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出海元年”背景下,企业如何选择涉外法律服务供应商的问题。文章指出涉外法律服务存在跨区域、跨领域、跨文化等特点,高复杂性带来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文章还提到了国内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差距。为了解决企业难以判断涉外律师和律所是否符合需求的问题,智合标准中心提出了促进涉外法律服务有效供给的方法,并呼吁企业关注涉外法律服务的能力要素。同时,介绍了正在编制中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其目的、框架以及参与编制的好处。最后,文章呼吁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企业、单位、服务机构及从业者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企业面临选择涉外法律服务供应商的挑战
由于涉外法律服务的跨区域、跨领域、跨文化特点,以及高复杂性带来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使得企业难以判断律师和律所是否符合需求。
关键观点2: 国内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差距
虽然国内涉外律师人数在增加,但与上市公司和外贸经营主体的数量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也不平衡。
关键观点3: 企业关注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素
企业在选择涉外律师时,更希望律师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关注律师对新情况的反应速度、察觉甲方需求的能力、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项目参与度等能力要素。
关键观点4: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标准的编制
智合标准中心正在编制《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标准,旨在规范并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该标准将覆盖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成果等方面,并包含基础能力模型和核心能力模型。参与编制工作将有机会提升知名度、交流学习、积累项目经验等。
正文
对企业来说,只有选对人,才能做对事。置身“出海元年”,
企业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涉外法律服务供应商,是关系到企业涉外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由于涉外法律业务通常存在跨区域、跨领域、跨文化等特点,高复杂性所带来的高难度及高风险同时意味着高收益,这便促使国内一批优秀的涉外法律从业者投身其中。
截至2024年初,国内涉外律师人数达1.2万余人,约占全国72.5万律师总人数的1.7%;中国律师事务所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0家分支机构,但与公开宣传海外业务的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及60多万家外贸经营主体相比仍存差距。以国内涉外法律服务最发达的“北上广”为例,北京市有涉外律师4000余人、上海市约3500人、坐拥全国最多律师的广东省仅有3000多名涉外律师。
由于涉外法律服务具有专业性、非标准性和非公开性等特点,
这导致企业难以在客观参照系缺失的情况下精准判断涉外律师、律所是否符合切实需求。
如何促进涉外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摸清企业涉外需求,有针对的能力培养,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是重要路径之一。
那么,企业的
涉外需求要点
有哪些?涉外律师需要关注哪些
能力要素?
根据智合的调研,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选择涉外律师对于费用并不特别敏感,更希望其能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律师对新情况的反应速度、察觉甲方需求的能力、境内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参与度,都是企业所看重且期望律师能够做到的。以上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和观察。
基于这样的观察,
智合标准中心希望能够编制一部帮助企业评估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团体标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能力模型》
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作为归口管理单位,智合标准中心(北京之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组织编制单位,并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标准化论坛上正式启动立项的
全国首批涉外法律服务系列标准,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
从
市场需要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出发,
力求全面覆盖涉外法律服务各要素,旨在规范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
该标准关注涉外法律服务提供者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具备的,包括
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成果四方面,约50项能力要素。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能力模型,
该部分为从业者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进行基本业务、履行日常职责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提供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最基本的要求。
核心能力模型,
该部分是从业者在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独特及拔高能力,是
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突出涉外法律服务人员
专业深度和差异化
的重要能力指标。
◾ 参编证明:
参与编制工作的起草单位、起草人将收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颁发的“特邀起草单位”铜牌及“起草人”证书。
◾ 提升知名度:
成为全国首部帮助企业评估涉外律师、律所能力的团体标准起草人,有利于提高在企业及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行业知名度,强化专业标签。
◾ 业内交流机会:
与美的集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等行业头部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素与企业涉外法律需求。
◾ 专业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标准编制的全流程,深度了解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素内涵,交流学习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服务水平。
◾ 获取项目经验:
参与国内首批涉外法律服务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实践活动,有助于积累专业项目经验,增添专业项目履历。
欢迎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企业、单位,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者
参与标准编制,包括但不限于:
◾ 涉外业务相关企业:
包括经营或计划部署“引进来”和“走出去”涉外业务的大中型央国企、各行业具影响力的领先企业等。
◾ 涉外法律服务从业者:
主要包括涉外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以及计划成为涉外律师或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相关机构。
考虑标准编制的科学性与组织工作的复杂程度,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系列标准仅征集50家相关专业领域律所,同时该律所应满足以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