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俩一个星女郎,一个纯素人,不同的观念在节目里相互碰撞,让人越看越上头。
在有一期的选学校环节,节目组抛出一个问题:
你想让你们的孩子上什么学校?
A. 重点学校
B. 离家近的学校
C. 国际学校
撇开婚姻不谈,咱们只看孩子上学这件事,她俩一个选择往前冲,一个相对佛系。
她选的是
重点学校
,儿子现在正在北京一所有名的国际学校上学。
黄圣依家走的是
深度国际路线
,课后设计兼顾了
学术、艺术和体育
三个方向,安排了数学、语文、编程、钢琴、架子鼓、围棋和高尔夫。
和咱们普通人家找学校的思路差不多,她选的是
离家近的学校
。
她家没买重点校对口的学区房,而是选择了一所
离家特别近的普小
。孩子只用5分钟,就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不过麦琳自己也在节目里说了,经济能力允许的话,
会选国际学校
,她家最终要走的是
双轨路线
。
麦琳和李行亮都是非京籍,孩子将来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她家孩子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少非京籍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
像她家这样的条件,孩子想要待在北京念书,初中或者高中转轨国际学校确实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国际课程体系再怎么灵活多样,也不是可以随便挑的。
全世界最认可的三大主流课程体系A-level、AP、IB——
希望下面关于三大国际课程体系的科普内容,可以为姐妹们排忧解惑,也给正在择校或者转轨的你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三大国际课程体系,
我的孩子适合选哪个?
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会说,三大国际课程体系,A-level去英国,AP去美国,想要多国联申的选IB。
事实上,IB、AP、A-level只是侧重点不同,适用的学生不一样,但核心都是考查孩子的学术素质和能力,学完了都是英美通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选哪个的重点在于,你家孩子适合哪种课程体系。不同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国际课程。
简单来说,
IB、AP、A-level的差距主要在学习方式和考查方式上
——
-
IB学习是12年一贯制,适合低龄进国际路线的孩子,平时成绩和大考成绩都算数。
-
A-level学习窄而深,有点类似于高考,大考成绩几乎是决定因素。
-
AP单科学习难度适中,但是现在卷的很厉害,有的学霸会选考6门以上。
也就是说,
偏科的孩子适合AP、A-level,会考试的选A-level,偏科而且理科强的适合AP,综合型的孩子选IB。
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项目
被叫做“洋高考”,适合擅长考试的孩子
最接近普高内容,刷题能拿高分,不满意还可以重复考。
它对应试型的孩子很友好,一些普高转国际的孩子,只用一年就学完了两年内容,还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而且,它不是一考定终身。
A-level是分阶段考试,爱德思考局每年考3次,剑桥考局每年2次,
不满意可以重考
,原则上选最好的成绩提交。
还有一点,A-level进入中国的时间特别早,
老师的储备特别充足
,强大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冲高分。
比如数学考试,
难度相当于高考的简单题+中等题,出题套路也相对固定
,再加上多次考试机会,咱们的孩子通过练习和刷题,最后拿到高分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适合偏科,而且偏理科的孩子。
它有70多门课,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和大学专业关联度最高的3-4门课,
完全避开自己的短板
。
但是,70多门课里
80%是理科
,而且每门课的专业性强,所以偏理的孩子更适合学。我打听过,咱们孩子选的最多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经济、会计等科目。
英国招生的核心是看事,坚定去英国的,选它最对口。
英国的录取要求更接近高考,看重的是和专业匹配的成绩。
选考的3-4门课要求学深、学精,这就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
想清楚自己想要报考什么专业,将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
的孩子,更适合选择注重学术表现的A-level课程。
偏科的孩子有福了,对较晚进入国际体系的孩子友好。
因为美本是通识教育,大一的时候不定专业,所以它对AP选什么课也不在意,偏科的孩子完全可以随着心意
自由选课
。
而且,AP各科之间的连贯性不强,
难度和国内高中差不多
,备考周期也不长,一门学上个3-6个月就可以参加考试,特别
适合逐科击破
。
孩子想要比较从容,
建议高一选1-2门
AP,高二高三根据个人实力和目标院校再选择几门。基本3门以上就有学可上,无论是选科数量还是备考周期,AP对进入国际体系较晚的孩子都超级友好。
美国招生的核心是挑人,坚定去美国,愿意挑战自己的大胆选。
美本申请看重你这个人,包括你的面试表现、竞赛活动、兴趣特长、志愿者服务等等,学校会根据你的综合素质来打分。
当然,AP分数高、选科多可以证明你的学术能力,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不少目标藤校的孩子,考了6-9门AP。
如果你
有突出的特长或者优势学科,配上AP的出色成绩
,闭着眼睛冲美本就对了。
想省学费、提前毕业的孩子,选它最对口。
美国采用的是学分制,攒够了学分就能毕业。AP是大学先修课,高中提前学了,可以直接
抵扣大学学分
。不少孩子美本三年毕业或者提前读研,就是这个原因。
普通大学一般需要修满120个学分毕业,一个学分值1333美元,我听过一个夸张的例子,有个孩子直接省了将近3万美元。
全球认可,对综合能力要求高
适合早早待在国际体系里的全面型孩子
孩子要全面全科发展,最好不偏科。
IB升学有
6个方向的主课,每个方向都必须选
,分别是:语言与文学、第二语言、个人与社会学、实验科学、数学、艺术。
当然,为了兼顾兴趣,平衡优劣势,你可以选
3门标准难度
的SL课,
3门高难度
的HL课。
在这6门考试之外还有
3个特色课
,每门计1分,分别是:知识论TOK、社会实践活动CAS、拓展论文EE。
看吧,IB真的是强调文理兼修的“全人教育”。
除了6门针对学术能力的考试,还有3门特色课加分,要求孩子具备社会认知和全球视野,还得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所以,IB难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
对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
。
对时间管控能力要求很高,熬过来的可以多国联申。
IB科目多,活动也多,尤其是高二那年的
学习量非常大
,而学业最忙的时候,还是申请学校的高峰季。
所以,IB特别考验一个孩子的
时间管理和多线任务的处理能力
。
如果能熬得住辛苦,扛下来的好处就是全球都认它,所以想要多国联申的,选它最对口。
要能说会写,进入国际体系较晚的慎选。
IB对思维水平要求很高,课上老师讲的少,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会有大量的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
IB
对阅读写作也要求很高
,全科依赖大量的英文阅读和写作。
所以,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适应这套全面严格的学习标准,想选IB的
最晚不要超过初二
。
也正因为IB的孩子
全面发展+独立能力强+语言强
,这三个buff叠加到一起,上了大学后基本上可以无缝衔接。
点击看大图
三大国际课程体系,
什么时候选比较合适?
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国际课程,最好能在小低、小中阶段做好双语阅读,打好数学基础,再发展一个体育特长。
具体来看——
IB
IB是12年一贯制,越早选越受益。
5升6或者6升7
想要转轨的孩子,建议优先选择IB,可以享受到IB所有的优势。孩子
初二升初三
的时候也可以选IB,但是这时候国际学校通常要看语言成绩和入学考试的表现,能顺利考入并且适应IB学习的大都是学霸型的孩子。
A-level
建议大多数想要
避开中考
的孩子,可以在
初二升初三
的时候选择提供
完整4年A-level课程
的学校。它的课程难度低于高考,考试形式又类似高考,那些在公立校打下扎实基础,又过了语言关的孩子,转过去后很容易适应。
AP
那些转轨起步较晚,
在体制内偏科,又喜欢接受挑战
的孩子,可以选择AP课程。AP对高中选课的
包容度较大、容错率高,准备周期也相对不长
。一般3-6个月备考一门,三门AP就可以申请学校,所以体制内基础扎实的孩子,高二转轨不仅来得及,甚至还可能成为一支潜力股。
国际教育的不一样,主要就体现在它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
除了A-level、AP、IB这三个主流课程,还有一些小课程体系,比如香港的DSE,加拿大的OSSD/BC,澳洲的VCE。
最后选择哪个,不能光冲着哪个难、哪个牛,而是要看哪一个最适合你家孩子。
而且有时候,选择的时候另辟蹊径,也许能意外收获录取大礼包。
我就认识这么一个孩子。当其他学霸一窝蜂地冲IB、AP、A-level时,他选了加拿大的OSSD,最后直接抄近路上了多伦多大学。
OSSD是加拿大的高中课程,它没有全球大考,评分标准是70%的平时成绩+30%的期末考成绩。结果,学习普普通通的他因为挑了个小众课程,升学反而走得更顺。
所以我才反复强调,国际教育本来就是个性化教育,怎么规划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尝试着寻找适合家庭和孩子的最优解。
提前选对课程,选对开始学习的时间,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差。
姐妹们,还在纠结孩子适合哪种国际课程吗?欢迎留言单独咨询哦~
戳蓝字领资源: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
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
“大管家
”
,
她
贴心又靠谱,
包解决,包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