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溥仪都做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接着便迎来战犯管理所里的教育。
首先是拍摄溥仪和亲人,被逼迫迁出紫禁城那天的场景。
贝托鲁奇给了这么一个镜头。
▲溥仪居中,两侧分别是婉容和文绣
其他人都有些恐惧或焦虑,只有溥仪戴着墨镜,看上去一脸从容。
但你看到他手里紧捏着网球,便仍能感受到其内心的不安。
这是导演故意的设置——
在贝托鲁奇眼中,溥仪是唯一一个除了对巨变感到惊恐之外,还对外面世界无比好奇向往的人。
▲导演在给尊龙讲戏
进入战犯管理所的那段故事,剧组亲自走访了当时的监狱长金源,并把他请到了戏里。
不过金源的角色,是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所扮演,而他本人,演的是旁边那位助手。
▲就是念“爱新觉罗·溥仪”的那位(右)
拍摄这段时,照金源的话,他当时是极力想改造溥仪。
▲金源正在接受采访
而溥仪呢,却不相信人会改变,他认为自己会在监狱里度过一生。
因此在贝托鲁奇的镜头下,溥仪接到释放通知时,是满眼不敢相信,同时又带着欣喜。
▲此时的溥仪已经白发苍苍
从3岁踏进紫禁城,一直到现在,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电影的结尾,溥仪买了张门票再次踏上太和殿。
▲坐在了自己曾经的位置上
这样结尾,是贝托鲁奇希望的,也是契合整部电影主题的:
溥仪为了让儿时记忆中的那一幕重现,让人们再次跪倒在他面前,终其一生犯了无数错误。
你能从溥仪身上看到社会的变化,也能从社会的变化看到溥仪的变化。
但贝托鲁奇似乎又不是很满意:“我的电影,最弱的总是结局。结束比开始难多了。”
这句话有些丧气了。
在影迷眼里,他有着超越电影本身的态度,亦为众人呈现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溥仪。
胶卷记录的是逝去的事物,也是大家共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