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通过精心挑选真实案例,深入探讨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如在讲授行政法学总论时,通过“李某诉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政府信息公开案”和“吴某诉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不履行法定职责案”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行政法律关系,以及其各自指向的实体法律规范,并通过评析法官说理,帮助学生们理解司法审查视角与行政执法视角的区别。在探讨行政行为及行政协议法律制度时,则以“黄某等25人诉成都市武侯区房管局划分物业管理区域行政纠纷案”和“萍乡市亚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萍乡市国土资源局不履行行政协议案”等实际案件为基础,讲解法律适用中的细节和逻辑,引导学生们围绕案件事实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思考案件争议应当如何裁判,随之展示人民法院的说理部分,与同学们共同剖析法官裁判背后的深刻法理,为他们搭建基于法治思维理解行政决策及行政执法的认知框架。
现场庭审感受法律实践
在课堂教学之外,课程还组织学生旁听真实庭审,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的工伤认定案件公开审理,既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了解行政审判诉讼程序的难得窗口,亦为学生们感受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审判实质性化解纠纷解提供了典型案例。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政府采购与行政复议案件,则通过一个案件庭审呈现了政府采购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复议行为这三种行政行为共同引发的诉讼纠纷。深度挖掘庭审对抗背后的法理,还可进一步提炼出人民法院审理该案所蕴含的超越个案之创设规范的价值。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深入解答案件中的法律问题。陈天昊副教授则从理论角度进一步提炼庭审中的法律争议,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深化其法治思维和对行政法治理念的理解。
一位学生在庭审后表示:“通过旁听庭审特别是质证辩论交锋,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与严谨,结合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行政活动需要更严谨、更具可操作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另一位学生感悟道:“庭审让我对依法监督、依法约束行政权力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切实感受到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AI技术激发教学创新
课本知识不只应在课堂上教授和学习,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课程入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项目,在授课之初就引入“AI学伴”技术,为学生们在课外对公法学知识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确保系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学团队对智谱清言GLM-4大模型进行了基于课程需求的微调。在微调过程中,团队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需求,构建了涵盖丰富专业知识的训练体系。微调首先从数据整理和上传开始。团队将《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权威教材,最高法指导案例,以及最新法律法规文本等教学资料系统性地录入AI学伴的知识库。这一阶段确保了模型具备处理课程核心内容的能力,同时奠定了模型与学生需求匹配的基础。
上传权威资料微调大模型
在完成数据录入后,团队通过持续的互动优化进一步提升AI学伴的表现。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反馈,例如对生成内容的准确性表示肯定,或者指出不完善的回答。基于这些反馈,教学团队不断调整模型的响应机制,使其逐步适应课程需求并更精准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AI学伴使用反馈与成效
经过优化的AI学伴在知识点拓展和课程内容巩固方面表现卓越,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验。在课程期间,学生平均每人使用10.8次,其中63.6%的学生对其表现给予了4分或5分的高度评价。这种基于交互的智能支持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并在自主学习中展现了更高的主动性。
一位学生表示:“AI学伴帮助我更高效地完成课后学习,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知识点拓展,还让我在互动中发现了很多书本知识之外的新视角。”
另一名学生反馈:“通过AI学伴,我可以更快找到相关知识点,并用它来支持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这让我学习更具针对性。”
通过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课程成功拓展了传统教学的边界,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企业调研与科技前沿结合
课程通过实地调研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开拓视野并加深对数字化产业的理解。在参观美团总部时,学生深入了解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配送系统的研发与实际应用,切身体会到这些技术对产业升级与城市治理的深远影响。在调研过程中,美团的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构成,并演示了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对能力。此外,学生还参与了关于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的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与监管之间的互动。
在新石器科技公司的访学中,学生实地观察了无人配送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了解到该技术在数据合规性、隐私保护和法律保障需求等方面的关键挑战。公司技术负责人为学生们展示了无人配送车辆的工作原理,并分享了公司在技术研发和政策适配过程中的经验。同时,学生们与企业合规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了企业在推动技术落地与遵守法律法规之间的平衡。
一名学生在调研后感慨道:“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还意识到法律保障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不可或缺性。”作为整个课程的考核环节,前沿课题研究旨在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法治思维与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相结合,为解决前沿治理难题提出创新方案。在课程之初,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了十余项涵盖数字时代热点问题的前沿课题,交由学生组队选择并深入研究。通过这一安排,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结合书本学习和实践调研,提出更加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数字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