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一县委书记,主动投案! ·  2 天前  
贵州省发改委  ·  推动早投产早见效!贵州全力抓项目促发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重磅:这个省划定全省县域产业发展路线图!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4-26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近日,贵州省公布了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对全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划定了详细路线图,每个县域都能从里面体察到自己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及时选取该政策供大家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贵州省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落实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促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推动全省县域工业提质增量,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本方案中的县域范围为全省除市辖区外的 72 个县(市、特区,以下统称县)。到 2027 年,县域工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占比持续提升。全省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70% 左右。建设一批工业强县,新增 5 个工业增加值破百亿的县。

产业集群效益凸显。“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成效加速释放,主导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力争打造 10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 30 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县域工业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长,龙头企业发展持续壮大,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00 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400 户。

辐射带动能效升级。县域工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带动一产、三产同步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升级,有效促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1. 推动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坚持“富矿精开”,聚焦磷、煤、铝、锰、黄金、重晶石、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优势,着力构建“ 1+3+5 ”产业发展格局,支持矿产资源富集县发展壮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支持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织金等加快建设国内重要的磷及磷化工产业生产供应基地。支持六枝、盘州、黔西、织金等加快建设煤化工产业生产供应基地。支持清镇、兴仁等加快建设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桐梓等加快建设钛及钛加工产业集群。支持玉屏、松桃等加快建设锰及锰加工产业集群。支持镇宁、天柱、务川等加快建设氟钡产业集群。支持安龙、罗甸、思南等加快建设饰面装饰石材产业集群。支持凯里、丹寨等加快建设硅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2. 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围绕“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支持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等县域重点发展磷系电池材料;支持玉屏、兴义、安龙等县域重点发展三元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支持息烽、玉屏、镇远等重点县域发展电解液、废旧电池回收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配套产业。鼓励县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全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

3. 推动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 支持县域加快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发展算力保障基地相关产业、智能终端制造上下游产业,推动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县域主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围绕文旅、白酒等行业打造一批大模型示范应用场景。

4. 推动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四区多点”产区规划布局,深入实施白酒产业综合整治,推动仁怀、习水、金沙、赤水、桐梓等酱香白酒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酒企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壮大以优强企业引领的贵州白酒企业舰队。持续开展“多彩贵州风黔酒中国行”“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助力省内酒企“走出去”。对扩能 5000 千升以上的白酒项目新增用地指标由省级统筹保障。

5. 推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县域着力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智能煤矿建设。省级新增煤电指标及项目优先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县域布局,支持盘州、金沙、晴隆等加快露天煤矿建设。支持织金、盘州、兴义、兴仁等布局建设省级煤炭储配中心。支持盘州、普定、织金、赫章等建设火力发电厂,支持关岭、威宁等建设风光基地。

6. 推动重点产业备份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重点县域产业基础优势,支持绥阳、盘州等协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推动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电气机械等产业加大科技攻关、推广应用。统筹省级相关产业基金支持县域实施产业备份重大项目建设。

(二)发展壮大县域工业主导产业

7. 推动“一图三清单”落细落实。指导各县聚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选准 1 2 个工业主导产业,逐一编制完善“一图三清单”即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厘清重点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实施,推动“一图三清单”做深做准做实。支持工业基础扎实的县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工业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县域工业经济质量和总量。

8. 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支持湄潭、凤冈、关岭、大方、威宁、思南、江口、凯里、贵定、惠水、普安等发展有传统和特色优势的酸汤、刺梨、辣椒、茶、饮用水、肉制品等生态食品产业;支持龙里、凯里、剑河等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支持施秉、台江、三都、荔波等发展民族工艺品产业;支持三穗、安龙、黔西、纳雍等人力资源富集县引进家具、纺织、服装、鞋业、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

9.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招引落地。各县围绕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聚焦拟招企业清单,深入洽谈对接,招引落地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省、市对县级重大项目实行提级统筹,调动各方资源,确保项目落地建设。

(三)培育壮大县域经营主体

10.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分级培育机制,持续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落实龙头企业培育奖励资金。支持县域重点打造营业收入超过 10 亿元级的龙头企业,到 2027 年,力争在全省县域累计培育新增 10 亿级工业龙头企业 50 户。

11. 培育壮大规上企业。支持各县推动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对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每户奖励 20 万元。建立“临规”企业培育库,分类加强帮扶指导,助推上规入统。到 2027 年,推动修文、赤水、玉屏、独山、瓮安等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 100 户,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00 户。

12.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 2027 年力争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县域全覆盖。持续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支持县域培育创建一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增强县域企业核心竞争力

13.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 100 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 50 万元。

14. 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加强县域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创建与提升,在县域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贵州制造”品牌。

鼓励县域“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完善品牌管理架构,加强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保护机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15. 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县域工业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产业配套供需对接活动等,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抓订单、稳生产。

(五)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

16. 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服务指导,支持福泉、开阳、六枝、大龙等县加速化工、钢铁、新能源电池材料等行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围绕各县域工业主导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县域设立服务触点和团队,完善县域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体系。

17. 推进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县域龙头企业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 5G 全连接工厂,鼓励加快发展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等为载体的智能生产新场景。支持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改造,全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重点支持修文、贵定、仁怀等县打造转型示范标杆企业。

(六)推动县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