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一直都是市场的重点板块,不管行情如何,总不缺投资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行业的变革随之展开,创新药的价值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创新驱动的药企享受着估值溢价,A股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和H股医药龙头石药集团都走出了独立强势行情,价值永远是比出来的,在当下这时间节点,中港两地互联互通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两者的价值尤为重要,今日分享格隆汇专栏作家:王科对于两者的比较思路,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保支出压力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保收入增速放缓,而人们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质量意识却在提高,中国商业保险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决定了中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医保支出的主体,因此医保改革的方向就格外引人注目。
多方矛盾纠结在一起,控费而又必须保证质量成为新医改的必然选择,行业政策频出,无不是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例如招标降价、一致性评价、严控药占比、两票制、限制辅助用药、新医保目录调整等等。政策的调整反映在资本市场,就是不同类型的医药上市公司表现千差万别,那些仅依靠批文数量多的、以营销能力见长的中药注射剂、仿制药单品独大而后续产品不足的药企表现相对较差,创新型药企则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国内药企与国际巨头差距显而易见,但随着高端技术人才的国际化流动、基础研究水平的进步、工艺的提高、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频繁以及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国内的不少药企,例如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积淀深厚的企业已然开始引领中国医药行业产业升级,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与国外巨头短兵相接,在创新药和国际化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展现“中国智造”。创新型药企业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典型代表包括A股市场的恒瑞医药,港股市场的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
下面以港股市场的石药集团和国内A股市场的恒瑞医药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回顾两家的改制历程,对其战略布局、现有产品线、研发储备、增长路径、面临的隐忧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一.公司经营体制改变对比
1.1石药集团
1997年8月21日,由河北制药集团、石家庄一药集团、石家庄二药集团、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蔡东晨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2007年6月16日,联想控股与石家庄市国资委正式签订产权转让协议,以8.7亿元的价格收购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
2008年,联想控股将其持有的石药集团全部股权转让于子公司弘毅投资的III期基金。
2012年的6月27日,中国制药集团(后改名石药集团)宣布,将以总代价89.8亿港元向大股东弘毅收购包括石药集团欧意、石药集团恩必普及石药集团新诺威在内的资产。
2013年,弘毅投资开始出售石药的股份,于2015年全部出售完毕。交易完成后,公司主席兼CEO蔡东晨成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达到约30%左右。集团彻底实现民营化,石药改制完成。
石药集团改制完成后五年来,公司在经营业绩和资本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13年起至今,公司营收增速虽然一般,从99.49亿港币增长到2016年的123.69亿港币,增长了24.32%,但其净利润却从9.73亿港币增长到21.01亿港币,增长了115.93%。公司产品结构大幅优化,目前已经转型成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药企之一。
市值方面,2012年6月向大股东增发之前,市值不足30亿,增发完成后市值约为120亿,目前市值约为730亿,五年时间涨幅约500%。
石药集团2010年—2017年股价表现
1.2恒瑞医药
1970年,恒瑞医药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成立,业务为原料药加工。
1990年孙飘扬就任厂长,频临倒闭,后经过努力,成为中国本土抗肿瘤领域知名企业,效益好转。
1997年恒瑞医药进行股改,引入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工会、连云港市医药采购供应站、康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股东。
2000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仍为国有控股,孙飘扬无持股。
2003年3月22日,国有股东恒瑞集团与天宇医药、中泰信托、连云港恒创科技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天宇医药成为恒瑞医药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7.15%。随后,孙飘扬成为天宇条件实际控制人,也成为恒瑞医药实际控制人。
2006年6月,恒瑞医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天宇医药(后更名为江苏恒瑞医药集团)入主恒瑞医药,控股比例为24.6%。
股改完成后的十年间,恒瑞医药无论是在经营业绩方面,还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6年,恒瑞医药全年营收14.2亿元,净利润2亿元,市值约30亿元;2016年,恒瑞医药营收110.9亿元,归属净利润25.89亿元,分别增长了6.8倍和11.9倍;公司总市值从2006年的约30亿上升为2017年9月的1600亿,上涨超过50倍。
恒瑞医药2006年—2017年股价走势
1.3小结
从今天的视角看,对于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的改制,国有股权出售价格确实较低,例如天宇药业(后改名恒瑞医药集团)取得恒瑞医药27.15%的股权总共花费约2.26亿元,这部分股权市值约为8亿元,但在当时“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却又是合规的。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企业改制完成后,无论是企业的业绩还是市值,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地方政府、管理层、职工、投资人均是受益人。即使从改制之初利益受损方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发展壮大后的企业创造的税收和就业早已能够得到弥补。
这里并非否定国有控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相当多的行业,在国有控股的条件下仍能取得很好的经营业绩。对于医药企业尤其是化学药和生物药企业,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创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战略决策的正确、持续的投入、团队的技术实力和执行力,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很高的风险。国有资本的首要目标是保值,然后才是增值,与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意模式相匹配的是风险承担能力最强的民营资本,在创新型药企经营方面,国有资本最适合的角色是保留小股东地位或者完全退出。
▌二.现有产品线和核心品种对比
2.1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产品主要包括心脑血管、抗肿瘤、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消化系统用药等六系列近千个品种。已成功上市的“恩必普”是脑卒中治疗领域的一线用药,是我国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恩必普、玄宁、欧来宁、津优力、多美素等新药在在上市后也有优异的表现。
石药集团核心产品中,恩必普收入超过20亿,欧来宁收入超过10亿,玄宁收入约为5亿,多美素2017年预计也将成为超过5亿的重磅品种,津优力和诺力宁未来也有较大的潜力。
恩必普进入2017年医保目录,加上未来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该品种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中第一个年销售额达到5-10亿美金的重磅药。数据来源:公司2016年年报、样本医院数据推测、公司官网
2.2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恒瑞医药在抗肿瘤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国内少数可以和国外巨头相抗衡的公司。公司在手术麻醉类和造影剂方面实力也较为雄厚,有数个超过10亿的重磅品种。除了仿制药,创新药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已获批上市,其中阿帕替尼在2015年就实现了约3亿的营收,2016年超过10亿。
恒瑞医药众多超过5亿和10亿的重磅品种,充分体现了公司研发实力和营销渠道的强大。资料来源: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数据推算所得
2.3小结
石药集团2016年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约为40%,其中恩必普贡献收入占比就超过20%,单品利润贡献超过40%。公司核心品种恩必普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空间有望达到50亿。心脑血管和抗肿瘤领域是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领域,公司在心脑血管领域布局深厚,在抗肿瘤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产品梯队合理,优势有望继续保持。
恒瑞医药目前的销售收入仍主要由仿制药贡献,创新药收入占应收比例约为10%。随着2018年和2019年公司的多款新药获批上市,预计2019年之后公司新药营收贡献占比将有所提高。恒瑞医药的多款仿制药产品技术难度较高,市场规模大,加上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在仿制药和创新药双轮驱动下,公司在2019—2020年之后将迎来新一阶段的快速增长期。
▌三.研发和储备对比
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作为中国医药创新药的代表企业,在研的创新药和仿制药品种有数百项之多。两家公司详细的在研品种和市场前景,各大券商已经已有诸多分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只列几项重要品种进行简要分析。
3.1石药集团
2017年上半年,公司在研新产品170余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糖尿病、抗肿瘤、精神神经及抗感染等领域,其中1类新药有18个、3类新药49个。集团向国家药监局提交共4个产品的临床申请及5个产品的生产申请,公司有32个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待批生产申请。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公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在抗肿瘤、心脑血管领域、糖尿病均布局有重磅品种。抗肿瘤方面,公司2015年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诺力宁获批上市,苹果酸舒尼替尼、达沙替尼等也已经申报生产,加上即将获批的注射用紫杉醇,公司在抗肿瘤领域实力大为加强;心脑血管方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格,主要用于在PCI术后抗凝方面,国内市场规模在百亿以上,竞争格局良好;糖尿病领域,二甲双胍片和二甲双胍缓释片也已经申报生产,生物1类创新药GLP—1类似物rE4注射液处于临床三期,预计2019年获批。
研发支出方面,与国内其他药企龙头相比,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的绝对额和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均不算高,例如中国生物制药2016年研发投入15.99亿港币(超过10亿人民币)、恒瑞医药11.84亿、复星医药11.06亿,恒瑞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常年在10%以上。研发投入的强度是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石药集团需要在研发投入方面进一步加强。数据来源:公司2016年年报、高管对外披露及推算所得
3.2恒瑞医药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储备了大批新药品种,包括临床前、在研的和申报生产的。2017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7.8亿元,同比增长60%。2015年—2017年上半年,仅仅是创新药申报临床就达到34个,仿制药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超过60个,丰富的储备产品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公告及网络
2015年,公司PD-1项目SHR-1210在尚未上市前就有偿许可给美国Incyte公司,收益2500万美元首付外加7.7亿美元总额里程金。目前该项目被海外合作伙伴Incyte公司叫停,但国内临床试验仍在继续,有望成为国产第一家上市的产品。
2017年8月24日,马来酸吡咯替尼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进入审批流程。吡咯替尼是恒瑞自主研发的1.1类EGFR/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预计公司该产品上市后会成为15亿—20亿的规模。
19K:肿瘤化疗通常会误杀正常细胞或导致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明显减少,增加患者的发热或感染风险,普遍需要使用升白药来提高患者白细胞数量,使患者获得抵抗化疗感染并发症的能力。考虑长效G-CSF替代短效G-CSF成为趋势,以及恒瑞的临床数据显著优于竞品,依靠强大的销售能力,预计将成为公司一个潜在规模10亿以上的产品。
研发支出方面,恒瑞医药是国内投入强度最大的企业之一,常年保持在营收10%左右。恒瑞医药建立起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研发队伍,人员超过2000人。恒瑞医药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计算所得
▌四.公司发展路径对比
4.1石药集团
1938年,石药的前身之一石家庄一药集团成立,是解放军创建最早的制药企业之一。
1994年控股子公司中国制药(1093.HK)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
1997年8月,由河北制药集团、石家庄一药集团、石家庄二药集团、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石药集团。
1999年,石药集团5千万元向中国医学科学院买下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的专利。
2002年9月30日,石药拿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的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
2003年,为实现丁苯酞产业化,投资3.8亿兴建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
2007年6月16日,联想控股与石家庄国资委正式签订产权转让协议,以8.7亿元的价格收购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
2010年4月14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取得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
2011年,津优力获得新药证书2012年启动四期临床研究,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长效升白药。
2012年的6月27日,中国制药集团宣布,增发89.8亿港元向大股东弘毅收购药品制造及销售业务,并更名为石药集团。
2012年年底,石药集团生产的硫酸氢氯吡格雷薄膜衣片和青霉素G钾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
2013年弘毅投资逐渐出售石药的股份,于2015年全部出售完毕。交易完成后,公司主席兼CEO蔡东晨成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约30%。
2015年,诺力宁获批上市,是公司首个获得批准的小分子靶向药。
石药集团自1997年由四家药企联合组建之后,规模已经在全国位于前列,2003年营收和利润总额还曾位列行业第一名,可以说起点是比较高的。因此,石药集团发展的关键不是规模问题而是如何调整产品结构的问题,即从原料药、普药为主转型为创新药为主,其中,1999年花费巨资购买丁苯酞专利在公司转型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恩必普的推广在上市之初并不顺利,上市当年销售额只有300多万,连续四年亏损,到2008年累计亏损1个亿,而石药集团对恩必普的投入已经高达4.5亿元,蔡东晨面临巨大的压力。此种情况下,石药集团坚持采用学术推广的方式进行新药营销,这是国际巨头推广新药所通用的,而国内同行则较少使用。在恩必普上市的第五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2016年销售额超过25亿,单品利润过10亿。参与丁苯酞的工艺研究、临床、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为石药集团构建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组建了一支国内一流的研发团队,使得石药集团一举跨进中国最具创新的药企行列。
集团对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义无反顾的走上技术驱动的道路。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企业效益居于全国前列,但集团认识到这样的状况不可持续,技术创新才能保障长远发展。石药集团除了在心血管领域保持优势之外,在抗肿瘤、糖尿病、精神类领域也有了长足进步。另外集团改制的完成,使得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管理层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新品陆续上市,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4.2恒瑞医药
1970年,恒瑞医药前身的连云港制药厂成立,主业为原料药加工。
1990年孙飘扬就任厂长,企业账面利润仅8万元,产品单一、老化,附加值低,濒临倒闭边缘。
1992年,在公司盈利有限的情况下,孙飘扬决定拿出120万元,去北京科研单位购买新药异环磷酰胺,1995年该药成功上市,当年单品销售额突破1千万。
1991—1996年,恒瑞医药开发了20几个新产品,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996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1996年,恒瑞投资2千多万元兴建的3千多平米的连云港研发中心投入使用。重视研发已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
1998年公司开始研制奥沙利铂仿制药,2001年成功上市产,成为首仿,2002年就实现销售8千多万元,2005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
2000年在恒瑞医药上海交易所上市,募资4.6亿元。
2000年恒瑞投资1.8亿元在上海建设1万平米的国际标准实验室,确定了研制抗肿瘤药、心血管药、麻醉镇痛药、手术用药以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药物为重点研究方向的科研战略,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8%以上作为科研经费,快速向创新型药企转型。
2003年,公司首仿多西他赛上市,价格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原研厂家赛诺菲的多西他赛在2002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赛诺菲—安万特以恒瑞涉嫌侵犯专利产品“多西他赛”原料合成的工艺专利进行起诉。该诉讼以恒瑞的胜诉而告终。
2005年,恒瑞投资300万美元,在美国旧金山筹建海外研究所,进行创新药研发,追踪世界药物研究最前沿的信息。
2006年10月,恒瑞美国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并专设两个实验室,专门从事新药创新研究工作,同时辅助进行FDA申报和药品注册工作。
2010年5月,张连山加盟恒瑞医药,成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2011年,恒瑞国家1.1类化药新药艾瑞昔布取得生产批件,这是恒瑞的第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的研发工作始于1999年,历时近12年。
2011年12月17日,恒瑞生产的伊立替康注射液顺利通过美国FDA的认证检查。恒瑞医药产品国际化之路开启。
2014年11月,恒瑞医药自主研制的1.1类新药阿帕替尼片获得生产批件。阿帕替尼从立项研发到获批上市前后历时十年,2017年该品种销售额预计超过10亿。
2015年9月3日,恒瑞发布公告称,公司PD-1项目SHR-1210在尚未上市前就有偿许可给美国Incyte公司,收益2500万美元首付外加7.7亿美元总额里程金。
2017年8月24日,恒瑞医药吡咯替尼片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进入审批流程。吡咯替尼是恒瑞自主研发的1.1类EGFR/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预计该品种上市后将成为销售额超过10亿的重磅品种。
从以上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的看到恒瑞如何从一普通的药厂成长为中国创新药的领军企业。孙飘扬以超前的思维及市场敏锐度,选准了最具前景的细分市场—抗肿瘤领域,投入重金快速推出环磷酰胺、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等品种。公司较早的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在具备资金实力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之后,投入重金建立了中国一流的研发中心,提升技术实力。随着上市和企业改制的完成,恒瑞完全民营化,激发了管理层的积极性,不断推出一系列的重磅品种,并在手术麻醉和造影剂等领域建立优势,实现销售和研发齐头并进。
恒瑞医药创新体系搭建基本完善,拥有张连山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科学家的研发团队,加上创新药陆续获批以及国际化之路的快速推进,为公司未来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恒瑞未来发展之路异常清晰,成为世界级药企只是时间问题。
4.3小结
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发展路径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拥极具魄力的企业领导人,在关键时刻勇于把握机会,例如蔡东晨拿出企业近一半的利润购买“丁苯酞”专利,孙飘扬重金购买“环磷酰胺”,奠定了在心脑血管和抗肿瘤领域的基础。借助创新药或高难度仿制药的成功使得企业建立了一套高标准的研发、生产、质控、营销体系和高水平的团队。新药带来的丰厚利润也会有力的支持企业不断进行研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企业向创新型药企转型的超前思维和坚定决心。两者发展之初,主业基本为原料药和普药,附加值低,不可持续。两者确定了把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投入重金建立研发中心,吸引人才,领先大部分同行5—10年以上,从而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改制,管理层实现控股。借助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有利时机,两者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股权出让,最终实现了管理层控股。改制成功使得管理层利益和企业利益一致,企业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第四,在保证原有领域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拓展至其他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石药集团在心血管领域又推出重磅药玄宁,并在抗肿瘤领域强势崛起,分别推出津优力、多美素及小分子靶向药诺力宁,与恩必普共同构成石药的新药集群。恒瑞在抗肿瘤领域优势极为巩固的情况下,先后打造了手术麻醉、造影剂等,拥有了大批5亿—15亿的产品梯队。
第五,新药加速获批,目前两者在研和即将获批生产的新药数量有加速的趋势。石药的舒尼替尼、达沙替尼等也已经申报生产,即将获批的注射用紫杉醇,生物1类创新药GLP—1类似物rE4注射液处于临床三期,均为大品种;恒瑞的的吡咯替尼、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都已报生产,PD—1单抗已处于临床三期,预计2019年—2020年将开启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真正实现创新药推动。
第六,国际化取得了积极进展。石药目前已有6个药品获得FDA批准,还有4个药品已申报ANDA,恒瑞医药方面,阿曲库铵、注醋酸卡泊芬净、环磷酰胺、吸入用七氟烷等顺利实现海外销售。国际化有多种形式,制剂出口只是一个方面,新药海外临床、海外联合开发、海外专利授权、引进海外产品乃至未来的国际化并购等,都是未来国际化之路可采用的。
▌五.两者面临的隐忧对比
5.1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改制后,蔡东晨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接近30%,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在公司控制权方面没有隐忧。石药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业务层面。
5.1.1生物药布局较晚
2014年度,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前100种药品中,生物制品的数量已达到44种,生物制品的销售额占药品市场整体销售额的比例为2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上升至30%。生物大分子药物药物特别是抗体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石药集团在化学药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也积极在生物药方面进行布局,石药目前在美国加州、德州、波士顿以及普林斯顿四个城市设置生物研究实验室。虽有部分上市和在研产品,但与恒瑞等国内巨头相比,有所落后。
5.1.2核心品种丁苯酞(恩必普)专利到期问题
石药集团丁苯酞胶囊专利2023年到期,注射剂专利数2022年到期,但是石药集团没有丁苯酞的化合物专利,该化合物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专利也将于2019年到期。为延长该产品的生命周期,石药集团还申请了丁苯酞新适应症、左旋丁苯酞、以及丁苯酞相关物质制备专利。
2017年3月南京优科已提交了丁苯酞原料药的4类仿制申请,以及丁苯酞注射液的2.2类改良新药注册申请,丽珠也在申请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
5.1.3原料药业务问题
公司原料药业务主要由抗生素、维生素C、咖啡因等构成,为集团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收入。原料药业务面临的一个风险是环保问题,而石药集团又处于华北平原严重污染区,离北京较近,更易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从长远看,保留较大规模的原料药业务与石药集团的战略不太一致。石药集团要成为国内外创新型药企,专注创新药及高端制剂,必须集中资源,对原料药业务进行缩减或者拆分。目前公司已对原料药业务有了明晰的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5.2恒瑞医药
与石药集团面临的隐忧相比,恒瑞的业务基础较为扎实,无论是现有产品线、储备研发和销售,没有明显的短板。恒瑞医药的主要隐忧在外部。
5.2.1与豪森医药的同业竞争关系
恒瑞需要解决和豪森医药的同业竞争关系。豪森医药的掌门人是钟慧娟,与孙飘扬是夫妻关系,两家公司在业务线方面有较高的重合度,尤其是在抗肿瘤领域。2008年孙飘扬公开表示,豪森医药会被并购到恒瑞医药旗下,不过此事不了了之,过去几年反而不时传出豪森医药要在港股上市的消息。令人奇怪的是,面对两家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关系的现象,证监会及相关部门也并没有任何的过问,此间应有外人所不知的原因。
5.2.2企业控制权的隐忧
江苏恒瑞集团持有恒瑞医药24.31%的股权,孙飘扬持有恒瑞医药集团89.22%的股权,虽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人,但持股比例并不高,这也是恒瑞医药少有大的资本运作的原因之一。达远投资目前持股15.84%,仅次于恒瑞医药集团,较为神秘,有传言称该公司为孙飘扬实际控制,但恒瑞医药年报中披露两者非一致行动人。其他股东,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和连云港金融控股集团为国有法人,中国证金公司和中央汇金也为国资,香港方面的资金持股比例为11.10%。围绕中国最优质最具创新能力的医药公司的股权,多方是否在背后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不得而知。数据来源:恒瑞医药2017年半年报
▌六.结语
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代表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体制、实际控制人的魄力、超前的战略眼光、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良好的产品梯队以及拥有显著优势的细分领域,可以预见,两者将会稳步向前发展,成功迈进中国乃至世界创新药企的行列。
医药研发制造是一个良心工程,需要专注、积累以及抵御各类赚快钱的诱惑,创新药的研发更是面临着长周期高风险,真心希望中国的医药领军企业能在大健康的浪潮中走的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