法规的行为。
尽管宁德时代已严正声明,但6月7日,其股价仍
开盘跳水,接近午盘收盘时跌幅一度超过8%;
截至当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193.2元/股,跌幅为5.66%。
为何强迫劳动的争议会引发如此震动?
原因包括宁德时代的出海战略以及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贸易壁垒增加两重因素。
作为动力电池行
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进一步升至36.8%,连续7年登顶全球第一。
其2023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海外市场增速快于国内市场。2023年宁德时代海外收入为1309.92亿元,同比增长70.29%,占整体营收比例由2022年的23.41%提升至32.67
%;与之相对
,2023年宁德时代国内业务增幅则较小,仅同比增长7.25%。
然而,近年来,海
外市场总有“逆风”存在,在地缘政治及贸易摩擦等影响下,无休止的制裁要求为海外市场的高成长笼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其中,“强制劳动”已成为新的制裁大棒,多次挥向中国企业。
一周前(6月11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又发声明,以涉嫌“强迫维吾尔族人劳动”为由,将三家中国企业列入“强迫劳动清单”,禁止进口其产品。
如今,宁德时代再陷“强制劳动”争议,尽管事情仍未有定论,但前次风波
未息,在如今的形势下,宁德时代或该想办法应对因此争议而带来的贸易危机。
毕竟,2023年6月,摩根士丹利一度看空宁德时代,其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不可避免的价格战,使得宁德时代或将面临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降低等风险。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