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丛非从
学点心理学,做个轻松快乐的小niu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丛非从

妈妈,其实你不需要那么累。| 丛非从

丛非从  · 公众号  ·  · 2020-02-11 12: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给这个世界上最累的职业做一个排行榜的话,那么无数妈妈就会上榜。母亲也的确是个值得被歌颂的存在,她真的很累。


让妈妈更累的是,心寒。


在我的访谈中,太多妈妈会对家里另外一个人不负责任、冷漠、丧偶式育儿而感觉到心寒,以及自己一个人带娃辛苦时感到无助。


有一次我推了一个关于死亡的话题,后台收到留言:


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孩子没人管,因为没人比妈妈更爱孩子。所以我必须好好活着。


听起来让人感动,也让人觉得辛酸。


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句话会让妈妈很累。


可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妈妈就必须要用尽全力给孩子爱吗? 就必须要亲力亲为,鞠躬尽瘁,甚至死而后已吗?





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这句话在说: 妈妈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当你觉得“妈妈非常重要”的时候,你体验到的是什么呢?


  • 一方面是累,任务艰巨,压力巨大。

  • 另外一个方面呢?有没有一些满足感呢?


累本身就是会给人巨大满足感的。累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存在感和价值感。


一个人越累,就说明他越是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一个每天 三遍 拖地板的人,会觉得干净非常重要。每天叮嘱儿子几点排尿特别注重养生的人,会觉得养生特别重要。每天盯着娃娃作业的人,会觉得作业特别重要。


这时候他们就特别累,也特别有存在感。


与累对应的是轻松和享受。对于很多人来说,轻松和享受是罪恶的,是虚空的,是自私的,冷血的,让人内疚的。


所以带娃很累的人,没有娃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要么家务,要么事业。


累只是一种习惯。只不过此刻,转移到了娃身上而已。


因此累的妈妈可以问问自己:


轻松和享受,对你来说是熟悉的吗?是敢的吗?


越是不敢,你就越是想从孩子这里获得累的存在感。


怎样才能让自己累呢?


你得投射性地认为,孩子有很多需求需要被满足。 这样你越是觉得他需要你的管理和照顾,你就越是可以成功地越累了。


而且,越是从孩子这里累,你就越是不用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反正没空。


因此,要实现不累,你得学会的第一点是:敢于空下来,思考人生,追求享受轻松。



实际上孩子有这么多需求吗?有那么需要被照顾吗?


有的。


你只要想照顾起一个人来,是可以无微不至的。每个人的需求,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不分儿童成人。


每个需求都要尽力满足吗?


在妈妈看来,孩子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无法承受需求的丧失,无法忍受一切痛苦。所以妈妈看到孩子表达需求,就要着急地免除他的痛苦。


可一个人在表达需求,不代表他无法承受自己的需求不能满足。 一个人在哭,不代表他没有能力消化自己的痛苦。


我观察婴儿的时候,我就发现,给婴儿打针喂药他会哭,饿了倦了累了困了他会哭,半夜醒了他还会哭。这时候有的妈妈就会焦虑。


这个焦虑在说:


他是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


实际上他哭,只是不想忍,不会忍而已。这不代表他无法承受。


妈妈是个不会轻易表达痛苦的人。有点痛苦的时候,都会忍一忍。太难受了,忍不住了才会哭闹。这时候她就会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哭了,就是很痛苦了。


其实妈妈真正需要向婴儿学习的是: 有点不舒服,就要说出来。一点都不需要忍。


这时候妈妈就能体验到: 哭闹只是一个人处理自己难受的方式,并非一定要满足,也并非不可承受。


所以,实现不累的第2点就是:


你不必非要去满足他的每个需求。满足不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经验学习。





即使 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但这和孩子离开了妈妈就过得不好,完全是两回事。


爱并不是让人过得好的唯一因素。 苦难也是。


没人喜欢苦难,但不代表经历过苦难不会让人更幸福。有时候苦难比爱,更能成就一个人。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是说,有的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多少关爱,他必须要从小就学会自力更生,为自己负责,甚至为家人负责。


然后他长大后,就很容易会成为一个独立、坚强、有担当、责任心强、成熟、睿智的人。正如尼采所说:


所有不能杀死我的,都将让我更强大。


你并不能说爱与苦难,哪个让人变得更好。所以你也不能说,到底其他人让孩子受苦的那种教育,和你这种不让孩子受苦的教育,哪种更好。


是谁说小时候可怜的孩子,长大了就一定会更可怜呢?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去说的是:


你的内心太苦了,不想再承受一点苦。 所以你会投射性的认为,孩子也不想承受一点苦,无法承受一点苦了。


你为什么这么苦呢?


累的。


而想不累的第3点就是,你需要学会:


人是可以也需要承受苦难的。




何况,离开了你,他不一定受苦。 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和没有人爱孩子,又是两回事。 第二爱和第三爱的人,也可以让他健康长大。


在妈妈的潜意识里,好像是孩子离开了自己,就没人爱了一样。因此没有人比妈妈更爱孩子,这句话还在说:


你离不开我。


这时候实际上是,妈妈还会把自己的被抛弃创伤投射给孩子。


极端情况下,如果妈妈突然没了,孩子的确会遭遇一段时间的创伤。就像是公司换经理一样,会有一段时间波动。


但到底更好还是更坏,谁都不知道。


很多被别人收养后的孩子,也会得到很多温暖与爱。被社会的爱抚养长大的人、被资助者帮助长大的人,更懂得创造和感恩,更适应这个社会。很多被爸爸、爷爷奶奶养育长大的,也可以长得很好。


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人终将迎来新生活。


肺炎病毒终将会过去,经济会再复苏。逝去的人让我们心痛,我们也终将向前走。初恋分手时撕心裂肺,现在回头不过是青春。


离开最爱的人,固然会心痛。但心痛并不是永恒。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被替代,即使妈妈的爱。


妈妈自己无法承受被抛弃,也会认为孩子无法承受。所以她会竭尽所能自己照顾孩子,不让孩子有一点被抛弃的感觉。


实际上,妈妈在照顾的,不过是那个随时会被抛弃,甚至早年经常被抛弃的自己。


而想不累的第4点就是 ,你 需要学会:


你是可以被替代的。即使离开你,他也可以活下来,未必会差。





我想对会累的妈妈说的是:


你很重要,但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孩子很脆弱,但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其他人不如你爱,但没你想的那么不爱。

孩子需要爱,但也没你想的那么需要。


如此,你就可以放过自己了。


你终究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那才应该是属于你的人生。孩子重要,但不该重要到超过你自己。


你要弄明白, 你到底是在爱你真实的孩子,还是在爱你内心那个脆弱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