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也是按四大科来解释的:一、简介,二、主旨,三、内容组成,四、贡献及影响。
(1)简介
《安乐集》,唐道绰大师著,全二卷,共十二大门,内容为综述《观经》要义,广集诸经论释,劝生安乐。
书名是《安乐集》,作者是唐代的道绰大师。这个书名比较特别,所以就这个书名把内容作简单的介绍。“安乐”,极乐世界又叫安乐世界,“集”是抄集在一起,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是劝生安乐的。
“共十二大门,内容为综述《观经》要义”,综合地演述《观经》的主要义理。同时,道绰大师引用了大概六十多部经典,来说明、展开《观经》的要义,所谓“广集诸经论释”。其目的是“劝生安乐”。
《往生论注》是注解《往生论》的;《安乐集》有它的目标,道绰大师把所有相关的经文集中在一起来说明。《往生论注》是针对《往生论》的,《安乐集》主要是针对《观经》。道绰大师一生讲《观经》两百多遍,对《观经》有特别的心得。
(2)主旨
本集主旨在“约时被(pī)机,劝归净土”,就末法之时、造罪之机,而劝导必须信受弥陀救度、求生弥陀净土。
道绰大师更就末法的时代,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所以说“约时被机,劝归净土”,更加具有紧迫性。他不是泛泛地劝,而是“就末法之时、造罪之机,而劝导必须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
(3)贡献及影响
本集对净土门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于圣净二门之教判。
此教判顺时契机地指出,末法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显明净土教善契时机的优越性、当机兴起的必然性、未来常盛的永续性,而成为净土门开宗立教之先声。
“顺时契机”始终是道绰大师《安乐集》的一个着眼点。昙鸾大师已经流露出这样的意思,说“五浊之世,于无佛时”;到了道绰大师的时代,在佛教界普遍流行着末法的意识,所以他特别强调“顺时契机”。修行佛法,如果不契时机,就难修难入,难得其益;如果顺时契机,就很方便,易修易证。
为什么说净土教有优越性呢?因为“善契时机”。站在判教这个立场上,判教不是纯粹从教法的高下来判的,而是直接从时代和众生根机来判的,是从“机”的立场出发的。从这个角度来判,方便我们抉择教法,有善契时机的优越性。
“当机兴起”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在道绰大师的时代,末法忧患意识增强;进入末法时代,“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机兴起”是必然的,必然要兴起净土教门。
“未来常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万年后法灭,“特留此经”。就像春天万树皆绿,青松和一般的树看上去差别不大;秋风一起,万木凋零,冬天大雪一压,唯有青松昂然挺立。越到秋冬,就越能显示青松的独然挺拔;越到末法,就越能显示净土这个法门昂然独立,好像一树独青。这一点,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看得很清晰了。“未来常盛”,从道绰大师的时代到现在有一千几百年了,净土门还保持着鲜明的活力。
“成为净土门开宗立教之先声”,“先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的声音已经透露出来,更进一步了,在昙鸾大师的基础之上,这个教门、教判已经非常清晰了,已经显示出净土门的几个特点;只是没有完整地显现出来。这里用了“开宗立教”这几个字,因为净土宗的教判、教门主要是依道绰大师的圣净二门判,这个教判就容易引导出开宗。
(4)内容组成
至于净土门的内容,正是承续龙树菩萨以来“本愿称名,往生成佛”之根本义。
到了善导大师,他的思想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往生成佛”和“凡夫入报”意思是一样,到了报土就速疾成佛。不过,在善导大师之前还没有人用到这样的名相,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就没有把“凡夫入报”四个字放进去,而是用了“往生成佛”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