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上海国际化学校的家长们“冷暖自知”:
一方面,
顶尖名校录取率最低仅3%,学生不得不靠越来越卷获得脱颖而出的优势
,“从小压榨孩子潜能”成了常态;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家长也越来越焦虑:
要回应这些问题,最适合的人选莫过于
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
。
协和教育总校长
上海市政协常委、科教专委会副主任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
在1个多小时的深度对话中,卢校长金句不断,对教育环境变化、家长焦虑问题都作出了回答,她说:
-
越是时代变化、“两条腿走路”,越不能过早把孩子逼到极致;
-
如果家长觉得投出去的钱,是要以钱的方式再反馈回来,那么怎么算都是亏的;
-
巨变时代,你得把孩子培养的“更像人”,才有机会生存;
-
国际教育的赛道很宽,千万不要回到“军备竞赛”的老路,把这条路越走越窄
……
■ 协和教育目前在全国有近40所幼儿园、10多所学校,在上海有9所。图为Pre-K至G12的升学路径
作为全国第一所提出并践行“中西融合”教育理念的民办校,
卢校长
曾说,“
协和
30年只做中西融合这一件事”。学校始终保持不跟风、不随波逐流、不以卷和激娃为方向,是国际化学校中的“一股清流”。
难怪在魔都家长圈中,协和一直保持着好口碑。“
国际化氛围浓郁,能平衡体制内和外、快乐和竞争力,学费还不畸高
”是家长们一致的看法。
而坚定初心的协和,在国际和体制内路径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就在上周末,协和古北传来好消息,一位有13年协和就读经历的高三学生获得了
芝加哥大学ED0轮次的offer
,提前锁定了2025Fall的录取!
协和总校长卢慧文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写到:这是我当年在协和浦东校区工作时,为PR班亲手招进来的小娃娃,浦东5年——虹桥1年——古北7年,一路坚定的协和宝贝。
而2024届协和古北、教科、万源、浦东、青浦、无锡等校区的毕业生已经奔赴哥大、芝大、
牛津、剑桥、英国
G5
、多大
等世界顶尖学府深造。创立30年至今,协和把上千名毕业生送入斯坦福、康奈尔、达特茅斯、布朗、西北以及牛剑等顶级名校。
协和还是魔都第一个集齐IB、美高AP、A Level、加拿大BC等主流国际课程的国际化双语学校。
今年协和教科中考700分以上的学生有9位,最高分达720.5分,四校(及分校)录取有15人!协和尚音初中部、万源先锋班的中考成绩常年排在闵行区的前列。协和的毕业生之后参加高考,也早已是清北复交全覆盖。
左手牛剑藤,右手700+,协和的学生实现了体制内外都能双向转轨、两条腿走路。关键是整个过程,卢校长一直强调协和的“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关注和珍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长最需要的各种资源”。
她感叹:
协和不掐尖、不抢跑、不提前压榨孩子的潜能,而是坚持以五育并举的过程为每一位普通孩子争取最优的升学结果。这本是每一所学校的应有之义,但现在却成了大家表扬协和的理由。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由于不过早消耗孩子的自驱力和能量,所以协和的毕业生后劲很足,除了在本科申请阶段斩获藤校牛剑G5等世界顶级名校,在研究生阶段更多的学生拿下了
“哈耶普斯麻”大满贯
!
此前,在上海教育生态的每个关键点,“爸爸真棒”都会请教卢慧文校长:
而2024年的今天,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家长到底该如何进行“体制内外双向转轨”和“多通道升学”?于是我们又一次找到卢慧文校长指点迷津。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最近,协和的中小学
和幼儿园
纷纷发布了
开放日
,
具体时间/报名方法
大家可以
扫码报名及咨询
↓↓
“两条腿走路,不能过早把孩子逼到极致”
前不久,我看到新东方的一份《2024-2025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有几个数据触目惊心:
报告显示,2024年国际学校及国际部学生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28.96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177万元,平均年收入下降了1/3!由此可见,支撑起国际教育行业的家长群体收入,整体是在缩水的。
但与此同时,尽管家庭年收入有所下降,家长对国际教育的支出却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可见家长普遍认可国际教育,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较大。
越是经济下行,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就越高,既希望孩子获得优秀的学术结果,保留国内升学的可能性;又想有一个“五育并举”的过程,全面发展,将来申请海外名校。
而协和30年来一直致力于
“融合中西,和谐发展“
,始终关注“育人”本质,到今天我认为要更好地实现“多通道”发展和升学、“体制内外双向转轨”,关键一点是:
不要过早地把孩子逼到极致。
很多家长有一个
误区
,认为“两条腿走路”就是给孩子做“叠加”:拿顶尖公立学校的卷子给孩子补数学,用头部外籍学校的英文题补英文,
两边都想把孩子“逼”到极致,其实大部分孩子是承受不住的。
“两条腿走路”一定做不到“单条腿”走路的极致,但小学初中学科的整体知识容量没有那么大,孩子哪怕有A、有B甚至偶尔冒个C也没问题,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拼命上学科难度,而是培养
孩子的内驱力和学习品质。
如果孩子在小初阶段有
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无论将来学什么,都能学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如果没有,小时候家长还能“逼”一下,到了初中,缺乏内驱力的孩子不仅“逼”不出来,遇到青春期,还会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挑战。
而在协和校园,无论你走到哪儿,能感受到协和孩子的自信阳光,甚至有点over-confident;协和的孩子们都很爱上学,每天有自己满满的学习、活动计划。
30年来成千上万名协和娃让我相信,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成熟和开窍的节奏不同,需要耐心等待。
与其为小孩子设定一个“爬藤计划”,还不如顺应他们自身的发展节奏。
所以协和一直有一个核心的特点,就是
坚持“长期主义”
,幼小初高16年一贯制的教育过程,给孩子播下长期、全面发展的种子,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可能有快有慢,但一直是一个上升的趋势。
终究在某个节点上,孩子会体现出
自我发展的觉醒
。
一路奔赴哥大、多大…
“教育长期主义”培养出来的
协和娃究竟什么样?
那么“长期主义”熏陶下培养出来“自我觉醒”的协和娃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分享两个学生的故事。
一位是协和古北今年的毕业生Ashling,她拿到了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专业、帝国理工、
UCLA
等顶尖名校的录取,现在已在哥大就读。而她的同学则奔赴牛剑、芝大等海外大学。
Ashling在协和一待就是16年!小时候在海富幼儿园,小学初中在协和虹桥,高中在协和古北读IB,可以说完全是协和自己培养的孩子。
■左:
海富幼儿园;右:
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协和虹桥);下:
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协和古北)
老师对她的评价是:聪明且情商高,体现在她不仅
学术卓越
,IB预估分是45分满分,获得过剑桥卓越学子奖、英国化学奥赛金奖、英国数学奥赛卓越奖、英国物理奥赛金奖等奖项;同时还
全面发展
,活跃在学校的各种舞台。
Ashling曾说,自己在协和古北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参加学校社团、探索学校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参与模拟联合国、负责学校体育新闻社团“灰熊电视台”、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和主持学校各类活动等。
作为爱尔兰和中国混血儿,Ashling不仅能说流利的中英语,还在IB阶段选修了一门德语。她说,协和的多元价值观、对各种文化和视野融合的注重,深深塑造和影响了她。
另一位是协和教科的毕业生Sammy,他从协和的“精英园”绿世界幼儿园起步,到虹桥,再到教科,协和整整陪伴了他15年。
今年Sammy拿到了
多伦多大学最牛的罗德曼商学院,以及英属哥伦比亚、爱丁堡
等英加一流大学的offer。
■
Sammy
在协和教科的三年,Sammy
一路从小队员成长为
飞盘社的社长,还做过模拟联合国的社长,参加过IVEY商业案例竞赛,并获得“全球最佳公民奖”和“最佳辩手奖”,也站上过每个学期Honor roll的领奖台。
Sammy说自己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而协和教科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培养了他辩证思考的习惯,让他越来越敢于大胆表达自我。
■ 左:绿世界幼儿园;右: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协和教科)
教科的Leadership(领导力)课程,给了他很多机会去组织和策划学校的活动,比如社团展、Terry Fox公益慈善跑等。从设计活动海报,到租赁设备,准备计划和活动当日的管理,都是由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的,极大地锻炼了他的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这些从协和一路上来的学生之外,还有中途从其他民办、公办学校转入协和的学生,他们同样通过协和的培养收获了自由全面成长和优秀的升学结果,并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发展的方向。
👇👇最近,协和的中小学
和幼儿园
纷纷发布了
开放日
,
具体时间/报名方法
大家可以
扫码报名及咨询
↓↓
课程创新,
竟然要大力推广“劳动”课?
为了让孩子们“两条腿走路”走得更好,这几年协和这艘“大船”也在不断创新升级。
比如创校已经12年的
协和万源校区
,下一阶段会在小初高大力推进这两个领域,分别是:
STEM和劳动。
STEM很好理解,我们将面对人工智能的时代,而STEM会帮学生更好地驾驭AI。而为什么要强调劳动?是希望孩子们不被机器所控制,帮助他们有自理能力、有照顾身边人的能力。
劳动本身就是PBL项目式学习,特别是公益劳动,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方面
提升孩子们的科技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让孩子接地气、爱劳动、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打造协和万源学生12年的成长路径。
又比如
协和浦东,
办学16年以来,一直在做课程创新。
全新的
EWU
进阶型融合课程,
融合了国家的新课程新教材,并在英语方面做了特别加强。它设计了
综合理工和综合人文
,作为两大跨学科领域贯穿小初高,提升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协和浦东高中还有“精英课程”,帮助学生做背景提升,尤其是为数理化生和人文领域的拔尖学生量身定制全球顶尖竞赛等项目。
为了配合学校迭代发展的课程需要,我们进行了设备的大力改造,对戏剧教室、多功能小剧场、学习资源中心做了升级,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活动场地一应俱全。同时,为了配合科学以及综合理工课程,增设了实验室。
还有协和2022年托管的一所公办初中——
协和培明
,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培明中学。
值得一提的是,协和培明是
上海教委允许的第一所“先行试点相对集中招收外国学生就读机制”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初心是为非中国大陆和国际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公办学校选项,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所公办学校能具备其他国际化学校的很多元素。
协和培明的学费只有协和体系内民办学校的一半,但提供的是几乎一样的高质量教育。在完成6-8年级的学业后,培明的学生可以升到任何其他协和学校的国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