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认为,被个体内化的姿态会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因为对于一个既定的组织或是社会群体中的所有个体来说,这些符号被赋予了相同的意义。
在在场而不交流这个情境中,当交流中的一方停止交流,低头玩手机的举动会使交流的另一方暂时停止和他的交流。其中一个关键要素是“低头玩手机”这个姿态的意义。当个体拿起手机时,这个姿态向互动的他人释放出一种信号,通过这个姿态把自己标志为暂时离场的人,有时候,人们通过低头发信息或把手机贴在耳边的姿态来标志他们暂时离场。
在传统的面对面互动情境中,作为互动姿态的身体姿态是始终处于面对面的人际压力和互动情境之下的。倾听他人,对他人做出倾听和回应的身体姿态,是面对面互动或者说交流的首要规范。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对方有接听电话、发送短信等暂时离场的情况时,如果没有道歉这一事先弥补策略,由于打破了这一规则,互动的另一方会认为对方的举止失礼,让人无法忍受。
那么,在移动网时代的面对面互动情境中,当玩手机的姿态被标志为暂时离场的符号,互动的另一方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F同学表示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对方出现分心接听电话或是玩手机的情景时,最初自己的情绪反应是愤怒。Y同学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
这种反应恰恰是传统的面对面互动情境中互动另一方最重要的互动规则带来的。而玩手机这种暂时离场的信号,标志着原来的这种互动规则被打破了。互动的另外一方会将玩手机理解为“缺场”的互动者的进场,作为互动的一方不如缺场的进场者重要。这种社会比较会带来强烈的认知失调,不适应甚至情绪上的负面反应比如尴尬,愤怒等情绪反应就会油然而生。在亲密关系中,这种由于比较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明显。
可见,当玩手机作为一种姿态标志出“暂时离场”的符号意义时,由于传统面对面互动的首要规范:互动另一方最重要的规则遭到破坏,互动另一方会通过社会比较,认为自己不如缺场互动的人重要,从而产生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