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东方一柱读者会」的头脑风暴中,我回想起了几年前曾帮助一家花店起死回生的case,其中还算是用到了蛮多知识的沉淀和运营技巧的积累,某些idea和思考模式在现在看来也算是奇技淫巧,故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这家花店开在学校门口,定位是学生,销量一直很惨淡。
店主说:大学的男生送女生鲜花,照理说应该是一个高频的刚需呀。各种大节日,小节日,生日,纪念日的,怎么实际情况需求看起来并不大呢?
@至尊宝:学生买花很少的。只有一类学校多,艺术类院校。
@老李:上海很多……
有前辈说过,牛逼的运营,没有需求,那就创造需求。
那我们就要分析,男生送花,女生收花的心理需求。
@至尊宝:继续,没错。
@偏不投降:洗耳恭听
@jeff:来干货啦
我们做运营的,很多时候都想不到一件事,那就是——跳出思维的圈子。
很多柱粉应该看过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靠小鸡鸡,1块钱1个精准用户,2天涨粉1万人,运营妖孽就要这么玩!》
@偏不投降:看过
@至尊宝:+1
@八识丁:继续继续
@清云:看过
@丁宝林:文中的逆向思维真的是佩服
在那篇文章中,我特地把主要送的物件——小黄鸡,优先级调整到了最后,免费还改成了1元,本来是送小鸡换注册,最后变成了1元换公众号卖货平台的优惠券+小鸡。
PS: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补番一下。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认为,是男生需要女生。
其实,女生也需要帅哥。
@清风:跟钱扯到关系,就重视了,哪怕是一块钱。
@丁宝林:女人也需要男人
这就叫做“
需求乱序
”
@我说今晚月光那么美:不收钱免费送的券人们不会重视太多;相反,让人们花一块钱买来的他们会更加看重一点
@丁宝林:怎么才知道女人需要男人啊😂😂我咋都没有那惊喜的啊
我把这个花店的
solution
叫做
——
黑玉断续膏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物品,为金刚门的独门秘药,外表呈黑色,气息芬芳清凉。药性极其神奇,常人手足身体骨节若遭致重创从而伤残,敷上此药膏后伤患仍可痊愈,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在金庸的笔下,很多使用场景却是:
先故意打断某人的手脚,然后用黑玉断续膏,重新把骨头接上。
把这套模式放到今天的运营来看,就是
需求的折断,然后重连
。
要救活花店,就得先把需求分析透彻。而送花的需求链
,说白了
是 男生
→
女生。
@陈老黑:制造伪需求?
@清风:刚需啊
@张苗: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用此把续上他两位师叔的断肢
@至尊宝:怎么创造需求的?
我们考虑到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她们是
不会主动
送花给男生的。但是女生在宿舍里熄灯后
,却
一定会
花痴
地讨论帅哥。
@至尊宝:大多数是这样,恩恩
@清风:送花给男神,太另类出众了
我们把
男生
→
女生
的需求链条
打断
,
重连后,变成
店主
→
女生
@张苗:继续
@清风:洗耳恭听
店主每天在店里和校门口主动给女生免费送花
,
花束上有个二维码
,用
微信扫了之后
,系统
判断微信的性别
,如果是
男性,就什么都没有
,而
女生会在
h5
页面里获得一个匿名身份
,平台会
随机分配一个男神和她聊天。
这个男神是我们找的系草或班草,有头像,但是随机打乱,学校里上万号人,能恰好在我们平台中遇上且认识的概率,小之又小。如果出现极个别特殊情况,女生认识那个男生,由于匿名机制的存在,她又会觉得自己很安全。
产品的一个关键点是:这个二维码不管你扫多少次,同一个女生都还是会分配同一个男生,除非你买另外一束,或者收到另外一束赠花。
最后,活动和我们的策划设想的一样,大获成功,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很多的女生在校门的花店排队领免费鲜花,就是为了和未知的男生聊天,形成了一个奇观。
再往后就更有意思了,花店每天只免费送
50朵
,其实也就是
50个
二维码。
有人会问,女生真的会排队吗?不怕有男生问吗?
如果对女大学生心理研究很透彻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难找到。
1、花,完美的隐蔽了真实需求(约),被追问起来有安全感;
2、在男女身份还比较平等的校园里,女性的猎奇心理暴露得多;
3、免费花,占小便宜;
4、别人抢到花,你没抢到,落差;别人的男生比你拿到的帅,嫉妒;
@jeff:赞👍
@何辽:隐隐约约有facebook创始人那个校园拼比的意思
@黄龙:脑洞
@清风:这脑洞开得很大了。
如上这些决策,都是《乌合之众》中反复强调的点消化而成。
那些男生
,
有的是店员假冒的
,也
有一些是真的,平台也会限制每天给“男神”的分配女生份额。
相对单纯
的女生会不吝于谈论自己通过花“约”到了几个帅哥的话题,基于独特的紧密的室友和闺蜜关系,非常容易形成裂变规模效应。
-
如果有男生找到我们
,
想入驻当“男神”
,要
给钱。
-
如果平台上的男生想每天多和几个女生聊天
,得
给钱。
-
如果你想获得匿名女生的头像
,
名字
,
联系方式
,也要
给钱。
因为任何数字
,
可能的号码
,
比如形似手机号
的13512341234 ,都
会直接被系统屏蔽,无法
发送出去(目前现在很多社交APP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