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上一篇
中,我们介绍了编程语言早期的三巨头(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虽然他们面向的领域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由大型机构或者委员会设计出来的。
进入70年代,随着小型机和PC的诞生,人民的力量崛起了。
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向达特茅斯学院。
这门新的编程语言就是大名鼎鼎的BASIC。
BASIC正如其名,初学者的通用符号指令集,很简单,一看就懂。
后来,它作为启蒙语言,成功地让很多人都走上了编程的道路。
不过,当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Altair出现的时候,Basic遇到了遇到的难题 :内存不够。
从Altair身上,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虽然两人在湖畔中学的时候实现过BASIC的解释器,但那是在PDP-8小型机上,内存够用。
现在要在PC的4K内存以内实现BASIC解释器,是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几周的疯狂编程,他们俩完成了 4K BASIC解释器,这就是著名的Microsoft BASIC 的第一个版本。
盖茨是个商业奇才,他后来成功地说服了很多电脑制造商,把Microsoft BASIC置入他们的电脑。
最后连IBM PC都包含了BASIC编程语言,BASIC从此走向世界。
就在BASIC发明不久,在遥远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 Niklaus Wirth教授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Niklaus Wirth 决定简化ALGOL,创造一门新的语言,既适合教学,又适合编程。
新的语言被命名为Pascal ,这是为了纪念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Blaise Pascal
为了让Pascal能在各种机器上运行,而无需从头儿写编译器,Niklaus Wirth想了一个非常超前的主意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BASIC和Pascal开始了争取统治地位的终极对决
就连伟大的Edsger Dijkstra 也加入进来。
1983年,那个“
养活了四代程序员
”
的男人Anders Hejlsberg,制造了一个“核弹”,彻底改变了战局。
不过靠Basic的发家的微软绝不会袖手旁观,它借助自己Windows图形界面的优势,对Turbo Pascal实施了降维打击。
Pascal 则被Anders Hejlsberg升级为Object Pascal ,加上Delphi这个IDE,最终和VB杀得难解难分。
Visual Basic 不但和Pascal开战,还在互联网时代摇身一变,四处出击。
当BASIC和Pascal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天才正在打磨两件利器
Unix 和 C语言一经问世,便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迅速传播。
C语言诞生以后,凭借强大的系统级编程能力,迅速占领了计算机的底层,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网络协议栈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可以说C语言是整个计算机大厦的根基,说它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编程语言是一点儿都不为过的。
当然,肯定会有别的语言表示不服,比如这一位:汇编。
汇编的故事,请移步这篇漫画《
扫地僧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