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博在线平台
文博在线——中国文物报社全新打造的文博数字化传播与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助力冰雪经济,展现司法担当 ·  昨天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助力冰雪经济,展现司法担当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九届全国检察“三微”优秀作品展播|微动漫: ... ·  2 天前  
连州点点网  ·  连州13人!清远2025年1月被终生禁驾、吊 ... ·  3 天前  
连州点点网  ·  连州13人!清远2025年1月被终生禁驾、吊 ... ·  3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苏宇:《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框架选择:从“分类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博在线平台

清明节习俗知多少

文博在线平台  · 公众号  ·  · 2019-04-05 08:00

正文


今天

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清明


清明节

也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

其实早在唐宋时期

清明节放假的规定就已兴盛

清明节习俗也渐渐形成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其扫墓祭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后经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扫墓祭祖在清明节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烧,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祠堂祭,又称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有人认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上方街上画有“王家纸马”的店招,纸马已堆积到门前,这些纸马就是用于祭祀焚烧的。



还有,《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黄胖摊,黄胖就是泥人,古代的黄胖主要是祭祀用。




踏    青


踏青古时叫 探春 寻春 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 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节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出门游玩的大好时光。



插   柳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插柳的画面。一富户十数人走在路上,男主人骑马,女主人坐轿,轿上插有杨柳枝条。




射   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放风筝


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他们还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斗   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植   树


以植树为活动内容的节日不仅有植树节,还有清明节。清明节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 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