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迎来又一次的“太空漫步”,出舱实施紧急维修,总共用了2小时46分钟,成功更换了3天前出现故障的一个设备。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称,此次故障不会对任何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有美媒质疑称,美国航空航天局是在刻意轻描淡写宇航员出舱维修的危险性。
毕竟,太空环境十分恶劣,宇航员每次出舱,都面临很大的风险。
201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国际空间站不会按照原计划于2020年坠入太平洋,而是将再环绕地球飞行至少4年。据估计,美国自2021年至2024年4年间,每年需要耗资约30亿美元以维持国际空间站的运行。
自1998年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发射成功,截至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一些基础设施已经在轨运行了将近19年,不少设备都已经出现老化损伤的问题。梳理发现,国际空间站一直没能摆脱故障“干扰”,最近几年尤为频繁。
比如,此次出现故障的设备是空间站外两个被称为“多路复用器-多路分配器”的电脑继电箱中的一个,被装上还不到两个月时间,20日突然停止工作。今年5月,国际空间站上的第200次太空行走,首要任务目标也是移除一个旧的大型电子设备箱,不料其中一名宇航员遭遇泄漏故障。
此前,国际空间站还曾遭遇小型电力故障,供电的8条线路中有1条中断,但全新的部件却要等第二年才能送至国际空间站。此外,外部备用电脑故障、氨气系统故障、冷却循环系统故障等也都有发生。
虽然空间站大部分设备可在轨更换,但有一些非常精细复杂的操作,还需要由人来完成,这种情况在非正常情况频繁发生的维修业务中更为突出。
加之,舱外航天服的寿命也是很有限的,在使用若干次后就必须放弃。为了维持正常的国际空间站舱外维修与操作能力,还必须用货运飞船上载新的航天服替代。
然而,太空环境非常恶劣:没有气压,没有氧气,阳光下温度高达120℃,背阴处温度低于零下100℃,还有大量的宇宙辐射。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使用复杂的出舱活动设备,它包括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微型生命保障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等,以便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恶劣环境隔离开来,并向航天员提供一个能工作的环境。其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都可能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2015年11月,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开展出舱维修工作,任务开始时遭遇少量有毒液氨泄漏,好在他们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工作。此前,也有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因温控系统失灵或氧气瓶气压急剧下降等故障而紧急提前返回舱内。
有统计表明,随着空间站服役时间的延长,维修操作在驻站航天员每天工作的比重会逐渐增加。到了空间站寿命末期,航天员的相当大一部分精力将花费在每天对空间站的日常维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