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手导读
昨天三研堂的贴引起朋友很多共鸣,谢谢大家的喜欢。
但项目只放了照片,没来得及和大家聊聊作品背后的故事,今天来聊聊先说个大概,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深度分享。
离开龙湖后想休息一年,但没到一个月就有了苏州鲁能公馆的委托。当时这个项目的景观施工图都做完了,我是过去帮点评的,结果点评完了,总经理也觉得该重做一个。因为这是当时的一个地王项目,是为了改变而来的。
都要施工了,再颠覆设计可难了;对国企也完全不了解。但对于挑战,在我看来倒是平常,虽然当时只有自己一个人,也完全没觉得难。当年空降龙湖,接手春森彼岸,也是这样颠覆啊,我还是新人看到图纸特别不满意觉得必须重来,但都施工在即了,而且设计还是易道英国人,那时易道还没兼并进AECOM。找英国人来谈设计修改,傲慢得很;内部自己刚来团队立足还不稳,人力还没梳理清楚呢。内外交困如果改不好,很可能丢了乌纱帽,但不改的话,不足够善待客户和土地,过不了自己的关。
最后还是豁出去改,从方案开始颠覆,外部更换那个英国的主创,告诉易道不换人就换公司了,这样开始了和stone的合作;内部也不管不顾换新人执行,那时就是恶人,听老周说背后我差评漫天,但辛亏总经理信任。我呢?who care,只够时间全力去做,多难都成了。世上无难事,只要够践行。所以一个小样板区真没啥。
看出方案硬伤很容易,头脑里也会马上涌现概念对策,如何找设计资源落笔也相对容易,但颠覆意味着高强度密集付出,需要前提条件,其一,必须能挤出一个月时间,设计加资源整合;其二,设计管理费给够;
(原方案)
(修改方案)
(原方案)
(修改方案)
(原方案)
(修改方案)
这样就开始了三研堂的第一个活。选资源组团队,最挑战在于所有的流线路径都规定好了,售楼部都建一半了。我们在流线不变,工期极限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月让整个方案重新颠覆来过再紧锣密鼓进入施工管理。
三研堂高量级的管理让我们面对很弱的分供方也能精确一次成型。当然这意味着中间的磨砺会很多,补位很多,比如施工队找的松树超级贵又不合效果,不妥协那我们就得自己去搞定;如果我们没有全面的资源能力就会被捆绑;迟迟选不到合适石头,不满意你也得自己去一块块落实;如果没有铺地毯式的用心搜索投入,没有独到的审美眼光,一样也会被难倒。我们那块仙人指路的太湖石听说鲁能董事长看了都很喜欢,如果还了解我们匪夷所思的低价应该会更加喜欢吧;
我们后场推荐的山水石,董事长亲自批示题词“独尊”字体来自泰山。无论前期方案的精确前控,效果一次成型,还是一草一木的情景营造,石头金属打样,花境软装灯光效果,通通兜底,我们很自豪,创造价值的故事很多,替甲方过滤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远远抵过我们的管理费用。
一旦启程,万水千山。现在回望第一个项目都觉得很遥远了,不能及时回顾总结是我们的常态。无论如何,感恩第一个项目甲方的全然信任。
后来听说还有品牌开发商直接盗用我们施工图复制项目,看到一模一样的照片,好吧,也只能理解成赞美了。
这个地块原本应该是苏州鲁能的囊中之物,当时他们跟踪这块地一年多,万事俱备,没想到最后被上海绿都横刀夺爱。当年做完鲁能公馆,总经理对我们很满意,一直说有块宝地要让我们去操刀,没想到最后一刻被绿都劫胡,更没想到易手后,这块地的景观还是委托三研堂操刀,非常感谢冥冥中的垂爱,也感谢绿都信任。
当时对市场上流行的千篇一律的新中式套路非常不满,一直想有机会表达下;
而且绿都也非常需要一个创新产品来刷新竞争力,这块地是个极好的际遇,就在姑苏老城内。我们做景观导演,朱老师做演绎大师,但一开始就充满阻力,不是好东西人人能理解,特别是景观人自己,层面不一致,会产生很多内在阻力。但还是一如既往,三研堂是排除万难也要实现心中理想。幸亏最后各位绿都老大都非常支持,终于团队合力在姑苏老城内打造出一个继承和创新的梦。
有老帖可以参考:
三研堂践行: 绝对干货,景观看不见的故事之“姑苏雅集”——景观管理的价值和勇气
浙远地产的第一个项目,对于新兴的地产公司,我们是极好的外部接驳资源,三研堂即插即用,样板区完成度是市场一流水准,完全不像新公司的摸索之作。在这个项目上,我们的模式相当于外挂的体验中心和研发顾问。
最让我们感动是立谈中,契约同。罗总请我们飞过去看看场地,好吃好喝好聊,面对千岛湖的波光粼粼,就在洲际酒店湖边的阳光下,散着步非常轻松唯美大家就谈好了。
遇上对的人,事情就会四两拨千斤。
甲著设计推荐朴乔,施工推荐嘉来,软装推荐陌上,项目运行下来非常成功,然后更加信任,就有沿湖公园以及其他新地块的进一步委托。不断有新资源引入,Terrain的服务也非常敬业;后期还有艺术家的引入,大家志同道合,做项目做成知心朋友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而且形式也灵活,常有方案会议就开在三研堂了。
互联网时代,资源不在乎天南地北,只在意能力匹配价值匹配。
最早介入北京万科是从小镇中心外的一条路开始的,从道路到小镇中心,到整个香山小镇的景观把控,我们深深了解了小镇的操刀难度,也深度介入了小镇运营筹划。香山小镇位于北京门头沟军庄的浅山中,有很多标签,“大清贡白梨园”,“京西古道”等等,沿途村庄和街道交织喧闹与古朴;
早期介入时,发现缺乏真正的整体规划,而美国设计资源的图纸在天上飞,年青的社商团队对小镇的运营筹划又非常点状。刚开始千头万绪,挑战非常多,要接驳的资源也非常多。通过不断梳理沟通说服,规划设计资源从早期的美国团队置换成AECOM团队,转换非常不易,必须兜底设计保证成功。
这是干过的最累的活了,一年多基本隔周就飞北京。但在极大付出的同时也向万科以及那么多的分供方资源磨合学习到很多,北京万科还是非常强大,强者有其虚心,能对小小三研堂有大大的信任,非常感谢。
现在图片看到的是最早完成的三道岗设计,因为用地整体太大,用三道岗来勾勒下万科操盘改造能力。万科希望把它打造成又一个良渚,雄心很大,当时整体已经在紧锣密鼓冲刺第二年的大面积开放展示,但后来因为外部原因项目暂停了。
一直想写写这个盘,但实在太忙做不到。这里多介绍两句,这个盘是武汉万科的高端楼盘。早期香港AECOM做过方案,后来换朗道国际设计,这是我们接手的又一个典型的景观老中医盘。和鲁能公馆一样,我们介入时,景观施工面临进场了,由于前期缺乏有效管控,一路顺利推进到施工图的的朗道方案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硬伤非常多,堆积到施工前夕暴露出来让甲方非常头痛。当时的任务包是两个月要震撼亮相,最后两个月也基本大面抢出来了,但因为外部情况又延迟了两个月才开放。
三研堂接受委托后,从万科管理层总经理和工程总到职能条线都给予了全面的支持,管理小组日夜开会攻坚,每天都压力巨大,好在万科小伙伴们非常给力,冲刺期给予了最大的绿色通道,除了管理层邹总李总的现场督战,孟工欣舒,薛娟,琼工,小万工非常给力,后期还有信飞加入,景观和建筑在这个项目上非常通力合作。
在管控推进过程中,设计方态度很好,但出活屡屡达不成我们的修改意见,时间紧迫耗不起再逼设计方,三研堂最后只有自己撸起袖子干,前一个月基本泡在武汉现场修改草图加建模和甲方沟通每个空间意见,获得通过后所有修改意见由欣舒他们安排分供方同步展开修改;
当时能最快出图的只有本地的施工图资源,和甲方达成共识后就直接出图变更;当时愿意接纳任务包推敲细节的只有导视资源图石,有积极的配合度和方案推敲热情,所有不满意的景墙纹样,地面纹样和导视小品都由图石来修改方案重新调整;
景观软装是陌上做的,但限于时间太仓促,只能挑选以往产品做组合,有点小遗憾;最后和鲁能项目一样,除了路径框架还在,基本方案已经完全颠覆了一遍:中场全部重整,从空间构图到气质到软景搭配,水景压缩,结构加建下层庭院前边沿,改变种植框架;所有消防扑救面软硬景重新设计;前场空间围合感礼仪感重新调整,包括和建筑的衔接,高度宽度景墙肌理,地库通道内外衔接和材质立面形象重新设计,大门咋一看形象还在,实际尺度全面重整,整体加高1.6米,帽檐整体比例重做结构重做;材质肌理重新打样制作;导入段重新设计,从围墙到种植搭配到铺装和节点对景;架空层停留区域,对景,铺装全面调整;非常迷你的一个实体盘,基本都改完了。
当时大门毛胚出来大家都非常担心,整体重调后是不是太巨大了,但当整体呈现时,大家都折服我们的空间尺度拿捏。
因为楼盘特别小,我们认为唯有下层庭院的大面积景墙有机会创造记忆点。
(原方案)
当时甲方同意了其他所有修改意见,但认为下层庭院原有设计其实还不错不必修改,我们积极说服甲方必须更改,不可丢失这个尝新的机会。
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坚持为创造爆发点尝试了很多创新方向,金属制品单位和水电单位还是非常给力,图石也不厌其烦地配合,基本是无缝衔接,一轮轮送样推敲,风动,水动,总是因为各种制约,效果无法令我们满意。
但我们从来也没放弃一定要创新,最后还是在车站讨论时,觉得还是做一面蓬松的羽毛墙吧,象赫斯维克的蒲公英馆那样轻盈。我们从无数的意向图片里选择了伦敦的羽毛墙艺术装置,以此为蓝本,虽然图石刚开始有疑虑,担心效果不好,但还是答应尝试下去,通过不断做样构图推敲,大家越来越有信心,最后终于推动出让市场耳目一新的龙鳞墙,风云墙。
这面下沉庭院的墙,真正让项目创造了口碑和形象双赢的记忆点,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可见那一丢丢坚持挖掘是多么值得。图石也充满骄傲第一时间写贴发帖,他们为这个盘同样呕心沥血我是非常理解,他们发帖前也会把文章先发来和我们交圈,充分尊重;但后来朗道也全面发帖,我当时比较不理解,这小孩都被人换掉了,怎么无感?
设计管理的价值高于设计本身,是因为设计管理是更大视角的设计,是方向,路径加落地。
好医生救病治人,打一针可能材料费只值10块,但知道打什么针药到病除,价值不止1千;因为那后面是数十年的专业积淀,无数的临床经验才能让他精确对症下药。市场需要了解这种稀缺力量。
这是一个实体公园,这个故事也非常有趣,但我们也一直没有时间写。
最早的万科决策是“室内大改,建筑中改,景观小改”。后来呈现的是景观小改变成全改了。
虽然甲方对原先的景观没啥不满意,但我们第一次到场地,就觉得设计太平庸,场地太浪费了,这块公园用地的美完全没有被挖掘出来。
委托我们做小改后,我们用一个梦幻方案来表达这个公园它应该长什么样,虽然出乎意料,但万科人就是有大家气象,方案得到了垚总雪总和项目团队的大力支持。
改造前后总图对比
当时建筑外立面的修改方向对将来景观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积极参与建筑整改讨论,热心建模表达,积极互动建言,最后必须建筑景观一体化互融才能有一个超级家园。感谢万科建筑的强大和包容。
石头用了2800吨,我们打造的是万科新桃源。
入口是5块不同的石头拼成的,但通过巧妙搭配,看起来还是浑然一体的。石头供应方程姐也是不厌其烦,日夜兼程服务;
过道是我们精心计算的,再宽就不是峡谷了,再窄行人就压抑了,毕竟前期是售楼部。空间尺度的精准拿捏是我们的基本功。
景观软装我们还是推荐陌上,但这次陌上无档期,又让室内精装修接单,也是各种没空挡;最后三研堂为了整体效果,景观软装就接过来自己做。还是那样,一旦要做,总是极致追求。最后我们的软装也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赏,非常欣慰。
这里面的设计用心和工程用心也完全可以写个长篇,最感谢的当然是和我们贴身共同奋斗的万科景观团队,婕总和婷婷们,只是我们来不及总结就又忙下一个去了,曾经做过一个ppt在万科内部分享过,看以后有没有时间转换成帖子来和大家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