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佳佳,三节课实习生一枚。
大家好,我是三节课内容实习生郭佳佳,今天的文风和之前的三周中周六的文风相比较,略有些不同。
如果你是关注三节课公众号不多久或者刚关注三节课公众号的用户,可能对于我说的有些困惑,没关系,我们慢慢往下看。
这是我于之前三周内每周六下午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链接:
《
老板让我好好结合本周大事写点啥,于是。。。
》,
《
百度美团腾讯魅族,你们真特么让我肾疼!!!
》,
《
微信闪了我的腰,OFO折了我的腿……
》。
回顾2016年,三节课公众号在这一年内所发布的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方法论;
2. 对某些大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
3. 评论和分析某些产品或者运营事件;
4. 从三节课本身的角度对产品或者运营进行示范;
5.关注产品或者运营背后的人或事。
很显然,我写的这些文章和三节课一贯的定位和调性相差很大,换言之,就是完全不同。
至于为什么会在一个整体偏严肃风格的公众号上采取这样的举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7年开工第一天,我们负责内容运营的三个人在会议室里面聊了很久,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016年公众号整体仿佛被严肃的干货包围,没有一些留白给用户,
如何让三节课公众号在新的一年更性感,更有光?能不能尝试一些特别的事情?
思考良久后,我们以周六这个带有告别上周和迎来新一周独特意味的时间点,作为一个小窗口,将本周内的一些产品事件或者运营事件以一种好玩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可以在给大家提供乐趣,
暂时将大家从压力之下释放出来
的同时,也可以窥之其他方向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也是一种示范,做这样的内容同样需要“技术含量”,文章的剧情安排、起承转合、高潮低谷、表达情景,都是需要搭建的,并不是说想到哪写到哪。
于是,在无法预知文章发出去之后大家会有怎样的反映的情况下,我哆哆嗦嗦地写了第一篇
《
老板让我结合本周大事写点啥,于是。。。
》
。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女♀实习生的这个人设,来吐槽我所处于的互联网圈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一期的文章发出后,大部分的用户还是接受的。
看到正面的反馈还挺多,我又分别在接下来的两周中于同样的时间点,输出了另外两篇文章。但是,随着第三篇文章发出并且已在文章开篇已经讲述清楚内容调性和定位的时候,类似这样为数不多的声音开始出现:
1、扯淡太多,是对用户时间的不尊重, 三节课的调性变成这个样子了?
2、 文章毫无头绪,乱七八糟,三节课有情感,但也不能这么无厘头;
3、 看到满屏的,老子,TMD,各种网络用语,看不下去了,这应该不是三节课该有的水平吧?
4、 年轻人就想整个大新闻,等有一天你会感觉这种风格很幼稚的;
5、 这位编辑,请珍惜关注者的时间;
6、 没干货;
7、 拜托来点有价值的推送撒。
这些质疑或者不满总结一下,就是“三节课变了,内容俗了”。面对以上种种,我们思考了良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和“预期”这两个字紧密相关。大家已经习惯了严肃的三节课,突然在某一个小的时间点画风大转,从刘德华变身宋小宝
(这里没有抨击宋小宝,只是借用一下他表达艺术的幽默的方式来表示文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