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eLens
We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WeLens

40年前,波斯小青年亲手干掉了自己与下一代的未来

WeLens  · 公众号  ·  · 2019-10-15 19: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周在伊朗, 有3500名女性球迷,40年来,第一次被允许独自进入体育场观看球赛。

是的,40年,从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算起。伊朗从那时开始在公共场合实行性别隔离。

禁令之下,有时连转播国际比赛时,如果出现女球迷的镜头,也会被替换掉。 政府的理由是:为了保障女性的安全。


萨哈


这次改变,与一个29岁女孩萨哈的自焚抗议有关。

今年3月,为了看自己支持的德黑兰独立队比赛,萨哈女扮男装混入球场。

这也是多年以来,女性球迷最常用的“地下手段”。

贾法-帕纳西曾把这样的故事拍成了电影《越位》,获得了柏林银熊奖——自然,在伊朗被列为了禁片。


《越位》剧照

严格意义上说,从2005年后,也还是有女性能现场看球的,但得是出于政府的安排;精挑细选,一场只有几十或几百个名额;要提前两小时入场,坐在特定席位上,以和男性球迷避开。没有资格的女孩,只能采取冒险的手段。


去年世界杯观众席上出现支持伊朗女性进入球场的标语



这一次,萨哈很不幸被发现并遭逮捕。 9月2日,伊斯兰革命法院以“不戴头巾、侮辱政府官员”等多项罪名对她起诉。

在得知自己可能被判处半年至两年徒刑后,萨哈愤怒地点燃了自己。一周后,因为伤势过重离开人世。



萨哈的抗争虽然激烈,也在国内获得了大量支持,但伊朗政府并没有打算妥协。 他们把萨哈的父亲和妹妹请到国家电视台,在电视镜头前说他们支持政府,说是萨哈自己有精神病和自杀倾向。

但政府没办法压制国际舆论的抗议。


萨哈 在网上被称作“蓝色女孩” ,因为她被捕时穿着蓝色的球衣。

意大利罗马队把队徽下半截从红改蓝作为头像,以纪念这个勇敢的女孩。

后来,国际足联也站了出来,警告伊朗说,如果继续禁止女性现场看球,就把伊朗剔出国际足联。

据分析,这个声明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伊朗球迷众多,也是强队,足球很能凝聚爱国热情,所以,如果足球因为政府原因被踢出国际比赛,球迷的怒火说不定会烧出什么果子来。


女球迷坐席区周围,被围上铁丝网


最后,3500名女性被允许进入球场——而这个球场能容纳10万人。

女性观赛区四周还设置了铁丝网,也不允许有女性摄影师入内,以避免她们的镜头偏向女球迷。

政府宣传说,这是本就准备好给予女性的福利,而不是出于什么国际压力。

但一些保守派,仍在批评政府的这一举动是丧权辱国。

在去年的世界杯上,少数伊朗女球迷曾被允许到现场,并摘下面纱,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和祝福。但回到国内,她们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责骂。

总检察长就公开批评说:“她们在球场载歌载舞,简直让我们蒙羞,不但侮辱先烈,更出卖了伊斯兰革命。”


伊斯兰革命就是发生在1979年。在那之前,伊朗女性不仅可以看球,也不需头戴纱巾,是当时世界上最包容开放的国家之一。



这么激烈的变化,为何会发生,下文的解读仅供参考:




▴伊斯兰教认为,女性头发会让老爷们产生邪恶的想法,所以必须包裹起来。很多伊朗姑娘对此十分厌恶,她们只是象征性的戴上头巾,来应对宗教警察而已。



▾演唱者:Pouran 伊朗著名女歌手


|


初到德黑兰,在途经机场通往市内的道路旁,涂鸦在楼体上的巨幅反美海报 DOWN WITH THE USA 清晰可见,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 “美国佬!你别吹牛逼,爷早晚弄死你!”



从1979年伊斯兰大革命后,长期的制裁与被孤立,使得这个国家并未与国际金融接轨,所以在伊朗只能使用现金交易。


这些年 伊朗里亚尔 不断贬值,几万一张的大票子,让早已习惯了百元大钞的自己瞬间变成了“有钱人”。



虽然政府采取了适当的开放措施,但事实证明政教合一的体制已很难再掌控年轻人的思想。 很多人都觉得 “我们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是他们的神,不是我们的!”

小青年们已完全无法理解40年前自己爹娘们搞的那场革命... ...




|


老“粪青”的觉醒
今年59岁的萨内伊老头,住在德黑兰南城的贫民区。1978年,20岁的他加入了 伊斯兰大革命 的滚滚洪流。革命中的萨内伊表现积极,在宗教神权派的带领下,他撕碎国王照片、砸烂宪政派报社,殴打游行妇女、袭击共产党人、焚烧美国国旗、是令四方敌人颤抖的 神勇小将


1981年,萨内伊响应宗教领袖号召参加了 “两伊战争” 。期间,老伙计的左腿被直接炸飞,留下了终身残疾。战后政府发给他一笔补助金,他靠贩卖一些我天朝商品为生。


随着物价飞涨,年老的萨内伊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神勇,他现在关心的只有女儿自己的纳菲西。纳菲西是个漂亮姑娘,她钟爱西方的服装设计,十分反感宗教对女性的束博。


2017年的一天,宗教警察突然出现在萨内伊家,他们说纳菲西非法参加反宗教游行,还偷偷将自己不戴头巾、穿着短袖的照片发到西方网站,要拘捕调查一下她是否与外部反动势力相勾结... ...


听到这,萨内伊老头愤怒了,他对警察咆哮道: “去你大爷的! 收起你们这些说辞吧!我特么告诉你!伊斯兰大革命期间,老子殴打共产党人,就说他们是苏联间谍!殴打宪政党人,就说他们是美国走狗!这扣帽子一套都是我用过的了!你们抓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只是对失业与物价上涨表达一点不满而已,压根就特么没有什么外部势力!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嘛!”


警察们是不会理睬眼前这个屌丝瘸子的,他们直接带走了纳菲西... ...


这些年来,萨内伊一直在思索:自己当初是不是做错了些什么?原本一场推翻国王专制、为了过上好日子的革命,却以一个 政教合一 神权国家 而收场... ...这特么究竟是怎么了?



|


“白色革命”
1963年,伊朗国王 礼萨·巴列维 开启了通往现代化的 “白色革命” 。不可否认,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确实加快了伊朗经济、教育、女性权利、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但巴列维毕竟是个智商有限的独裁者,受70年代通货膨胀与腐败的影响,社会失业率严重,贫富差距加大。 左翼共产 宪政自由派 开始不断示威抗议。


同时,没收宗教阶层土地与世俗化的社会革新,让国内伊斯兰教十分不爽!阿訇们批判巴列维是 危险、腐朽、堕落 西方傀儡 (光是给予女性平等权这一条即可视为大逆不道)。 享有极高声望的宗教人物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直接叫骂国王 “卑鄙可耻”+“美国走狗”。



1971年,巴列维举行了“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之后他又将伊朗历法,由伊斯兰历改为波斯历。这种去伊斯兰化的行为让阿訇们暴跳如雷!


▾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现场


(巴列维整了个大排场,士兵服饰全部根据波斯利斯的考古发现仿制。 他希望以此传达出“我们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削弱伊斯兰教的影响力)




|


“黑色革命”
1977年10月,国内矛盾终于爆发。宗教学生率先发难,一系列大规模抗议开始了。



1978年8月,伊朗阿巴丹一座影院发生火灾,烧死400多人,伊斯兰宗教势力叫嚣是政府派人干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受到蛊惑,抗议人群高喊巴列维有罪!烧死他!


▾焚烧国王画像


事后已经证明,是伊斯兰教徒自己放的火(他们觉得电影院是西方堕落文化的产物),但无论政府出面怎么解释,老百姓都不再相信,这黑锅只能国王殿下自己背了... ...



巴列维虽然在花钱、敛钱、摆场面上是把好手,但要将他定位为 “残暴的独裁者” 他确实不够格,老伙计在镇压时表现的过于软蛋,他仍然希望通过谈判来摆平事态,要求军队保持克制。 这使得军方在镇压时变得缩手缩脚,严重动摇了军心。



1978年9月8日,黑色星期五,在德黑兰的一场示威中,军队鸣枪示警无效,终于朝继续前行的人群开火,造成89人死亡。已经流亡国外的霍梅尼开始大肆对外宣传政府屠杀了4000名平民... ...并以此号召拒绝谈判。





现在游行已经演变为暴乱,电影院、商场凡是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地方均遭到打、砸、抢、烧。英国佬、美国佬的大使馆也差点被扫荡。



1978年11月6日,巴列维在伊朗电视台发表讲话,对统治期间犯下的错误作出道歉,并保证开放党禁、打击腐败、创建民主联合政府。


但他的讲话除了让反对派觉得国王是个 “软弱的屌丝” 外,已没有意义。革命已经刹不住车了。



就连德黑兰大学那些受过教育年轻人也变得激进、狂热起来,学生推倒了国王雕像、兴奋地享受着革命带来的快感,在他们眼中似乎只要搞掉巴列维,好日子就能来... ...



▾军队 开始倒戈


1979年1月16日,自知无力回天的巴列维然后挥泪告别,永远离开了他的王国,君主制终结。得知消息的人民群锣鼓喧天庆祝国王滚蛋!


▾这些庆祝革命胜利的年轻人,
他们根本不知道随后将迎来什么... ...


▾这哥们在展示自己涂鸦过的国王照片


半个月后,流亡了14年的霍梅尼回到伊朗,数百万人欢迎他的归来。显然,他现在已经成了 “半神” 式的人物。


▾在法航机长的搀扶下,霍梅尼走下飞机



|


政教合一的国家诞生
巴列维跑路后,宪政派导人 巴赫蒂亚尔 组建了临时政府,他希望以民主方式选举,维护宪法。他们傻傻的认为霍梅尼对权利没啥兴趣。因为他曾公开对西方媒体多次表示: “什叶派宗教领袖不是要去统治别人”


"Personal desire, age, and my health do not allow me to personally have a role in running the country after the fall of the current system."
霍梅尼: “个人愿望,年龄,和我的健康,都不允许我在现行制度倒台后,在国家管理中发挥作用。” - 1978.11.07美联社采访


"I have repeatedly said that neither my desire nor my age nor my position allows me to govern."
霍梅尼: “我一再说过,我的愿望,年龄和地位都不能让我执政。” -  1978.11.08联合新闻社采访


"I don't want to have the power or the government in my hand; I am not interested in personal power."
霍梅尼: “我不想拥有权力或政府的掌控权,我对个人权力不感兴趣。” -  1978.11.16英国卫报采访

▾霍梅尼接受西方采访


老谋深算的霍梅尼很好地向外界隐藏了自己的意图!美国人与西方媒体在他面前都变得像傻子一样被牵着走。尤其是英国BBC,主动将他包装成一个 “不贪图权利、为人民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东方隐士” 。事后他们才发现,竟都被这个70岁的老头给耍了。


霍梅尼刚一回国夺权行动就开始了!他向昔日的队友宪政派临时政府发动圣战。1979年2月11日,临时政府瞬间被废,宪政派领导人 巴赫蒂亚尔 跑路法国。


▾宪政派领导人: 巴赫蒂亚尔

(流亡后,他一直投入反对霍梅尼的运动。1991年在巴黎遭到伊朗特工暗杀)



▾宗教团体攻打一处兵营

3月初霍梅尼公开宣称: “不要提'民主'这个词,这是西方那一套! "


▾一名支持宪政派的大娘,被宗教暴徒殴打


同年4月1日,霍梅尼象征性举行了公民投票,虽遭宪政派与左翼强烈反对,但法案仍被通过, 政教合一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诞生,他成为终身政治与宗教领袖。


在搞死反对派时, 霍梅尼 可不会像巴列维那么手软。他建立了绝对忠诚的 伊斯兰革命卫队 ,所有反对派遭疯狂扫荡。 伊朗共产党 控制的武装 人民圣战团体 被重点镇压(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这是宗教神权绝不能容忍的)。


▾11名反霍梅尼者在萨南达季机场被枪毙


大学与军队发起了清除异端行动,被认为思想西化、或共产信仰的老师与军人被开除。反对霍梅尼思想的报纸、杂志被查抄。示威、抗议者遭宗教暴徒殴打、处决与恐吓。


此刻,左翼共产与宪政派觉得自己简直成了 “笑话” 。他们赶走了一个所谓的 “暴君” ,却亲手迎来了一位不容置疑的 “神” ... ...


|


姑娘们的抗争
1979年3月,夺权之后的霍梅尼宣布废除巴列维时期给予妇女的 《女性家庭保护法》 。新法规定:政府女公务员须遵守伊斯兰着装要求;女性禁止成为法官;海滩、运动场所等需性别隔离;女孩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9岁; 已婚妇女严禁在普通学校上课等等。


▾右: 用波斯语与英语写着:“我们要平等!”


1个月前还在为革命胜利欢呼的女同胞们,瞬间傻眼了!她们觉得革命不但没有提高自己的权益,反而比巴列维时期还降低了N倍,简直让自己到退回了中世纪... ...


1979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10名女性在德黑兰发动了大规模抗议!她们天真以为霍梅尼会像前国王一样 “好搞定” ,但这回她们错了... ...


▾游行姑娘们灿烂的笑容


▾一位勇敢的大妈正和阿訇辩论


▾海报上写着: “女性解放才是社会的解放!”


▾左: 伊斯兰狂热分子向抗议女性投掷石块
(他们的标语写道:“问题不在于头巾,而在于美国的阴谋”)
▾右: 妇女同志打出波斯文标语:
(“所有形式的专政与反动行为都应受到谴责”)


游行抗议这种方式用来对付前国王还可以,但在面对强悍的伊斯兰神权时就显得不堪一击了... ...她们在第二天便被镇压下去... ...



|


革命后的伊朗
霍梅尼以“法基赫的监护”作为治国理念,对内不停镇压反对派,对外输出什叶派思想,使得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随后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让经济崩溃。

在面对民众的不满时,霍梅尼表示: “伊斯兰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在物质上有所提高,而是要传播伊斯兰的精神价值。” (意思就是:你们这帮俗人,不要一天到晚老想着吃好的、穿好的,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两伊战争
(号称“用最先进武器,打了场最原始的战争”)


如今,全球化已是趋势,一些伊朗人已经受够了对抗带来的封闭。宗教统治的壁垒也看似有可能被打破?


▾2009年,伊朗爆发绿色革命


▾2018年1月,勇敢的妹子在街上摘掉头巾

本文授权转载自20世纪研究所

(ID:twentieth_c_i)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