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中的建筑学
普及建筑美学,提供全球建筑旅行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中的建筑学

京都国际会馆:体验粗野主义力量之美

行走中的建筑学  · 公众号  ·  · 2024-06-29 10: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由作者梁俊豪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布。


项目  京都国际会馆

设计  大谷幸夫

地点  日本京都

摄影  梁俊豪

拍摄  2024年5月


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日本政府在京都宝池公园选择了一块广阔的场地,雄心勃勃地想要建造一座与纽约联合国总部相似的大型国际会议建筑。师从丹下健三的建筑师大谷幸夫及其领导的团队,在1963年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建筑竞赛。

从东京大学毕业后,大谷在丹下的工作室一直工作到1960年才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在为丹下工作期间,他曾参与许多重大项目,包括1955年完工的广岛和平纪念会馆。


在某种程度上,大谷受到丹下影响,采用了类似的将日本传统与西方现代设计结合的方法,但他的引用明显更加日本化。 他采用了西方现代主义/粗野主义的词汇 —— 裸露的混凝土,讲述了一个日本的故事。 其中最有趣的一点是建筑倾斜的结构形式是基于汉字“人”的形状,也可能是“入”,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两种可能性都创造了令人满意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或欢迎的象征意义 —— 大谷为这个项目提出的设计理念,正是“人们聚集在大自然中互相交流”。

京都国际会馆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尽管它的建筑师不像他的许多同辈那样出名。 它建成于当日本重新崛起为世界舞台上的强国之时,见证了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比如1997年关于气候变化的《京都协议》就在这里签署。

刚好遇上定期开放日,摄影师梁俊豪决定用镜头“回味”那个用建筑彰显实力的年代。













































作者简介

梁俊 ,独立摄影师。全平台名称:Junhaophotography。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菁琳

本文由作者授权有方发布,照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以“在看”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