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我期许孩子成为的人和他们看的书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6-21 11:03

正文


人的外貌和身材,由他吃下去的食物和进行的锻炼决定;


人的思想长什么样,是由他读过的书和进行过的思考而决定。


为什么要带领孩子挑战阅读巅峰?


我坚信读过这些书、思考过这些问题的孩子,会拥有另外一番人生风景。


我们一家没有北京户口,所以孩子肯定不能在北京参加参考,在确认我们一家不可能为了孩子高考回户口所在地生活之后,我们发现,丸子必须选择放弃高考,去国外读大学。


这其实是个很释放的选择,我相信这也是很多这一代孩子的选择,这个选择让我得以不从应试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教育。


我很容易就想起自己离开家乡去广州读大学的情景。


那一年我还不满18岁,体重不到70斤,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县城,从来没有见过红绿灯,没有打过电话。一个身体如此瘦小,经历如此单薄的人,该如何面对全然陌生的新生活呢?


让所有人意外,也让我那担心的父母惊喜的是,不到一个月,我就在那些在大城市长大的同学中间拥有了一席之地,甚至赢得了同学的尊敬和老师的青睐。


这些都因为我过往的积淀。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我的前17年,我读了很多书,拥有自己的视野、品味和价值观,这不仅使我坚定清晰,不会轻易受人左右,还能够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


想着丸子也会在十七八岁,甚至更早的时候(有朋友帮我分析,初三也是一个出国的节点)去国外的话,她应该做什么准备?她的思想应当长成什么模样?她应当读一些什么样的书,思考什么样的话题呢?


我想她首先要是一个懂中国的中国人。


她应当不仅知道很多中国故事、中国历史,而且有现代中国的生活体验,她还对此有过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这是她将来站在世界各国同龄人中间自信的底气,也是她去接触异域文化的起点和原点。一个对自己的祖国一无所知毫无思考的人,将很容易成为一个盲目的追随者,一个无根的摇摆人,在哪里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她还要是一个有自控力的人。


在组织童书妈妈读书会阅读《少有人走的路》时,我也跟当时才9岁的丸子讲过我看这本书的思考:


一个人的人生命题之一,就是能否把自己的命运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控制命运的方法,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让自己选择并能让自己做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听起来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


其实不然,想做到和能做到是两回事。比如减肥和学英语和少打游戏少玩手机,就是很多人想要做到,但做不到的事情。


这两个想法总结起来,就是我期望丸子在出国单飞之前,成为一个具有懂中国的、具有自控力的中国人。


人的外貌和身材,由他吃下去的食物和进行的锻炼决定;人的思想长什么样,是由他读过的书和进行过的思考而决定。


正是因为这样,我给丸子的书单里面包括了12卷本的《汉声中国童话》,15册本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以及一本探讨游戏的学术书《游戏改变世界》。


在她阅读的过程中,我对这三种书的情感越来越强烈,对孩子如何进行思考越来越有心得,所以我在这个暑假,把它们做成了阅读高峰写作营。


我在这里不揣浅陋,把我的想法和做法分享给大家。



做一个懂中国的中国人

童书妈妈有一个传统,是周三的下午,都会邀请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给全体同事讲书。


同事们听得都很兴奋,编辑部也能够从中挖掘选题,商务部拍板定下来要团购销售的好书,空间的同事激动地要跟出版社老师一起策划活动,写作课的老师要把图书内容设计进课程当中。


有两套书的讲书让同事们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感叹“人生如果这样过才不负此生”“我从事这样的工作可以很骄傲地回去讲给儿子孙子听”,这两套书书是12卷本的《汉声中国童话》和15册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这两套书让我们知道,有价值的美好而辛苦的工作像什么样。


汉声为了收集故事,会发一筐一筐的录音机,让志愿者去田间地头,去老人院、去所有故事多的地方,把故事收集回来。他们去香港买大量的文献,也通过志愿者中国来大陆的探亲的机会,去跟马上要去世的耄耋老人收集……这些故事是从中国人的大脑里面抢录出来的。


汉声编辑部在整理录音改写故事的时候,一到放学时间,编辑们会下楼去给孩子们讲述上午改写的故事。他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来决定如何改写,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会对哪种讲述方式更接受。所以你会发现这些故事的文字非常流畅,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老人孩子都喜欢,但又非常高妙。


吴涵碧为青少年写历史故事,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1篇,21年从未间断。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的全是真真实实、有凭有据、经过再三详密考证的历史。绝不止是将文言文译为白话,更不是传说演义、戏说小说,几乎每一段都可以翻回原文,一一找出原始资料。只是读者往往很难相信:涩口寡味的浩瀚史书之中,竟然暗暗珍藏如此生动好玩的片段!


这样对史实的要求,使得吴姐姐必须阅读大量的历史史料,并从中挑选,和重新编写。据说她的家里有一间房子,是专门用来放写作的史料的。


吴姐姐可谓是用整个生命在完成这套书。


孩子们读完《汉声中国童话》和《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是知道中国童话中国历史最多的小孩!


这些故事也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养分,迈出成为一个懂中国的中国人的第一步。


但我对孩子们的期许不止步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五千年一直保持兴盛的文明大国。在世界民族之中,提起文化积累来,中国人是绝对的、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我们人人都有“中国文化”这个大宝藏的开发权和使用权,然而,我们是做不懂宝藏价值妄自菲薄的文化矮人?还是做端着金饭碗讨饭的傻乞丐?还是做懂得发现宝藏、开发宝藏、好好使用宝藏的智慧富二代?

孩子们不仅要读这两套书,还应该学习汉声和吴姐姐工作的方法,这是我们做“文化富二代”最紧要的事情。

我在 《汉声:手把手教孩子做好中国文化富二代》 一文中,详细解读了台湾汉声是如何组织300多位资深编辑和美术编辑、耗费10年时间,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甄选出362个中国文化故事的。我们也因此总结了“中国文化”这个大宝藏的开发使用的方法之一:汉声工作法。

孩子们在营里,他们不仅要阅读这套书,还要用汉声工作法工作。他们将收集自己家乡的故事,要编写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且他们还会去老人院讲给老人们听。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收集、写作并且讲述故事?

一个人说不清楚,往往是没有想清楚。一个人如果能够说清楚,甚至能够写清楚,那说明他一定想清楚了。

写作和讲述,是思考的外化,也是思考的证据。

我女儿曾经写过《科学和宗教哪一个让人更幸福?》《好学校只录取好成绩的孩子是正确的吗?》《父母是否应该给孩子订制完美童年?》这些文章,我发到朋友圈和微博上的时候,每次都引起轰动。他们都为她的思想赞叹,说这直接可以写高考作文,不但可以写中国的,还可以写美国的、法国的。他们还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其实,这些题目都是她上童书妈妈儿童写作课写的。班里的孩子都写过这些题目。


思考过和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是否长期思考这些问题并能够写作出来,这会决定孩子思想的“外貌和身材”。


你的孩子是否是一个思想肌肉强健有力的人,来自于这些思想的锻炼。

在《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阅读高峰营里面,我们会让孩子们写作更多的深度话题。


比如我们会组织他们扮演几位明朝皇帝开会,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又比如我们会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讨论《中国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又比如我们让孩子们看了韩信胯下受辱勾践卧薪尝胆这样七八个故事之后,讨论《你会为什么忍受屈辱》。


北京中学小学部的孩子体验了童书妈妈儿童写作课之后在做评价。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命运的生命,

一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生命


《游戏改变世界》是一本学术书!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很多人读到的第一本学术书。


现在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孩子们和游戏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


童书妈妈有一个课堂活动是“价值观拍卖”,我们的拍品里会有“拥有一屋子的钱”,有“当上国家领袖” “成为某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孩子们对这些都未见得感兴趣,尤其是对“拥有一屋子的钱”,他们都表示没有什么用。


但是,有一个拍品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甚至是哄抢,就是“开一家游戏公司,生产出风靡世界的游戏”,可见游戏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


孩子们可以说是游戏世界的原住民,他们从一生下来,就是生活在一个有游戏、有很多很多游戏的世界。


如何跟游戏相处?是跟游戏绝缘,还是偶尔打会儿游戏,或者是享受游戏、甚至创造游戏,还是沉迷游戏、被游戏控制?这些选择对于当代孩子来说,甚至比吃饭喝水还要重要。


正因为游戏这么重要,又这么典型性,我认为孩子们一旦弄明白了游戏,他们就能知道控制自己命运的方法。


丸子在童书妈妈儿童写作课上写的文章《科学和宗教哪个让人更幸福》,她的笔名是“白野猫”,写作课给孩子们制作了专门的笔名章。


在《游戏改变世界》阅读写作营里面,我想耐心一点,让孩子们能够从元认知出发来思考问题。


元认知是个哲学层面的认知问题。


比如,我们在奋力过人生,甚至疲于奔命过人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想要的人生?


比如,我们在决定要带一个孩子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期望他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读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是你要带给孩子的人生吗?花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刷题,是你要给孩子的人生吗?


甚至,我们在给孩子们上写作课之前,都会来一节关于写作的元认知课:写作究竟有用吗?有什么作用?不写作有什么好处?


我们发现,孩子想明白了这些,他们主动选择了学习写作,他们就会愿意写,愿意挑战更难的写作,他们更容易享受到写作这种高级智力活动带来的乐趣。


关于游戏,他们必须想明白:游戏究竟好不好?游戏究竟有没有用?游戏让人上瘾的方法是什么?游戏设计的精髓什么?游戏链条上的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游戏化思维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些孩子都想明白之后,他们会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他们会自己管理自己。


我们无法跳步,让孩子不进行元认知直接跳步到某某东西是不好的,要管住自己不打游戏,不沉溺网络小说,不早恋,不吸大麻,不学坏……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命运的生命,一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生命,是一个知道了一切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生命。


《游戏改变世界》阅读写作营,实际上是训练哲学思考的写作营,当然还包含了关于科技、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讨论,如寒假的《国富论》商业营。丸子11岁,她会参加这个营,我对她在这里的思想成长寄予厚望。


关于孩子的自控力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我曾经写过《 到底什么样家庭的孩子会沉迷王者荣耀 》和《 刷了三天抖音之后,我告诉你一个大秘密 》等文章,后面这篇文章被深圳罗湖区选入了初中升高中的语文考试卷(模拟考试),明天我会分析详细分析试卷考试内容跟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


点击图片 即可报名,4城还有空位!

暑期营详细信息请看今日二条文章



END




三川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