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燕大元照
北大社第五图书事业部 · 燕大元照法律图书官方账号,在打造精品法律图书的路上,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5000+岗位!余杭大型招聘来了! ·  9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中考“个别生”报名,今天开始! ·  12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在线课程2025春季班招生开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燕大元照

邓子滨:纸书,将与人类共存亡

燕大元照  · 公众号  ·  · 2019-11-02 18:36

正文


阅读纸书,使你有思考的空间,使你能面对自己。


就像我们读一首诗,尤其是一首爱情诗,拿一本纸书读,和读别人转发过来的短信,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最终大家会认可,人类的思考,人类心灵的净化,需要纸书。


因为只有在阅读纸书,或者亲自下笔去写点什么的时候,才能达到一种较好的写作能力。





原本读不读书,怎么读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过一个问题,现在成为一个问题,恰恰是因为它面临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所以我今天就想回答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只是我初步的思考,回去我还要再整理一下思路,那就是:


还要不要读纸书?




《刑事诉讼原理》书后参考文献



在我看来,结论是一定的。 关键是,理由是什么。



首先,在我看来,读纸书是一种信仰。 这是我过去曾经提出过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的比喻是什么——


喜欢一个人,和她走入教堂,你一定把手按在一部纸质的圣经上,而不是把手按在iPad上去宣誓,给你主持婚礼的牧师和教父也一定是这样。


所以,读纸书是一种信仰,这个信仰我们要保持。 正因为介质不同,所以意义不同。


如果我们人有灵魂,人又有肉体,那我希望你就珍惜你的肉体吧,因为如果肉体不在了,你的灵魂至少用现在人的理解是看不见的。


同样的道理,思想如果在一本厚厚的纸书里面,我觉得我是可以抓取的 ,如果它存在一个iPad里,我觉得就像在另外一个人的大脑里一样,是需要把它重新再输出的。


接着我们再讲起源,大家想象一下,思想的流动不一定要借助阅读。


有一些民族最初思想的交流并不依靠文字,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的记忆力是超强的,他们大概能记10万句以上的诗歌。


所以,为什么中国没有史诗,是因为中国有文字,而一些古老民族的史诗为什么发达,是因为口口相传,在空气中就传播了,直接进入了另外一个听者的大脑,所以我们不一定需要眼睛去阅读。


可是后来,伟大的民族,早熟的民族发明了文字,从犹太民族的律法书,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文字是重要的。


尤其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文字的重要又多了新的象征意义,任何一个庙堂,之所以能成为庙堂,有资格成为庙堂,都是要有文字的,要有对联,上面有一个“上庠硕望”。


紧跟着,我想从反面提醒大家一下: 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自由了吗?


当然,我们的信息沟通要快捷很多 ,比如在座的各位,我想很多人都通过互联网很快得到了信息,然后出现在此时此地。


可是,你们是否想过,人类自由的消失也从此开始。


我们每一个人的行踪,每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在被高技术整合,而我们也在这种整合里失去自我。


并且我想提醒大家一句,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出, 技术可以帮助人类,但是技术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尤 其提醒大家——技术,高技术,最高技术的最先应用者,是有权力的人,有power的人,我想,我说的意思你懂的。


再往下讲,纸质书能带给我们什么?


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存在感,也带给人类一种真诚的记忆,和“你还是你”这样一种真实。


大家想一想, 如果我们的法律文书,我们的法律、法条只存在于网络中,只是一个二维的数码,那么我们就来不及想象,来不及思考,也来不及遵守。


所以我相信,这样一种纸质的、文字的记载值得我们永远去保存,并且尊重,而且要加以亲近。


纸质的阅读还有一个好处,这种好处这是我们过去不曾发现,而正好借助互联网阅读给了我们一种比较。


互联网阅读提供给我们的是迅速的、迅捷的、广泛的信息,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管是像蒋勇律师提到的在马桶上,还是在公共汽车上的手机, 它瞬间提供给你的信息是大量的,可正因为是大量的,它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一闪即逝,你无需思考,也来不及思考;


第二,这点通常被我们忽略,无论哪个网站,我们最关注的往往都在第一界面,在这个界面里所有的信息,其实已经是别人筛选过的。 你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新闻,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新闻你没看到。 日久天长人们就会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你在互联网上第一界面所关注的,就是最重要的吗?



阅读纸书,使你有思考的空间,使你能面对自己。


就像我们读一首诗,尤其是一首爱情诗,拿一本纸书读,和读别人转发过来的短信,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最终大家会认可,人类的思考,人类心灵的净化,需要纸书。


因为只有在阅读纸书,或者亲自下笔去写点什么的时候,才能达到一种较好的写作能力。


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年轻的孩子写的字很难看,甚至写不了一个完整的,没有错误的句子,原因是什么?


眼睛天天跟着iPad跑,他没有时间去书写,而没有时间书写就没有时间用自己的思想在思考。


现在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所有我们心目中的伟大作品,都是经过前人的手和笔,落在纸张上,流传给我们的。


比如我们不得不赞叹,最美的中文来自诗经,最好的文字来自左传也来自史记,可是这一切我相信互联网上是不可能产生的。


所以我有信心,也希望大家有信心,


纸书是不可能消失的,它只是用另外一种形式与人类共存亡!


————————

✲ 本文根据2015年4月10日邓子滨研究员在“首届法律人阅读沙龙”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转载自中国法学网。


作者:邓子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馆长。专著有《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刑事法中的推定》,文集有《斑马线上的中国》,合作编著《法的门前》,译著有《法律之门》《反思刑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




- 推荐阅读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