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造成逾1500人死亡。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人从容赴死,把生的机会让给妇女和小孩”的故事,曾感动很多人。
然而,最近一份由当时参与救援船只所发出的电报首次曝光:因船舱空间不足,优先将一等舱和二等舱这些富人乘客的尸体带回,而较穷的三等舱乘客尸体,则直接丢入海中。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转载已获授权
泰坦尼克号救援电报首曝光
新京报视频,时长1′41″:泰坦尼克号救援电报曝光:富人尸体带回,穷人丢大海
根据《每日邮报》报导,英国注册船“麦凯-贝内特号”(Mackay-Bennett)当时是担任载运受难者尸体的救援船,在搜救的过程中,与经营泰坦尼克号的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有电报的往返。
电报显示,当时“麦凯-贝内特号”被要求“把所有尸体带回”,但“麦凯-贝内特号”回复,仅能再带回70具尸体,“从捞获的尸体上,发现了纸币和贵重物品,除非家属要求保留尸体,否则将尸体丢回海中是最好的办法”。
记录数据显示,Mackay Bennett总计找到了334具尸体,但这之中他们选择将较有钱的乘客遗体优先存放在船舱带回,而包括三等舱乘客、船员等在内的116具尸体则被扔到大西洋。
对此,Mackay Bennett船长Frederick Larnder解释称,主要是因船只没有足够空间和防腐设备不足。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
公布电报内容的历史学家Charles Haas也表示,这些文件详述搜救过程的艰辛,他们每个人也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不是一艘很大的船,所以当船长面对200或300个受难者遗体时,船长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
泰坦尼克号残骸
一位泰坦尼克号物品的拍卖师表示:“我们是在以2017年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电报。但在1912年,那时的价值观有别于现在。当时有贵贱之分,一个富人即使死了还是优先穷人。
网友评论
冰冷的海水淹没了一切生存的机会,黑暗的公司却使得多数遇难者永存海底,人性的冷漠无遗使海水更加冰冷刺骨。
那么多的孤魂无法回到故乡,这场人为的灾难影响至今,时刻为我们敲打着警钟。无论对人性也好、道德也好,那艘海底的沉船永远都是最深刻的教训!
曾经的泰坦尼克
摄影 | 弗兰西斯·布朗
1912年4月15日,著名的泰坦尼克坦号不幸与无情的冰山相撞。但如果没有弗兰西斯·布朗,我们对百年前的事件不会有如此清晰的了解。
布朗是爱尔兰的一名神父,他乘坐泰坦尼克号航海旅行,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市起航,历经英格兰到科夫以及爱尔兰的昆士墩。在船上,一家有钱人因感恩于他曾经的帮助,邀请他去大西洋彼岸旅游。
幸运的是,布朗到达科夫时接到通知,要他停止航行回到驻地。作为一名满怀热情的业余摄影师,离船登陆后的布朗,一直随身带着那些仅存的照片,这些照片展现的是百年前泰坦尼克号在海面上沉没前的情景。
自1960年布朗去世的25年后,一位牧师发现并整理了千余张泰坦尼克号的照片底片,牧师将那些照片编成一本书,名为《布朗神父的泰坦尼克号专辑》。
尽管摄影只是布朗的业余爱好,但是他拍摄的泰坦尼克号照片的珍贵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摄影作品。他被认为是一位认真细心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都被收集在爱尔兰图片收藏馆。
电影《泰坦尼克号》进行场景设计时,那些照片都被作为参考对象。因为照片不仅捕捉了远洋客轮上的生活细节,有可供使用的健身房,有玩耍的孩子,有穿梭于甲板之间的游客,同时也将轮船的巨大规模清晰地记录、展现了出来。
▲1912年,摄影师布朗的自拍像。
▲1912年4月11日,工人正往泰坦尼克坦号装载行李箱。
▲1912年,泰坦尼克号离开南安普敦市,途经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泰古斯河,这是散步甲板。
▲1912年4月11日,妇女们在泰坦尼克号上卖爱尔兰饰带。
▲这是泰坦尼克号的健身房。
▲1912年4月12日,Doug Spedden 在甲板演奏。
▲这是泰坦尼克号的书房。
▲这是泰坦尼克号的特等舱。
▲这是泰坦尼克号的头等餐厅。
▲这是当时正在马可尼室里工作的无线电报员Harold Bride。
▲1912年4月11日,邮袋和行李箱正装上泰坦尼克号。
▲1912年,检查信号灯,小船运送乘客到泰坦尼克号。
▲这是拖拽小船Hector号和Neptune号,为了避免它们与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发生碰撞。
▲1912年4月11日13:55分,泰坦尼克号最后一次收锚,离航昆士敦。
▲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首次纽约之旅离开昆士敦的最后一张照片。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