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MF8335航班,紧急救援!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北京、上海发布楼市新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胖人生气 造福世界?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9 18:17

正文


胖人生气后的小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拉链成为现代生活离不开之物。


从人类开始穿上衣裤那天,就在想办法怎么把它们系牢。农耕时代之前,无非把兽皮等捆扎于身。农业定居生活之后,衣裤渐渐变得美观和复杂,材料愈发优良,各地的人们设计出多种系住衣裤的物件,如饰针、扣钩、领带、钩子、夹子。公元前4000年,纽扣出现于印度。1889年,芝加哥的工程师怀特科姆·贾德森因身体肥胖,每次弯腰去系紧长筒靴上的金属搭钩都相当吃力。贾德森一气之下花8个月时间发明了一种金属的“搭钩式锁链”,这是最原始版本的拉链。其实,这是个不成功的发明,锁链经常卡住或裂开,但好歹算是增加了点便捷度。美国邮政局购买了贾德森的200条锁链,安装在大邮件袋上。


瑞典工程师吉迪恩·森德贝克1909年改进贾德森的发明,重新设计链齿,每个链齿都有一个细小的金属棒,顶端有圆头、底部有凹槽,使其更加灵活,拉上锁链,圆头会嵌入凹槽,将编织物锁紧。森德贝克的发明称作“无钩式纽扣”,现代的拉链所用的仍旧是森德贝克的设计。可当时,这个新发明在市场卖得不好。1923年,豪富公司把森德贝克的发明安装在新式橡胶靴上,并正式命名为“拉链”。由于有了公司的营销和宣传,这种拉链式橡胶靴大受欢迎,成为爆款产品,等于给拉链做了推广。从那起,拉链就在世界上流行起来,每年有数百万条缝制在衣裤和各种用品上。今天,人们的生活中根本离不开这个产品,但很少去关注过它的历史和重要性。


讲汉语用字母的东干人


东干人是从中国甘肃和陕西一带迁徙到中亚的回族,现今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另有少数分布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约有10万人左右。这些东干人说甘肃一带的汉语方言,他们大多数原本为底层社会人群,文盲居多,鲜有人识字。


1920年代,中国文化界很多知识分子认为,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以及表意文字,笔画太过复杂,又不易从字形推出读音,造成了学习的困难,而且要在学习上比字母文字花费更多时间,不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有碍社会进步,所以兴起了一场“汉字注音或拉丁化运动”。鲁迅的观点尤其激烈,他甚至提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的口号。与此同时,苏联也在考虑为东干人制订文字以便于扫盲工作。1926年,苏联官方用拉丁字母为东干人制订出了“东干文”,1928年和1932年两次修订。东干人1930年代初还有了东干文的报纸《东方火星报》。1930年代末,根据斯大林指示,强制东干文改用俄文字母,即斯拉夫字母代替拉丁字母。


虽然到1950年代,中国政府仍没放弃汉字拉丁化方案,汉字拉丁化运动在华文上却至今没有成功,只是出台了拼音方案帮助学习汉字。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新加坡以汉语为母语者,书写的文字仍然是象形文字,只有东干人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汉语,但不用汉字的族群。


文/段宇宏  编辑/陈祥  美编/黄静

新媒体编辑/丰泽 马茹均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9期总第610期

《乐天为何敢于卷入“萨德”风波?》

《朝鲜的中国“小轿车”》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