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举办武汉大学第二届“数智+”学生 ... ·  15 小时前  
谷哥大叔  ·  经典代运营SEO案例分析 ·  3 天前  
掌上铜山  ·  今天14:00!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周报|第149期:本周焦点&学情周报&《 ...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成绩焦虑?学业迷茫?别担心!“向学”学业咨询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锅边素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0-12-21 16:10

正文

守着自己的底线,却不苛求他人。这样笃定温和刚柔并济的品质真难得。

友人在微博里写到 虞山 蕈油面 “蕈油面,最初乃常熟兴福寺和尚吃的一道素食,后来对外开放,美味名扬四海。 蕈,是指虞山上的松树根部长出来的一种野生实用菌。 食之,有种特别鲜 味。 ”我在无锡鼋头渚的广福寺也吃过一碗好吃的素面。 面里有香菇、笋、面筋和木耳,面汤上漂着一点清亮 的素油和几颗白芝麻。 面条码成好看的鲫鱼背,入口爽滑筋道。 虽然是纯素,味道却香醇。

上海南京西路的梅龙镇伊势丹附近有家素菜馆,和吃素的朋友吃饭,往往约在那里。店里的仿荤菜颇为讲究。东坡肉的肥肉和瘦肉做得十分逼真,黑椒牛排吃起来真有点肉的纤维感。栗子鸡块里的鸡块几乎看不出是豆制品。然而仿荤菜的热量并不低,素菜不油炸深加工不仅不易入味,也难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结果反而油腻。在我看来,徒有其表的素松鼠鳜鱼其实并没有什么吃头,我宁愿吃一盘用素高汤吊出鲜味的什锦烩蔬。

有个朋友常年吃素。 她说自己从前最喜欢吃鱼,后来却成了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在家里也用一套单独的锅和餐具。 我常去她店里喝茶。 说也奇怪,她并没学过茶艺,但找来的茶叶和泡出来的茶都很妙。 我认识的人里,除了吃纯素的,也有吃“锅边素”的人。 他们在外用餐时不必非得去素菜馆,与朋友聚餐时也没有特别禁忌,可以在荤素交杂的菜中选择非肉类食物吃。

在闽南语中,“芥蓝”的发音很像“隔篮”。记得有位长辈曾跟我说过这个名称的由来,她说芥蓝本是野菜,有位和尚在荒郊野外和路人一起生火做菜,唯一的一口锅里煮的是肉食,他便把芥蓝放在篮子里悬在锅子上方,借一点热气把芥蓝蒸熟。这就是“隔篮菜”的由来。我没有考证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却很喜欢这个故事。现实生活里那些怡然地吃着锅边素的人,和这位随顺众生的出家人一样,守着自己的底线,却不苛求他人。这样笃定温和刚柔并济的品质真难得。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11月高点击率美文:
人物 | 林青霞:镜前镜后,人美如一
人物 | 陈薪伊:我最得意的作品是女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