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
:东山精密、风华高科、立讯精密、科森科技、闻泰科技、蓝思科技、安洁科技、卓翼科技、长盈精密、劲胜智能、中颖电子、欧菲光、信维通信、欣旺达、合力泰、得润电子、德赛电池
光电
:利亚德、视源股份、三安光电、京东方、乾照光电、鸿利智汇、聚飞光电、洲明科技、佛山照明、光韵达
半导体
:环旭电子、汇顶科技、长川科技、北方华创、华天科技、长电科技、上海新阳、紫光国芯、国民技术、南大光电、东软载波
安防及智慧城市
:海康威视、汉威科技、大华股份
2
重点公司公告
【欧菲科技】公司监事会主席罗勇辉增持14700股,均价18.15/股;副总经理唐根初增持16000股,均价18.144/股。
【东山精密】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永刚部分股权质押:无限售流通股 2百万股;高管锁定股1500万股。
【长方集团】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邓子长先生和邓子华先生分别于近日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进行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购回。邓子长解除质押股数3657万股,占比22.01%;邓子华解除质押股数1527万股,占比34.18%.
【泰晶科技】湖北高和自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3月22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6.3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9968%。
【科力远】科力远集团和公司9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12,317,857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份的0.838%。
【光莆股份】晨创泰、达晨创瑞和达晨创恒,分别于2018年5月3日、4日,先后六次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合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的公司股票,合计减持了7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78%。
【湖北瀛通】黄晖先生于2018年5月7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以24.69元/股,共计买入了公司股份38,6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0315%。
【远望谷】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毕泰卡科技文化收购OEP Holdco 10 B.V.所持有的OEP 10 B.V.80%股权。
【艾华集团】215,625,000股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将于2018年5月15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
【璞泰来】公司承诺在披露投资者说明会召开情况公告及复牌公告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将于2018年5月9日(周三)开市起复牌。
3
行业新闻
1)微型金字塔纳米3D打印微型生物芯片
2)中韩科技结盟扩及存储器
3)再见了!这两种照明灯具即将退出欧盟历史舞台
4)印度消费者调查:LED使用率近一半 品牌依旧是首选
5)中国OLED产能与日俱增 将超越三星LG
6)聚焦微软开发者大会:5道杀手锏发力终端物联网
1)微型金字塔纳米3D打印微型生物芯片
制作生物芯片是研究疾病的关键技术,现在正在变得更容易一些。新的纳米印刷工艺使用镀金金字塔,LED光源和光化学反应,在单一生物芯片表面印刷比以往更多的有机材料。该技术使用一系列覆盖在金元素中并安装在原子力显微镜上的聚合物金字塔。这些大小为1平方厘米的阵列包含数以千计的小金字塔,并带有允许光线通过的孔,并确保光线仅通过芯片表面上的特定位置,将精致的有机物质固定在芯片表面而不会损坏它们。这样基于尖端的光刻的工艺,被广泛认为是利用纳米级3D打印有机材料的最佳方式。但在过去,它们受限于它们一次只能打印一种分子。现在纽约市立大学高级科学研究中心(ASRC)和亨特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正在使用微流控技术,即在分子水平上操纵流体,将所需化合物组合运送到生物芯片的指定位置上。然后,他们使用光化学反应,也就是光穿过前面所说的小金字塔。当光与分子反应时,它将它们粘附在芯片上。使用典型的光刻系统,光的能量会过载,破坏一些分子。但纽约市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光束光刻技术,光线被限制在一个小顶点内。这使得团队可以控制光线并保护已经印刷在生物芯片上的有机材料。ASRC纳米科学倡议组织和亨特学院化学系的副研究员Adam Braunschweig说,这种3D打印生物芯片方法将让科学家了解细胞和生物的驶上快车道。这是因为这项技术应该让研究疾病发展和解决其他生物难题(如检测生物恐怖主义药物)更容易和更有效。
2)
中韩科技结盟扩及存储器
中国京东方与韩国三星显示器深化面板结盟传出定案后,据了解,中、韩两国下一步将在官方政策力量支持下,将合作项目延伸至半导体,初期锁定存储器领域深化合作。
这意味未来中国与韩国将扩大双D(存储器、面板)结盟,对面板双虎群创、友达,以及南亚科、旺宏、华邦电等存储器厂,都将是考验。据韩系设备商消息指出,中国面板龙头京东方、韩国面板大厂三星显示在电视面板合作仅是第一步,京东方在官方支持下,以低于业界成本六成方式报价,向三星集团释出善意,同时为下一步中国、韩国半导体领域的深化合作打下基础。由于面板、半导体都是科技产业的重要战略领域,一线电子制造大厂皆相当关注相关讯息与后续发展,尤其在京东方确定将先以赔本方式生产,换取三星技术合作与出海口,对于台厂威胁需持续观察。业界也指出,在先前电视面板则主要从台资厂以及韩国厂商进口为主,因此一旦中、韩面板龙头深化结盟,中国面板厂将有望间接突破美国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壁垒。另在存储器部分,数据显示,由于美国企业过往五年所需存储器不断成长,过往86%主要仰赖从韩国、日资企业进口,因此中资企业与韩国等伙伴深化合作,将能绕开贸易战并去化产能。据透露,中国官方近期积极释出刺激存储器投资的补助政策,而中国的存储器IC设计公司兆易创新等也已与三星集团展开进一步合作接洽。近期兆易创新切入韩国三星智能机供应链以外,也向主要晶圆代工厂中芯投片逾1万片,较去年同期大增五倍。
3)
再见了!这两种照明灯具即将退出欧盟历史舞台
欧盟法规草案提出将在2020年前有效禁止卤钨灯和紧凑型荧光灯(CFL,即节能灯)作为光源。
作为《生态设计法律》审查的一部分,所有光源的最低效率要求为85流明每瓦,最大备用电源为0.5瓦,这些要求即将生效。由于标准卤钨灯的效率约为25流明/瓦,而带镇流器的紧凑型荧光灯只可达到60流明/瓦,所以这两项技术都将被新法规剔除。生态设计法通常被称为“灯泡禁令”,即逐步淘汰欧盟的低效光源。近年来,法律逐步禁止白炽灯光源,今年9月即将逐步淘汰非定向卤素灯泡,包括蜡烛、GLS(A50,A60白炽灯)、球体和高尔夫球形状在内。从市场上去除紧凑型荧光灯具有很高的象征性,因为紧凑型荧光灯在90年代代表环保型照明。但是,尽管紧凑型荧光灯在商业应用中不断渗透,但户主们却从未将其放在心上,许多人抱怨色温较低,启动时间较长。汞的存在也被认为是其致命的弱点,因为汞不环保。虽然很少有人会对节能灯的离开表示哀悼,但现场娱乐行业已经发起了一场反对消除卤钨灯的运动。这项运动由照明设计师协会推出,名为Save Stage Lighting(拯救舞台照明)。新法规的草案也提议回到以前使用可更换灯具的照明灯具。根据目前的措辞,灯具制造商将在2020年9月前要让光源可拆卸并可从灯具上更换。草案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应确保,本法规范围内的光源和单独的控制装置,最终用户可以轻易地去除,而不会造成永久的机械损伤。”这些建议如果通过的话,灯具制造工艺将受重大影响。
4)
印度消费者调查:LED使用率近一半 品牌依旧是首选
据印度Eletimes网站报道,Century LED在印度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和班加罗尔四个城市进行了消费者调查,希望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装饰空间灯光的购买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花费。
本次调查对15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大多数为25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68.6%,其次是36岁至45岁和46岁至55岁的年龄组,分别占16%和9.6%,最后是55年以上,仅占5.8%。消费者是随机选择的,不分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在这些受访者中,35.7%的人是自己买灯。有时候,买灯是父亲做决定,占到49.7%,剩余的是丈夫做决定,占到5.1%,女性买灯的比率占到9.5%。当被问到灯的能效时,大约82.2%的人提到LED灯泡。剩余15.3%和2.5%的人分别认为节能灯和荧光灯是最节能的。因此,可以观察到,这些受访者知道白炽灯泡不属于节能领域的范畴。根据这项调查,大约40.7%的受访者会根据能源消耗买灯。另一个考虑的参数是灯泡的寿命。约15.9%的人购买时会检查灯泡的寿命,10.8%的人购买时会检查灯泡的颜色,以选择暖光或冷光。另外的16%和10.8%会根据亮度和价格购买灯。只有4.5%的人更喜欢使用特定品牌的标签。除此之外,3%的人在选择灯泡时综合了上述因素。关于灯泡亮度,在购买灯泡时,53.5%的人看功率,23.6%的人看流明,16.6%的人不看,会听取店家的意见,6.4%的人会买跟现有灯泡亮度类似的。当被问及品牌偏好时,61.1%的人选择Phillips LED,29.3%的人选择Syska LED,1.9%的人选择Bajaj LED,剩余的选择其他品牌。在这些受访者中,48.4%准备用LED灯泡替换旧的照明系统,10.2%不在乎使用灯的类型,41.4%考虑未来会使用LED照明解决方案。
5)
中国OLED产能与日俱增 将超越三星LG
OLED技术无疑是显示产业下一个竞争点,向来在显示技术方面领先的韩国企业在OLED领域也做到了绝对领先地位。目前韩国两大面板厂Samsung Display与LG Display已经完全垄断中小尺寸以及大尺寸OLED面板,所有下游终端厂商都要依赖于这两家面板厂的屏幕供应。
随着O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取代液晶技术似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据了解,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413.6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16年的三倍。同时2019年OLED面板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3亿美元,超越液晶屏幕市场。在OLED技术的新一轮竞争当中,中国面板厂没有再重蹈液晶的覆辙,抢先布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京东方目前已经在四川成都和绵阳布局了2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其中成都线是中国第一条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2条量产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而绵阳的第6代柔性AMOLED也已经完成封顶,预计在2019年实现量产。近日又有消息传出,京东方将在重庆继续投资建设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2017年,全球新增了4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其中包括京东方的成都线,LG Display与天马的武汉线,三星的一条6代柔性OLED产线扩产。而在2018年~2020年期间,全球还将新增12条中小尺寸OLED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占据6条。可以说未来几年柔性OLED产能的增加主要来自三星和中国大陆面板厂,中国大陆将会成为除韩国之外OLED产能最大的国家。据悉,2022年后国产OLED屏幕市场规模将超越三星、LG等韩系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