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电影手册
《青年电影手册》由程青松担任主编,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研究为主要内容,是一本集“深度、锐度、态度”于一身的独立电影杂志,关注华语电影创作与发展趋势。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人文,艺术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收视第一,国产剧又杀出一匹黑马 ·  3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这也算是新方向了吧? ·  昨天  
虹膜  ·  库布里克这部电影真的是神作吗?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电影手册

香港国际电影节致敬单元「十年再见杨德昌」

青年电影手册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03 00:00

正文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




时 间 值 得 浪 费 , 以 那 黑 暗 中 的 光 的 名 义



与       大       豆       一       起       看       电       影


一       起       浪       费


17 hr  30 min


香港国际电影节致敬单元「十年再见杨德昌」




十年,五个词,一个人


文 | 大豆



| 大豆按:|




1

楊德昌逝世10年,第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推出致敬單元「十年再見楊德昌」。这个复活节的春天,杨德昌的影迷们可以去香港相互问好。

杨德昌一去十年,作为影迷,仍然会忍不住地想要质问他:「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

可是,在影像里再见他时,却明白,原来,他没有走。

他留在了电影里。


2

其实看杨德昌的电影之前,你不必知道冠在他名字前面的那些像帽子一样的定语: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大师」级导演……更不必关心他似乎言说不清的私生活。你只需要去看他的电影。

就像他自己说过的:「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电影。」


3

每一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杨德昌似乎都完全不同。

有时,他是一个沉着冷静地观察者,站在都市的上空俯瞰芸芸众生,镜头像手术刀一样锋利;

有时,他是一个在黑暗中静默的大师,令人敬畏,而黑暗中传来的呼吸却温暖乃至灼热;

有时,他又像一个沉不住气的父亲,迫切而忧伤,管他什么艺术不艺术,他希望做的只是一个热诚的传教士,要把他对世界的理想和愤满告诉迷途的羔羊;

有时,他像一个不合时宜的文人(现在这个词已经快成反义词了),急着把想要说的话倾倒出来,喋喋不休,挺酸挺可爱,不过最终,这个你觉得挺酸的人必然会征服你。


4

他不断地改变,「在每一部作品里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

然而不管杨德昌的每部电影有多么不同,所有的电影都像他本人一样诚恳。

所有的影像后面,是一如既往,怀着愤怒、痛苦、忧虑和悲悯的灵魂。


| 都 市 |

1

侯孝贤的悲歌永远在乡野的山峦上呜咽,而杨德昌一直踟躅于都市,沉默无语也罢,喋喋不休也罢,愤怒也罢,忧虑也罢,

他只管让摄影机像手术刀一样在混乱的都市镌下灿烂的伤口。

2

杨德昌坦言对都市主题的兴趣,他说:

「在台湾渐渐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常常有人会感觉到现代社会是非常疏离的,我最近领悟到这样的感觉是和农业社会比较而来的。过去的生活形态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单纯友善。

我不断思考现代社会中是否可能发展出早期农业社会这种人际关系,然后我发现这并不是不可能的,相反的,都市可以是一个发展更好、更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地方。

我为什么会拍一些关于都市的电影,因为那已经是文明社会中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了。」

3

在自己的电影里,杨德昌像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把镜头以差不多相同的份量分配给所有的角色,没有谁的苦痛是不值得关怀的,没有谁的话语是可以被不屑一顾的。

主角配角的界线已经模糊了,或者说他们都是主角,或者说,由他们组成的都市才是真正的主角。

其实,杨德昌描述的都市只是一个地方,台北。


| 青 春 |


4

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时候,杨德昌已经四十多岁了。人到中年,他却用4个小时的长度重述了青春。

那是没有阳光的青春,尽管这部电影的英文名也叫做《A Brighter Summer Day》,青春在黑暗中喘息,没有自恋,没有感伤,有的只是一个时代按下的黑红的印迹。

5

有人这样杨德昌关于「青春」的表达:

他在「青春」这个基石上构筑了一个可以俯视整个台湾的「烽火台」,可以观望,守侯,戒备。芸芸众生都在眼底,无遮无掩,暴露无遗。

6

杨德昌此后似乎再没有谈起过青春,1996年,在《麻将》里又出现了一群年轻人,却是一群在青春期就进入腐败的的人。


| 暴 力 |

7

在鲜血迸溅或流淌的地方,杨德昌总是会让镜头停留一小会儿。

自杀者无言的头颅靠在水池边,血液停顿了一阵,终于走了出来,像水一样平常地淌进水池;

捅向心爱的人的刀,一刀,两刀,一共结结实实的四刀;

伴随着追问突然射出的枪,一枪,追问,再一枪,再追问,再一枪,一句比一句紧迫的追问。

被枪击者痛苦的扭曲着,而霓虹灯光出奇得冷静,不因枪声改变闪烁变幻的频率……

8

杨德昌描述了一种冷静的暴力,这里绝没有自恋加嗜血杂交而成的「暴力美学」。

没有血腥的残忍,有的是残酷,是痛心,是不忍,

还有关怀。

死去的人在平静的暴力中似乎获得了最终的表达。

9

怀着惊人的耐力,杨德昌一格一格地,精确地描摹着我们正在经历的都市噩梦--

崩溃正在一点一滴地发生,而死亡带着尖锐的痛苦一寸寸地沿着你的神经抵达。


| 说 教 |

10

艺术是拒绝说教的。而杨德昌却从不放弃在他的电影中说话。他耐心地说,他激烈地说,他絮絮地说,以致于常常有人批评他在电影中的说教倾向。

而我更愿意把他看做一个热忱的传教士,在孜孜不倦地传送危言与福音。

11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杨德昌开始他的「传教」,我似乎都能看得到他眼里饱含的热泪。

这个人目睹了世界的真相,领悟了天空沉默的心事。

对于置身于危机之中而毫无觉察的人们,他有多少悲悯?

也许没有人愿意听,可是这个天真的人,这个守候真相的人,怎么能忍着不说?

12

杨德昌不停的言语令人想到陀斯妥也夫斯基,后者的小说如果没有了整段整段的独白,我不知道它们是否还有席卷人类心灵的力量。

杨德昌如果在他的那些说教倾向的电影里保持沉默,我也许仍然会心生敬畏,然而我可能不会如此被他所吸引。

13

不是所有的说教都没有力量,如果「说教者」洞见真相,足够真诚。


| 文 人 |

14

主要是在《独立时代》里,杨德昌显得像一个文人。

我在前面提起过,「文人」这个词现在快成反义词了。

一个人总是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真善美,关心人类命运,显得多么不合适宜多么虚伪。

这个人,大家就把他叫做「文人」。

15

但杨德昌在《独立时代》却让一个酸文人用酸溜溜的国语讲了个孔子复生的故事。复生的孔子广受欢迎,然而每个人都认为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假装的。

其实语言是一个陷阱,所有的词语都面临着清洗的任务,为什么因为别人不相信自己而怀疑自己的真善美,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才是最可悲的事。

16

真、善、美,已经被说滥了,「政治正确」过时了,所以我们又开始比着说粗口,炮制毒鸡汤。但是,

然后呢?

17

福柯说:「近几年来,『知识分子』的名声不佳:我认为可以在一个更确切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我不怕别人笑话,我就是『知识分子』。」

杨德昌,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以下文字摘编自香港国际电影节手册

分享给杨德昌影迷

這次專題選擇了完整呈現楊德昌的7套電影作品,分別包括:

《海灘的一天》(1983年) |《青梅竹馬》(1985年) 全新修復版 |《恐怖份子》(1986年) 原裝版本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 全新修復版 |《獨立時代》(1994年) |《麻將》(1996年) |《一一》(2000年) 

以上点击可放大看电影排期。


配合本專題,電影節更推出幾項活動,首先是跟香港中文大學博群電影節(I ‧ CARE)合作,將第二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放入中文大學邵逸夫堂播映,嘗試提供不同年代的同齡人一種對年青人本質的觀察。

其他的合作有「短片+座談會」環節,播放梁思眾導演的《一時無兩:一一現場實錄》,並且邀請來張偉雄,陳志華擔任講者。

此外還有兩場由楊德昌的創作夥伴出席的映後分享會,《一一》的映後談由楊德昌遺孀彭鎧立負責,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映後談則由編劇小野負責,兩場映後談都在文化中心大劇院場次播放後進行。 

最後想留下一點紀念品的朋友,電影節特別推出了2008年出版的《一一重現楊德昌》特刊出版增訂版;

同時HKIFF的合作夥伴Moleskine也另外推出數量有限的楊德昌特別版筆記本,供一眾影迷緬懷一代台灣名導。

若是以往未有機會了解楊德昌導演的朋友,更不該錯過本次難得的專題。




3 hr    57 min

楊德昌回溯成長記憶,取材自六十年代哄動一時的少年情殺案,以四小時篇幅,拍成視野恢宏的史詩傑作,重現台灣政治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的共同焦慮。

張震初登銀幕飾演小四,愛躲在片場看拍戲,意外捲入眷村少年幫派衝突,遇見他亟欲保護的小明,想當她一輩子的朋友。只是青春早逝,純真失落,手電筒照不出未來,隨着聯考放榜廣播與貓王的歌,在時代的憂鬱裏一步步走向悲劇結局。

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南特電影節最佳導演及東京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全新修復版本再現銀幕,成為影迷翹首盼望的盛事。首場放映後有編劇小野出席,分享與楊德昌創作本片的緣起。


2 hr    05 min

可能是楊德昌最被低估的野心之作。

對準台北摩登時代的一眾新人類,電影拉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絡,在經濟迅速發展、物質越加豐盈的城市,觀察他們為時兩天半的生活,透過角色的感情流動與利害關係,以萬花筒結構和精準的鏡頭調度,展現年輕一代的慾望與躊躇、貪婪與恐懼。

楊德昌首次利用喜劇方式,駕馭劇場表演風格,在獨立時代思考儒者的困惑,對台灣社會提出犀利批判。

金馬影后陳湘琪初次擔綱主角,已叫人眼前一亮。入圍康城角逐金棕櫚獎。

2 hr    01 min


《獨立時代》姊妹篇,繼續以諷刺手法,對現代社會進行精到分析,加入國際視野,呈現一個利慾薰心、金錢掛帥的世界,反映其中的價值混亂與人心迷惘。


四個小伙子湊成一枱麻將,一起斂財騙色,紅魚(唐從聖)是首領,「香港」(張震)負責勾引少女,小活佛(王啟讚)假裝風水師招搖撞騙,單純的綸綸(柯宇綸)負責翻譯。他們在酒吧夜蒲,遇上法國少女,打算把她騙去當應召女郎。

文化混雜的城市角落,你吃我碰,有人一敗塗地,有人贏得所愛。

法國女星維珍妮萊杜燕參與演出,成就了楊德昌電影中最純真浪漫的結局。

入圍柏林影展角逐金熊獎,並獲南特電影節南特市獎。

2 hr    53 min


楊德昌借一個台北中產家庭三代同堂的故事,拍成這部多線敘事卻平易近人的集大成之作。

人到中年的NJ 一方面挽救事業危機,一方面捨不得久別重逢的初戀情人。妻子因母親中風昏迷,身心俱疲,尋求神明慰藉。女兒婷婷情竇初開,愛情卻是先甜後苦。

小兒子洋洋愛拿相機拍人家的後腦勺,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

由婚禮開始,以喪禮結束,悲歡離合盡在其中,盛載楊德昌對台北不懈的觀察、批判與關懷。

獲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楊德昌夫人彭鎧立將出席映後談,分享她為本片作曲、配樂及任美術設計的經驗。

1 hr    59 min


阿隆曾是風光一時的少棒隊員,如今艱苦經營生意欠佳的老式布行。青梅竹馬的情人阿貞任職建築公司,躋身白領階層。兩人身處不同世界,感情漸冷,價值觀分歧,即使想着移民美國結婚,但結婚和美國都不是萬靈丹。

楊德昌延續《海灘的一天》的現代感性與銳利觀察,在經濟起飛但躁動不安的台北,透過急速變遷的城市空間,由百葉窗到玻璃幕牆,反映人際關係的疏離變異。

英文片名就叫「台北故事」,對社會剖析別具批判與洞悉力。侯孝賢抵押房子投資拍攝,更粉墨登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獲羅迦諾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是次放映最新數碼修復版。

1 hr    49 min


警察圍捕竊賊,同伙的叛逆少女逃脫,碰上路過拍照的富家子。作家周郁芬遇到創作瓶頸,與化驗師丈夫漸生隔膜,惡作劇電話成為中產夫妻關係破裂的導火線。

現代人的世界,充滿背叛與傷害,每個人都是共犯,都可以是恐怖份子,潛藏的危機隨時爆發。以相片拼湊的少女臉孔,風一吹,露出斷裂的空白,真相被瓦解,現實成了碎片。

楊德昌以精妙敘事結構及凌厲冷峻的目光,探問虛構與真實,寫照台北的集體壓抑與人性的自私冷漠。

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及羅迦諾電影節銀豹獎。是次放映原裝版本。

2 hr    46 min


佳莉與哥哥的舊情人久別重逢,在咖啡廳聊起往事,成長的艱難頃刻湧上心頭。

她本是聽話的名校高中生,由遇上愛情到婚姻挫敗、丈夫失蹤,不斷倒敘的結構,透過女性成長經歷,透視社會與家庭觀念的轉變,張艾嘉和胡茵夢的演出猶如脫胎換骨。

由新藝城台灣總監張艾嘉促成,楊德昌首拍長片,堅持影片長度,破格起用首次擔任攝影的杜可風,拍成台灣新電影里程碑,杜可風更榮獲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

理性與自覺的反省目光,以至對攝影及聲音等細節的講究,都徹底革新了台灣文藝片的面貌。




在朋友圈留言,不如在文章后留言

(为了跟你们都能开聊)


-------    ✡ 大豆看电影  ✡     -------

时 间 值 得 浪 费 , 以  黑 暗 中 那 光 的 名 义





《青年电影手册》第七辑集结18位青春影评人

描述影史上最动人的100部青春片


程青松主编

徐静蕾题写书名


导演王小帅 岩井俊二 封面领衔

90后演员代表 春夏 董子健 青春对话

 

贾樟柯张译王宝强等100位电影人诚意推荐

我们共同见证青春光影!





点击 阅读原文 也可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