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这位老师跟学生、家长斗智斗勇还写成了书,值得每位老师学习! | 好书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3-19 10: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 “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好好的心情一大早就被态度粗鲁的家长破坏了?好好的集体出游,被不省心的学生们搞得心力交瘁?发过一次火从此班上气氛怪怪的,气已经消了却不知怎么缓和?


并不是只有我们的老师这么累,不论在哪里,“教师”都是个操心活儿,累心活儿,良心活儿。不但要跟教材、试卷打交道,更要跟人打交道。


本期好书推荐,中教君精选出一套教师用书,希望在这些好书的帮助下,各位老师无论跟教材还是跟学生、家长打交道,都能游刃有余。


先来看一下这套书↓↓↓


内容简介

【点击图片购买】


本书中美国罗恩·克拉克学校执行校长金·比尔登分享了她30年职业生涯中从初为人师遭遇到各种困难到成功创立学校,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介绍了给学生设置高期望值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如何欣赏与发现他人的独特才能,如何寻找到个人和职业生涯中的快乐。


【点击图片购买】


这本书收录了北京十一学校400多位教师研发、绘制的200多张“教育海报”,从实际问题和教育痛点出发,把“育人价值观”分解到“最小单位”,体现了可视化、可迁移、可操作的特点。萃取教育经验、解决真实教育问题,呈现了“不育人无法教书”的新境界。

【点击图片购买】


本书作者拥有30余年丰富教学经验。她从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创意作业、生命教育、专业成长等方面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书中处处透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读书笔记网 读者

教师难以吸引学生。老师怎么做才能够吸引学生呢?首先,自己作为课程资源。孙老师说“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自然要看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否灵活的驾驭教材,能否利用好当地资源完成教学任务······但往往忽略了‘我’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忽略了我们本身就是课程的建设者,课程的开发者”。孙老师讲血液时,以自己的血液为资源;讲学生的生长变化时,以自己孩子成长的照片为资源;讲生物与环境时,运用旅行时照片为资源等等,这种开发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自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点击图片购买】


本书详细介绍了2005——2016年多位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成长历程、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相处模式、课堂教学的特色等内容 ,集中展示了美国最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闪光之处,解密美国最优秀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点击图片购买】


这是一本详细剖析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课堂教学理念的书。作者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结合其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及教育科研经验,提出了在中国学校和课堂上“移植”佐藤学教学理念的具体建议,对于将日本教育家藤野学教育理念本土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怒溪镇某小学教师

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与学的秘密》,虽然是通过读佐 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而做 的笔记,但其见解却让人深思。也许这将成为许许多多教师 及学校的指路牌,指引着课堂改革前进的方向。

王春晓老师在本书最后所说:“学习的灵魂是独立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让我陷入了深深的 思考中,到底怎么做才能正真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呢?这将成 为我今后工作的方向。


与家长、学生间的矛盾如何复原?

摘自《学生教我做老师:罗恩·克拉克学校的成功秘密

我遇到一个不可理喻的家长!

各位老师还记得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样子吗,调皮的学生可没少给您找麻烦吧,您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承受过什么样的挫折,又是如何从挫折中复原,一直走到现在的呢?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吧!

粗鲁的菲尔茨先生

第一次见到菲尔茨先生时,我像花儿一样蔫了。他是杰西·菲尔茨的父亲。 杰西是我刚任教时的学生,焦躁粗鲁,个子不大,喜欢逞威风,他的话语很刺人,他那尖刻的辱骂让人毫无还手之力。


杰西的总是挑战着老师们。一天,他离开教室时喊了一名同学的绰号,于是我让他第二天放学后留堂。虽然他对这样的惩罚看起来不满意,但第二天他还是准时出现了。


规定的一小时留堂时间过去45分钟后, 一位体型彪悍、面带怒容的父亲站在了教室门口。 “老师在哪里?”他一路吼着。


“哦,菲尔茨先生,我是杰西的老师,见到你真好!”我伸出手想跟他握手,但他没理我。


你,是老师?看上去像个学生。你怎么惹我儿子了?


“嗯,菲尔茨先生,杰西使用了让人无法接受的语言,所以,根据学校的规定,他必须被处以留堂。”

“哟,听起来感觉你是在我面前挑我儿子的毛病。我儿子可是要去拿足球奖学金的,我不想让你毁了他的前程!”父亲在一边呵斥时,杰西在另一边坐着,脸上露出得意的狞笑。


我被骂得像Jell-O果冻一样,耐心地向他解释,“菲尔茨先生,你儿子好几次作业都没交。”


“我儿子明明做了作业。你的意思是他在说谎?”

“呃,不,先生。可是他除了要把作业做好之外,还得把作业交上来。我们在努力教会他独立且负责任。”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最后,菲尔茨先生愤愤不平地离开了。他们一走出楼门,我就冲进校长室, 正要歇斯底里地表达我的憎恨时,菲尔茨先生又站在了门口。


这次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为什么不弯下腰来?这样你们两个就可以踢我的屁股了。”


校长说:“你说什么?”


“我是说,你们没必要去找个警察来对付我,我只是被儿子弄得有点儿心烦意乱,真的非常对不起!”

可能是老天帮忙吧,也可能纯属运气好,菲尔茨先生正要离开的时候,一辆警车停在了校门口。


校长坚持对菲尔茨先生的道歉表示感谢,说他决不容忍对方以一种无礼的方式和老师说话,并支持我对菲尔茨先生儿子做出的处理决定,如果对方有想法,可以另找机会约谈。


“是,先生!”菲尔茨先生一边说,一边往门外逃去。


原来他只是一个困境中的男人

他离开后,我破涕为笑。 校长很亲切地安慰我,同时也告诉我,怎样才能不陷入这样的境地:菲尔茨先生进来对我骂骂咧咧时,我就该请他安排一个见面时间。让他站在那里,在他儿子面前对我大喊大叫,肯定是下下策。


那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后在路上碰到过杰西几次,我甚至和他有了交往。


有趣的是,我们在人生路上会多次遭遇某些人。 这件事过去整整十年后,我在本区另一所中学工作。暑假前,我正在把一些书装到箱子里,听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


“呃……你不是以前教过我儿子的老师吗?”


我抬头一看,菲尔茨先生站在了那儿。不过这一次他看起来好像没那么体型彪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伤。


“菲尔茨先生?我的天,你还好吧?”


“我还好,老师。我在这里,是给大楼做夏季维护的。”


“杰西怎么样了?”


“哦,想必他也很好。他在一家汽车铺里找到了好工作。那个足球奖学金看来是不可能拿到了。几年前,我和他妈离婚了—他和她住在一块儿。”

“哦,菲尔茨先生,代我问他好。”


“好的,老师。”他转身要离开,但在门口停了停说:“ 我上次对你说话态度恶劣,我向你道歉。


“别这样,菲尔茨先生,早就过去啦!”我们彼此笑笑。他离开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现在只觉得很同情这个处在困境中的男人。 我总算明白了,他无非是要他儿子过得好点,虽然他的行为有些不合适。

我发现,整件事中,我混杂了怨恨、窘迫和不安,而不是从中去学点儿什么,并轻松将之卸下。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对他人满怀愤怒,以至于把自己的本质一点点给腐蚀了。愤怒进行回应并不能让结果得到改善。我们应该宽恕对手,有时候甚至还要安慰对手,告诉他,事情已经过去了。


一次不愉快的旅行

孩子们的玩闹让我抓狂

去年冬天,杰夫·安德森资助我校六年级的孩子去犹他州的帕克城观光。 到了那儿的头天早上,我们装好滑雪板准备出发时,我病得很严重。因此,我只能整天待在床上,无法得到乐趣。


我对学生提了一个要求: “请让我好好睡一觉吧!大家安静一点儿。 ”我太愚蠢了,我怎么能指望他们会安静! 每一阵大笑都惹得我心里发火。更要命的是,要回亚特兰大时,我竟然病得无法同孩子们一起走,只能多待一天。


在学校,我们都喜欢教孩子要尊重别人的家,走的时候要记得收拾。因此, 当我看到学生因为兴奋把场地弄得乱七八糟时,我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拍了下来,回到学校后,我给他们看了这些照片,并公开表达了我的失望情绪。


学生们纷纷道歉,这让我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 毕竟快要放寒假了!正巧,放假后我接任八年级的教学了。


意想不到的歉意

两个月过去了,和往常一样,只要一看到六年级的孩子出现在过道里,我就会笑着拥抱他们。可有一天克拉克先生和那个班的孩子在一起,问他们最近怎么样时,很吃惊地听到不止一个孩子说: “我们希望比尔登老师不要再对我们在犹他州的行为愤愤不平了,一想到这件事,我们就觉得好不开心。”


“比尔登老师已经不生气了呀,你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他问。


“您瞧,她都不想再教我们了。”他们这样回答。


这两件事根本扯不到一块儿去,但是我的学生心里却“疙瘩”了整整两个月!罗恩告诉我这件事时,我都要伤心死了。 于是第二天,我去澄清了事实。


“嗨,各位,”我笑着说,“克拉克先生同我交流了一个信息,你们当中有些人还在担心我会对在犹他州发生的事耿耿于怀,以为我对此还在愤愤不平。”我看到有几个孩子含着泪点了点头。


“小家伙们,我可再没有想起过这件事了。因为你们想得不够周到,所以我就生气了。我很抓狂,我很情绪化。我可能不喜欢你们做的一些事,但这并不表示我不喜欢你们。很抱歉,我让大家有一种我不喜欢你们的感觉。”


显然, 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如果我再次提及这件事,我还是会指出学生乱丢垃圾这一毛病的。不过,我会告诉他们,既然这事已经说过了, 我们就该让它过去,就像桥下的流水一样。


如果你老是感到愤怒和不满,可能是因为你摆脱不了过去。也许你犯的错误很严重,可念念不忘曾经的痛苦,只会毁了你自己。


跟孩子学习,善于忘记痛苦

我女儿麦迪逊读幼儿园时,回到家总是闷闷不乐,她说她的小伙伴考特尼对她太刻薄了,指使她做这做那,还对她翻白眼。 我很担心—我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被一个小恶棍欺负,但我更希望麦迪逊能学着站起来保护自己。


于是,我教她如何说话,如何对付考特尼。她告诉我,考特尼让她“过得很惨”。可几周后,我很惊讶地收到了考特尼妈妈发来的邮件,问麦迪逊能否过去玩。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麦迪逊。她尖叫道:“我能去吗?这一定很好玩!”


“啊,你想去?”我糊涂了。


“我们现在是最好的朋友了。那我可以去了,是不是?”


唉,考特尼的确成了她小学阶段最好的一位朋友。让我吃惊的是,麦迪逊是怎么喜欢上考特尼的?


去年夏天,两个女孩又重新联络上了。她们坐在客厅里,咯咯地笑着回忆过去的事情。


当她们提起幼儿园的时候,我告诉考特尼,麦迪逊曾经说过她非常刻薄。考特尼笑了:“哦,金老师, 我那时候对她很不好啊!我真的真的对她很刻薄,可是,后来,我又决定成为她的朋友!”大家又笑了起来。 (准确地说,考特尼现在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


不知怎的,孩子们总是特别善于忘记痛苦,放弃怨恨。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从中吸取教训,然后,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课堂要点

我们不能心怀痛苦和怨恨。

别人对我们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愤怒失控了。 一定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也要学会放下,继续前行。

如果你要原谅别人,就要让他们相信,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孩子们往往更善于释怀过去,这一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家庭作业

做一份清单,列出那些让你无法释怀同时你又想将之留在过去的事情。将你从每一段经历中吸取的教训写下来。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做些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比如,将那些困扰你的事写在纸上,然后一把火烧掉,或者,将它们写到石头上,然后扔到湖里。

如果你曾错误地对待过别人,就请求他的原谅,哪怕这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如果对方不方便联系(譬如你原来的配偶现在又结婚了),那就写一张纸条吧,但不要把它寄出去,就当是一种象征性的做法吧。

要慷慨地给予他人谅解,即便他们并没有这样要求。解开他们因为你而存在的情感上的心结。


实习编辑 | 李丹

编辑 | 齐晓君

文章节选自《学生教我做老师:罗恩·克莱克学校的成功秘密》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