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松江
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这里是松江区官方公众号,我们将在这里及时发布信息、服务民生、沟通交流,欢迎关注,共话松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2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崔永辉现场推进马銮湾新城片区建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松江

曾经的这些松江仓城老字号,每一家都有故事!

上海松江  · 公众号  ·  · 2021-01-14 09:16

正文

松江

老字号

Songjiang


仓城老字号史话(上)

陆良


松江是少有的并存过两座古城的城镇,它们分别是府城和仓城。仓城大致是指秀野桥西到祭江亭的区域,是当时松江运粮的“漕运”源头,也是松江最繁华的市井中心之一。娄县衙门曾经设在仓城,因而成为松江人文、特产的聚集地,也是展示松江历史文化名镇风貌的核心地区。当时松江府的漕仓见证了松江城市的演变发展,仓城地区至今还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一百多处,是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反映了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的历史风貌。

2020年6月重新修缮展示的仓城张氏米行

中山西路和市河平行,全长1500米左右,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最主要的商业大街,也是历史上松江古城“十里长街”的西段,大街当年的形态至今犹存。从历史角度来看,大仓桥周边可以说是我们松江的一块宝地。明代兴筑仓城,以仓储及米业为主的商业始已发展,大仓桥地区商铺林立,成为松江繁华的商业中心。明末清初,仓桥附近商业最盛,南北杂货店、鱼行肉庄、茶肆酒楼、旅馆、药店、煤炭店、典当行等夹街排列,几无隙地。每日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交易十分活跃,是其时松江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松江人烟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清代,秀塘桥及王家滩一带商业兴盛, 米业集中于秀野桥、仓桥及跨塘桥南北河沿,秀南街成为当时最繁华的街区之一 。除米业外,还有烟酒杂货、 棉布、茶馆、旅馆、饭店、眼镜店和古董店等。据涵秋《娱萱室随笔》载, 道光至咸丰年间,仓城内外“凡寻日常之需,耳目玩好之品,皆左宜右有,无虞缺之者。”

修缮后的徐氏当铺(沈彤 摄)

清末, 秀野桥滩、仓桥滩及跨塘桥滩“三滩”米业盛景不衰,个体、私营米行及米厂沿滩绵延林立,松江三分之二的米行开设于此,有数十家之多 ;买卖转运粮食来往不绝。民国初期,秀野桥滩已发展成地货、水产集散地, 有曹正盛、源顺利、恒正协、协成义、协大昌、源太兴、张公和、张顺记等8家地货水产行 ,从业人员百余人。其中百年老行 曹正盛 规模最大,专营水产。货源除本地出产的白鱼、青鱼、鲤鱼、草鱼、四鳃鲈鱼外,还有洞庭湖的活虾、金山嘴的马鲛鱼、鲳鱼、大黄鱼、海蜇头等。每天到秀野桥滩批货的鱼贩约五六百人,逢鱼汛则人数更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仓桥一带又逐渐成了商业中心,有南北杂货、烟酒粮食、棉布百货、香烛锡箔、中西药材、酱酒糟坊等近百家,跨塘桥西滩至大仓桥南北滩有米行、橹行、芦席行、水产水果行二十余家,从业人员二百余人。但仓城地区历史上当铺较少,前几年修复的位于仓桥老街的 徐氏当铺 有156年的历史,曾 是秀野桥以西唯一一家当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