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SME(ID:SMELab)
从漫威诞生以来,一个个风格迥异的超级英雄逐渐开始霸占大小荧幕。
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蚂人,每一个角色拿出来都能单独拍上几部卖座的大电影。
而合在一起还能组个复仇者联盟,继续拯救世界。
各位漫威迷们都曾经为这群人中谁最厉害,而争得面红耳赤过。
毕竟有的靠高科技、有的靠后天变异、还有的靠超能力,想分出个胜负确实不容易。
但漫威中要说最厉害的还是被称为超级英雄村委会的——神盾局。
这个汇聚八方英雄的神盾局是整个漫威联盟背后的中坚力量,是政府为了应对付一切神秘力量而组建的机构。
如果没有神盾局管理,这些英雄还能捅多少篓子就不清楚了。
虽说神盾局把各路英雄治理得服服帖帖,但它最强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科技实力。
无论是美国队长无坚不挡的盾,还是钢铁侠胸口的方舟反应炉,都是神盾局的产物。
而神盾局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指挥中心——天空母舰,更是让漫威迷们叹为观止。
《复仇者联盟》中出现的天空母舰
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美国竟还真存在着一个现实版的“神盾局”——DARPA。
DARPA和神盾局一样,都是美国的政府机构,全名为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我们平时熟知的如互联网、Siri、AR、VR、GPS、无人机等的崛起都跟这个神秘组织脱离不了关系。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成立于1958年。
看年份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它应该跟美苏冷战有关。
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赶在了美国之前发射成功,这消息一出,美国人可以说是大跌下巴,说好的美国世界第一呢?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所以那个时代赋予DARPA的使命就是——“防止技术惊讶”。
换句话就是,DARPA要大力推进最前沿的科技,把目光放长远,着眼在未来军事竞争中取胜。
当别国沾沾自喜以为要搞出个大新闻时,美国可以波澜不惊地说一句“这东西,我玩儿剩的。”
虽说DARPA是名正言顺的政府机构,但是它生下来就和漫威“神盾局”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五角大楼的“神盾局”。
不管什么记者出马,都休想从DARPA中套到什么消息,大部分接受采访的都表示“咱能换个话题吗?”
但即便如此,DARPA那些已经公之于世的技术就足已让人惊叹。
例如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生活中的互联网,它的始祖就是DARPA用于军事研究上的信息共享的“阿帕网”(ARPANET)。
在GPS导航技术发明前,DARPA的TRANSIT导航就已经在为全美战舰提供导航服务。
而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是得益于这个组织在军事上的虚拟演习。
还有现在无人机技术的大爆发,也是因为它组织了一个国际的无人机驾驶挑战赛,刺激了万千科学家投身其中。
就连现在苹果手机的Siri和安卓手机的语音系统,都是来源于DARPA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的语音识别技术。
虽然列出了这么多真实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硬科技,但如果说只有这些“学院派”的技术,又怎对得起“现实版神盾局”的名号。
所以DARPA除了这些正儿八经的项目,还有各种黑科技,脑洞大到让人觉得简直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个组织的触角可谓延伸到科技的方方面面,几乎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不敢做。
如果说DARPA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技术惊讶”,那么它最名副其实的技术莫过于“隐形”战斗机的发明。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更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出现,美军空中的优势受到威胁,在越战中更是损失惨重。
那时美军都在寻求一种可以直接穿越敌方防空系统,直击核心目标,保障制空权的方法。
但是那时候单纯依靠提高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等性能,早已没办法应对日益强大的雷达技术。
F-117隐形战机
所以1973年,DARPA在“海弗兰”(Have Blue)计划中就首次提出“隐形战机”的概念。
在DARPA项目的带领下,臭鼬工厂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隐形战机F-117“夜鹰”。
由于难被肉眼、雷达、红外等探测系统发现,即使再先进的防空系统,对夜间行动的隐身战机也没辙。
EXACTO子弹示意图
我们常说,子弹不长眼睛,但在DARPA的子弹EXACTO上就不适用了。
它就像真长了眼睛一样,可以追击移动的目标。
DARPA网站上介绍到,EXACOTO子弹用的是一套“实时光学制导系统”,可以控制子弹改变轨迹飞向目标。
这种子弹弹头上装有的光学传感器,可以跟踪到所定位的目标。
而内置的微型计算机则可以接受传感器的信息,再通过子弹上的“鳍”(Fins)来改变轨迹。
EXACTO子弹的发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狙击手的命中率,还能减少天气、目标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扰。
EXACTO子弹试射
2015年的4月27日,DARPA就公布了一段试射视频。
在视频中,一位专业的狙击手用这种子弹瞄准移动的目标进行了7次试射,无一落下全都正中红心。
此外,还有一名第一次接触狙击步枪的小白,也同样能“一发入魂”地击中了运动靶。
看来制成在电影中追着目标,到天涯海角都不松口的子弹也不再是梦了。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个大热点。
自从李世石和AlphaGo这场“人机世纪大战”后,人们更是开始幻想未来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机器人大军反攻人类的情节。
然而现在,事实上大多数机器人是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在大多数机器人连站都还没站得稳时,DARPA资助研发的“大狗机器人”(big dong)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适应崎岖地形的机器人了。
顾名思义,大狗机器人和狗一样拥有4条灵活自如的腿。
它一改过去机器人行走缓慢、平衡感差的不足,不但跑得比博尔特快,还能对崎岖的地形做出各种姿态调整。
大狗机器人
它的体内装有特制的惯性测算单元,再配合身上大量的传感器,可以对地形和位置进行感知,完美实现了惊人的平衡性。
就算给狠狠的给它一脚,大狗的主动平衡性还是能让它屹立不倒,妥妥的“稳如狗”。
DARPA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脑洞够大,但是有时候脑洞太大也会产生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项目。
在大狗机器人之前,DARPA早在越南战争期间就开启过一个机器人项目,目的是设计出一种拥有“伺服机械腿”的巨型“机械象”。
它能够穿过南越复杂的丛林地形,为军队运送物资。
如果研制成功外形估计会和《星球大战》中“AT-AT”步行者战车一样
但是时任的DARPA局长认真的想了想,这个机械象果然是一个馊主意,毕竟运送物资用真大象就好啊!
不过幸好他马上制止了这个项目,还表示如果这个项目传出去“DARPA在国会建立的信誉都要被毁掉了”。
不过DARPA的“馊主意”可不止这一个,它失败的名单可以说是既长又怪。
早在美苏冷战期间,DARPA就曾为领先苏联,开展过一项鲜为人知的项目——精神力研究。
在DARPA的报告中就总结道“如果特异功能真的存在,苏联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方面肯定会领先于美国”。
斯大林的好友,苏联特异功能大师梅辛
因为苏联一向对心灵感应等有极大兴趣,称之为“生物通信”。
例如他们就曾尝试过在不依赖电子设备的条件下完成潜艇与岸上通讯,训练宇航员预测未来的超能力。
那时的美国已经被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吓得不浅,如果苏联还学会了“特异功能”美国人民小心脏肯定要受不了。
贯彻终极理念“防止技术惊讶”,DARPA竟真的花了好几百万美金用于特异功能的研究。
他们还试图招聘有心灵感应的特异功能者,来训练远程的间谍活动。
如果真的成功了,说不定世界某处真的存在着像“X战警”中泽维尔天才学校。
依然因为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DARPA还孵化出了一个比登月还疯狂的Argus计划。
目的是利用克里斯托菲洛斯效应(Christofilos Effec),在美国大气上层中建立一个特殊的场,全面防止突然来袭的导弹。
克里斯托菲洛斯效应:典型的核弹裂变时会产生大量β粒子或高能电子,克里斯托菲洛斯认为可以通过一个特定场将这些粒子捕获,导致原子离子化同时使β粒子速度减慢,从而达到拦截导弹的作用。
在古巴导弹危机千钧一发之际,DARPA无视核武器禁令,还是引爆了四枚核武器,为的就是测试这种大气核防御屏障是否有效。
当然种种测试结果都表明,这种防御系统根本完全不奏效。
除了效果不够强外,维持的时间也不够长,最多只能用来拦截一下小卫星。
除了会在一些军用硬件设备上大开脑洞外,DARPA还打算进军期货市场。
他们曾计划要推出一个网站FutureMap,鼓励大家像买彩票一样,匿名押注恐怖袭击、暗杀、中东政变的可能性。
此外,DARPA还特地发表了一份声明,内容大概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具有挖掘隐藏信息的能力,期货市场往往比专家预测还要准确,可以防止恐怖袭击。
虽然听起来没毛病,但许多议员都认为“这一理论存在道德上的缺陷”,“用纳税人的钱来建立恐怖主义彩票站简直让人厌恶”。
当然五角大楼也毫不犹豫地“枪毙”了这个项目,并称DARPA是“想象力过剩”。
Powered By Ideas
不过DARPA却表示毫不介意,毕竟这些如此冒险甚至连失败都是深深的融入到DARPA核心的文化。
也正是这种“脑洞大开”和“允许失败”的传统,让一个个革命性的新技术诞生。
科技在成真之前,都是科幻。
说不定哪一天,这些虚幻的想象,就跟互联网一样,悄然来到你我身边。
【 猜你想读】
▼
不制造卫星,只分析数据,获7870万美元融资,成为全球第一,这家卫星数据分析公司究竟凭什么?
推/荐/阅/读
▼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