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锦缎  ·  宇树有点高攀不起了 ·  20 小时前  
知识产权界  ·  大疆招聘「中级知识产权管理岗(专利申请)」 ·  3 天前  
IPRdaily  ·  麦子家智享沙龙(北京站2025.2.2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银行业2025年展望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4-12-30 00:00

正文

2025年银行业面临的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双宽松,即宽货币,宽财政。 这是近15年来首次出现“双宽松”的环境。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将从往年的3%提升到4%以上,再加上不计入财政赤字的超长期国债,实际上政府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会更大。

双宽松对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增速和息差表现上。 除此之外衍生出来的影响包括对资产价格,债券市场,资产质量等的影响。这些影响如何影响特定银行的业绩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规模增长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时隔15年再次提出,明年货币增速肯定是超过今年的。回顾过去4年的M2增速,2021年9%,2022年10.8%,2023年9.7%,2024年11月是7.1%估计年底努力一下是7.5%。我看到某券商银行首席对于明年M2增速的预估是9.5%,依据是M2增速和名义GDP符合。对此, 我认为货币增速的评估应该再大胆一点。15年一次的宽松货币,超预期逆周期调节这么重量级的定调好歹M2增速也要上双吧。我倾向于明年全年M2增速是10.5%,且前低后高。

根据最近几年金监局的评估,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其规模增长通常要高于M2的增速。比如2023年M2增速9.7%,商业银行规模增长11%。所以, 个人评估明年整个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长至少可以达到11%。 其中大行的规模增长还会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估计,这也是政府急吼吼发特别国债给六大国有行定增的原因之一。 6大国有行里,只有工行和建行资本金比较富裕,剩下四个我只能呵呵哒。

净息差

宽松货币政策和超强逆周期调节的定调在前,经济工作会议中适时运用降准降息在后。 这就基本确定了明年央行下调7日逆回购利率和LPR利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剩下的悬念就是降几次,降多少,什么时候降。

个人倾向于2025年央行会分2-3次下调基准利率和LPR利率,总计40bps。最有可能的降息时点是一季度两会附近,三季度美国开始启动对中国加关税后。 自律存款和LPR下调会基本同步,幅度可能是40-50bps,力求在长周期内保持净息差相对平衡。但是,由于贷款存在重定价,而且很多贷款的重定价周期已经缩减到1个季度到半年。存款没有重定价的说法只能到期滚存的时候重定价。 这就会造成在降息周期内即便是净息差中性的策略,净息差也会先降后反弹。 所以,明年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估计还会保持下行。但是,下降的幅度较今年进一步放缓。

其他非息收入

其他非息收入中主要就是3大块: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债券买卖差价;3,汇兑损益。其中,汇兑损益和中美货币汇率有一定相关性。明年,中美汇率我的判断是双向波动,7.0~7.5之间。 汇兑损益和今年出现大幅变动的可能不大。

前面两项都和债市有关。 明年债市的判断依然是牛市,大概率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要从目前的1.7%左右降到1.5%左右。 不要看央行最近拉着商业银行开会让他们不要过度炒作债市。债市也出现过一段回调。但是,这些喊话是没用的。货币政策宽松,叠加目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资金涌向债市是无奈之举。而且, 明年的降息预期就如同债市的春药。流动性推动的牛市光靠喊话是压不下去的。

我记得前几个月央行也喊过一次话,当时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还在1.8%。央行喊话后债市确实跌了几天。但是2个月过去了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还不是跌到了1.7%,国债市场价格还不是再创新高?

所以,明年债市依然是牛市氛围,只不过明年的涨幅空间可能不如今年大。那么对应的银行的其他非息收入大概率还有增长,但是涨幅应该没有今年同比那么显著。

净手续费

银行的手续费有几部分组成:1,和大财富管理业务相关的比如:财管,资管和托管;2,和消费、金融活动相关的比如:银行卡手续费,清算结算手续费;3,和信贷有关的比如:信贷咨询费等。

明年的双宽松环境,有利于债市和资本市场走牛,所以大财富管理手续费应该表现好于今年;有利于存进居民消费和金融活动增加,所以银行卡手续费和清算结算手续费应该表现好于今年;有利于信贷投放所以咨询手续费也会表现较好。

管理费

预计明年各家银行的营运管理费还将处于严控压降状态,多数银行的营运管理费用会持平或者轻微负增长。

资产质量和信用减值

在双宽松的环境下,可以确定各家银行的对公信贷资产质量依然会保持下降或者低位。 毕竟对公贷款只要能够续贷都可以拖下去。而且,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出,地方政府化债快速推进,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和经营情况有望改善。

对于个人信贷资产质量需要取决于经济复苏的强度,社会失业率和薪酬情况。 理论上双宽松的经济环境应该能够带动就业情况改善,但是改善的确定性不如对公信贷那边。

虽然资产质量改善的概率较大,但是信用减值却未必会下降,反而有可能会增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