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A股601390、H股0390)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1958年7月,前身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四桥梁工程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

【四桥周报】一周资讯扫描(7月13日至7月19日)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  · 公众号  ·  · 2024-07-19 16: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四桥周报

Newspaper

2024年7月19日

星期五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项目部

7月16日凌晨4时20分,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北沿江高铁崇明特大桥525号墩墩身浇筑完成,标志着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沪宁段站前V标崇明特大桥江苏段墩身全部完成。

崇明特大桥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站前V标重点工程,正线总长19.072千米,由24米/32米跨预制简支梁桥,577片预制箱梁,一座2台6线建设标准崇明车站和10座跨路、跨河大跨度节点桥梁组成。

崇明特大桥施工红线跨上海崇明区、江苏启东市两地。崇明特大桥(一分部)钻孔桩2141根,桥墩259座。其中江苏段钻孔桩376根,桥墩45座,目前钻孔桩、桥墩全部完成,已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孟庆虎 徐 帆)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部

7月18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部开展了“送清凉”慰问活动,项目经理刘幸福和党支部书记赵懿为连日来奋战在高温下的现场施工人员发放了矿泉水、牛奶等物品,并叮嘱施工人员合理安排作息,注意防暑降温,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凝心聚力,鼓足干劲,全力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谈秀萍 袁巧艳 余广华)




物流分公司

今年6月,物流分公司实现单月发运商品汽车8996台,7个光伏班列,均创下两项业务新高。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场内卷严重,物流分公司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加强与上游企业的合作,积极开拓业务渠道,在保有原上汽大众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上汽SMIL和一汽商品车铁路到达项目,增加了商品汽车业务量,同时提高了铁路取送效率;光伏业务方面,围绕客户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制定《光伏作业规范》,加强现场人员培训,保障发运时效,有效控制破损率,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为新业务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彭建浓)


(又讯) 7月9日,物流分公司联合浦镇站开展“感恩铁路,夏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为高温酷暑中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劳动者送去“清凉”与真情关怀,对浦镇站工作人员的倾力帮助、真诚服务表示由衷的感谢。(王鑫)


混凝土分公司

7月15日上午,混凝土分公司为史国宁和苗文华举办了退休欢送会。会上,分公司领导向两位职工表示诚挚的祝福,对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他们尽情享受美好幸福的退休生活。(刘灿)



防暑有“凉”策

大桥工地的栖客栈












































7月16日,烈日当空,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的工人们走进工地栖客栈擦把汗、喝杯水、抽支烟,休息片刻,成为一天中最惬意的事情。

高温天气期间,中铁大桥局沪渝蓉高铁V标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项目部设法为露天作业工人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合理安排作业计划,适当调整作业时间,室外作业基本安排在每天上午11时之前和下午3时以后。施工现场搭设凉棚和饮水点,备有足够的饮用水、凉茶及清凉油、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为一线施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防暑降温保障。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控制性节点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目前,南岸工地有600余名员工坚守工作岗位,他们用战高温、斗酷暑,用实际行动为沪渝蓉高铁建设贡献力量。(孟庆虎 戴翀 翟建军)



职工文苑

工地小菜园


清脆的黄瓜、碧绿的生菜、长长的豆角……在钢筋水泥的丛林深处,有这样一片不为人知的绿意盎然,那是中铁大桥局宿迁大道1标项目部的职工利用项目部空地精心打造的一个小菜园。在工作之余,职工亲手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当晨光初破晓,第一缕阳光洒在那一片片鲜嫩的叶子上,露珠闪烁,如同镶嵌在绿色织锦上的珍珠。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鸟儿的欢歌和微风轻拂的宁静。工地上的小菜园也成了让人心旷神怡的“秘密花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职工们播下希望,收获着健康与快乐。从翠绿的青菜到滚圆的冬瓜,从清脆的黄瓜到脆甜的羊角蜜,每一颗果实都承载着大家对生活的热爱。抬着成筐的蔬菜,职工开心地说:“采摘这么多自己亲手种植的新鲜无公害的蔬菜,太有成就感了。”

为管理好开心农场,项目部组织人员对菜地进行场地清理,有序完成了松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夯实基陇等准备工作,并播种适应驻地气候变化的时令蔬菜。从挖坑、种苗、覆土、浇水,职工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劳动中增添友谊。

“项目部就是我们的家,环境好了,吃得好了,心情也好了,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中铁大桥局的职工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应季蔬菜的相继收获,油菜、生菜、韭菜、黄瓜、豇豆、豆角等各类蔬菜成功地走上了职工的餐桌。享受着“自家菜园”种出的新鲜、优质、营养、方便、无公害绿色蔬菜,职工感到无比安心,特别幸福。

项目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爱心菜园”的建设,既丰富了职工的菜篮子,又降低了职工餐厅运营成本,更促进了公司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了“家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

(文:王冰婵 图:杜荣伟)


我的爷爷

满头银发,花白胡子,清瘦慈祥的脸上是纵横交错的皱纹,犀利的眼神,看到我立马变得那样的慈祥亲切,笑意盎然的脸如同秋日的暖阳,虽已年迈,走起路来却精神抖擞,这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年轻时是生产队长,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听长辈们说爷爷对生产队的考勤纪律管得很严,谁要是干活迟到或早退就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扣工分。为了提高生产队的产值和效益可没少得罪人。

爷爷还有一项绝活—精湛的木工手艺。

在我记事起,爷爷年岁有些老了,但还是经常会被乡邻们请去做木工活,打家具、装木头房子,做犁田用的犁。爷爷做出来的犁特别好用,精湛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特别有名。

在我几岁时,要是本村乡邻请他去做木工活,爷爷总是会把我带在身边,他在乡邻家里一丝不苟地干着木工活,让我在一旁玩耍。

适逢镇上农历三六九赶集,爷爷便会歇一天。那时,他会将我背在背上去赶集,买我最喜欢吃的裹有白芝麻的香气扑鼻的鸡脚杆糖。在街上,爷爷总是跟人不停地打着招呼,我则趴在爷爷背上开心地吃着鸡脚杆糖,好奇地不时打量着热闹的街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寒冬木屋里的火坑旁,炎热夏季的院子里,我经常偎依在爷爷身旁,他总会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还喜欢钓鱼。

夏天的傍晚,爷爷便会在菜园里挖好蚯蚓,拿着竹竿,腰上拴着竹芭笼,牵着我去小河边钓鱼。每当沉钩后,看到鱼线上下晃动时,便知道是鱼儿咬钩了,这时爷爷便会飞快地提起鱼竿,将鱼竿拉回到岸边取下鱼儿递给我。于是,我将鱼儿放进事先用手挖好的小水坑里,高兴地手舞足蹈。那时,没有之一,我觉得我一定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小朋友。

爷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所以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高朋满座,所有的亲戚这一天都会来给爷爷祝寿。那一天,家里总是热气腾腾、喜气洋洋。房子里飘荡着欢乐声,空气里弥漫着腊肉香。

在父母和爷爷的陪伴下,一晃,我中学毕业,考入了湖北省护士学校。

临行前,爷爷和父母总是担心:一个女孩子家从来没出过远门,好在镇上有几位老乡也在武汉上大学,可以一路护送我到学校。

爷爷也不知道从哪儿要到了安大庭伯父的地址。跟我说,到了武汉一定要去找安大庭大伯,他是武汉市汉口区四十三中校长。我想,爷爷一定是希望我在外地能得到伯父的照顾。

爷爷小时候家里弟兄五个,他排行老四,家里穷,所以当时爷爷就过继给安大庭伯父的爷爷安集成做儿子,原本就是一家人,都住在四合院里。安集成祖爷是当时的大盐商,家庭条件优渥。爷爷最起码在他家不愁吃不愁穿,在安大庭伯父小时候,爷爷经常照顾他。安大庭伯父在河龙上高中时,解放前那时还不曾有这样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那时爷爷经常要走上百里的路程,翻山越岭地去给他送米送菜。因此,他跟爷爷感情很好。安大庭伯父高中毕业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后来就留在了武汉。

直到护校毕业前夕,爷爷叮嘱父母在来信中让我按着地址去找伯父。思前想后,觉得直接去找伯父有些太唐突了。万一伯父不认我怎么办?于是我决定按照地址先给伯父写一封信再说。信虽然寄出,但我担心寄出的信肯定会石沉大海,伯父也许根本就收不到这封信,即便收到了也不一定来看我,反正我也不抱什么希望。

然而,就在二附院骨外科实习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带队老师突然叫我,说外面有人找。来到走廊,我看到一个戴着银框眼镜的六十岁左右的男士正打量着我,脑海中忽然一闪,会不会是伯父呢?然后伯父开口说你是安丹吧?伯父报了他的名字。

没想到这么快,我跟伯父见面了。伯父带我到楼下的一家餐馆吃饭,边吃饭边叙旧,伯父边问起老家的一些情况。边询问爷爷的身体状况,得知爷爷身体很健康,伯父很放心。伯父临走前带我去照相馆我们合了一张影,给我两百元钱,我不要,非要给我,还把他的电话号码给我了。暑假回到老家,爷爷听我说伯父去看我了,心里特别开心。

爷爷还有一个宝贝——一个漂亮的眼镜盒。

因为这个眼镜盒是堂姑家的大表哥送给他的。

大表哥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上班。有一次,大表哥回老家来村里看望外婆,大伙儿听说他回来了,都去四合院里看他,其实我们也都靠得很近,爷爷也去了。大表哥眼睛高度近视,总是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看到这么多亲人来看自己,他很高兴,一边说着话一边取出眼镜盒里的绒布,擦拭着镜片。站在边上的爷爷情不自禁地赞叹了一句“你的眼镜盒真好看”,大表哥立马就把眼镜盒递到爷爷手里说“四外公,您喜欢就送给您”。就这样,爷爷就有了这个宝贝,正好可以把他的老花镜放在宝贝盒里了。

假期回到家,爷爷小心翼翼地将眼镜盒从他自己亲手做的木头箱子里取出来,喜不自胜地给我看并告诉我眼镜盒的来历。只见黑色光亮的眼镜盒里是冰蓝色的细绒布,爷爷把它视若珍宝。

护校毕业后,我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上班,由于离家太远,所以平时难得回老家。但每一次假期,短暂的相聚总会让爷爷开心不已。参加工作两年后的一个傍晚,我突然收到了老家发来的一封电报——爷爷去世的信息。当我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时,很遗憾,爷爷已经下葬,留给我的只有满心的难过。

时光飞逝,一转眼,爷爷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爷爷的音容笑貌始终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儿时的点滴时常浮现在眼前,他对我的疼爱让我始终无法忘怀。(安丹)


编辑:崔   蕾

审核:王帮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