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骂996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以及出国的GRE考试?我记得好清楚,小学6年级后半期,几个同学去跟班主任主动申请:我们能不能增加晚自习?班主任对我们又是喜欢又是心疼。后来的高考和出国更不用说了,从起床到睡觉,恨不得做梦都在解题背单词。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不会996,因为他们放弃了。虽然放弃了,这群人也不会对我们这些996一族有什么意见。不过有趣的是,那群当年没有996的同学,有些人后来又做上了996的工作,比如摆摊卖菜,司机,厨师,或者加班的文员。无非是没有选择,丢了手里的活儿也没有更好的去处。
我觉得对996的态度本质上是一场优胜劣汰。对企业,对个人都是如此。
好企业不会强制996。但是它有组织能力和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实际上996的运转,好像一个上升中的有机体,形成一种向心力,不进入或者进入不了的人自然出局。这样的好企业可以给出更多的报酬,正向循环。能不能融入996在事实上成了这类企业内部优胜劣汰的机制。干不动的自然走人,比如我自己就是这样。
而没有这个组织能力和文化氛围的企业,若是强制实行996,会导致窝工,消极抵抗,甚至传言有的公司员工靠遛圈散步来混时间。由于效率成问题,这样的公司也给不了高报酬。强制996于是在给自己制造混乱。
个人也是如此。主动996的人,自然上位。一肚子怨气,跟老板玩零和游戏的人,自然淘汰。996对个人来讲是三重境界,最高的是兴致所至,非干不可,其次是奋斗精神,逆流而上,再其次是养家糊口,迫不得已。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了解到,中国人读博士一般是想找个跳板,为了好找工作,而美国人读博士一般是兴致所至,所以他们往往更有劲头,专业造诣也更高。
别误会,其实我不喜欢996。所以辞职了鹅厂,跑到三线城市去买了个小房子住。我现在是33,每天3小时,一周工作3天就可以了,挣得少,但能在三线城市活了。所以我是一个主动选择被淘汰的人,但我有自知之明。
因为有自知之明,所以不会无耻的埋冤大公司用996剥削员工,也不会天真到会以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我选择33,但尊敬996的人和公司,他们撑起了今天中国的实力。曾经看到滴滴公布中国大互联网公司下班的大数据,基本是晚上九十点。多少人在网络上晒过腾讯阿里华为晚上灯火通明的办公楼。这是现实,争辩不得。
最关键是,我这33属于996的附庸。若是没有自己曾经996的奋斗,若是没有一代人996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我这33的自媒体就不会存在。若是没有996们建立起来的这个飞速变化的大行业,我这33就没了关注的对象。是996建立了体系,我才有了不选择996的机会。
大量的中国人,根本没有不选择996的资格。对面菜市场的大妈,早上4点进菜摆到晚上8点,下午3点打个盹,全年就春节休15天。干劳力个体的就是这样。我有个表哥,事业单位下岗,去临县开三轮,起早贪黑,碰上混混还会挨打。快递晚上8点还在送货送餐,饭店晚上10点关门,司机晚上10点还在接单。机器人来了,富士康的工人996的机会怕也没了。
有的人说用不着996苦干,965巧干也可以做得很好,是不是过于乐观了?落后的人和社会要弥补差距,人家先进的人在965,你也965,怎么可能赶超。抗日战争,人家飞机大炮,我们小米步枪,就得拿自己的身体去填枪眼去顶雷。还有别的方法吗。
30年前我们还是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国家,有的人今天受着996的好处,有点多余的力气了,就反过来诋毁这个母体,逆子混账不是吗。才吃了几天饱饭就想学欧洲人,又想要别墅又想不奋斗,就算欧洲也已经吃光了几百年的老本,现在已经是二流三流了,它们没有bat没有tmd。
上层不会觉得996有问题,他们直接面临最残酷的竞争,担子在肩上松不下来。下层根本不会关心996是不是个问题,温饱上挣扎不干活儿没饭吃。吃饱了饭就不再有干劲,不敢往下去又不能担起责任的一部分中层才会有觉得这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现在年轻人没饿过肚子,吃穿用不愁,觉得粮食都是超市里长出来的,他们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无非是两个结果,一是中国的富二代被越南和印度的创一代干下去,重新过上苦日子。另一个结果,中国的富二代向美国人学习,挥洒出自己的天性,由自我进取的动力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去奋斗。我在创业者里看到不少这样的人。开头说了,996有三种境界,兴致所至,非干不可,这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