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幕穿越者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预告 | 大讲堂艺术影院《游园惊梦》映后对谈 ·  6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预告 | 大讲堂艺术影院《游园惊梦》映后对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幕穿越者

这可能是在线票务平台最弱势的时候了

银幕穿越者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0-20 18:34

正文

这可能是在线票务平台最弱势的时候了。


好奇心日报 | 韩洪刚


原标题:两年前还意图颠覆市场的电影票务电商,如今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服务者”




两年前,9 月 22 日,美团 CEO 王兴宣布旗下的猫眼电影成为宁浩导演的新片《心花路放》的联合出品方,以及该电影的唯一在线预售平台。


从 9 月 15 号开始,一周时间,猫眼电影卖出去 100 万张《心花路放》电影票。10 月 3 日,电影票房突破 3.6 亿元,其中的 1.6 亿元票房由猫眼电影售出。


“猫眼电影要颠覆传统电影行业。”那时的媒体报道中,类似的言论并不鲜见,以至于八个月后,王兴特意发言表示,我们不颠覆电影,我们还是在服务电影。


但他也承认猫眼在改变电影,而且“这个改变是巨大的事实”。


那时候的猫眼,占了在线票务 70% 的份额。


但又过了一年,猫眼已经从美团分拆,控股方来自他们想着带来巨大改变的传统影视行业公司——光线。


而在淘票票近日举行的媒体内部沟通会上,淘票票拿自己的同门老大哥淘宝来类比自己现在的地位,“淘宝考虑的是必须先把这些商户解决好,考虑他们的盈利,把蛋糕做大做好才考虑自己赚钱的事……如果没有把蛋糕做大,做这个事情根本没有意义。”也正是出于这个角度,淘票票总裁原源说:“盈利是可耻的。”


这可能是在线票务平台最弱势的时候了。



淘票票


淘票票亏损了,而且亏了很多。


8 月 26 号,阿里影业发布半年报称,6 个月营收 2.573 亿元人民币;亏损 4.657 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先前的财务预警,亏损主要原因是“淘票票的市场推广支出”。根据阿里财报,在推广支出方面,阿里影业总共花费了 5.2 亿元。


淘票票总裁原源没有否认亏钱,但他还是纠正了这一说法,称并不是淘票票一家花掉了 5.2 亿,而是“包括整个阿里运营子公司,包括阿里影业资源自身、娱乐宝、衍生品等等这些东西”,淘票票只是“会占很大的比重”,而且“淘票票上半年投的电影《西游之三打白骨精》,《火锅英雄》都包含在了这部分费用里”。


《火锅英雄》是淘票票上半年投的电影之一


《三打白骨精》取得了 12 亿票房,而《火锅英雄》成了今年口碑最好的国产商业电影之一,原源言下之意显然是,这笔钱没有白花。


就最终的效果来看,钱确实没有白花。阿里影业方面称,淘票票目前市场占比已超过 20%,在线票务方面仅次于猫眼,位居第二。到今年 5 月,淘票票月活跃用户超过 2500 万人,相较于 2015 年 1 月的 147 万人增长了 17 倍。2015 年 1 月其单日最高出票量为 30000 张,2016 年的单日出票量最高已经达到 300 万张,一年多时间里增长了百倍。


2015 年,整个在线票务市场都在高速增长。2014 年的在线购票比例约为 30% ,而 2015 年在线购票占比达到 54.8%,而在 2016 年的大年初一,当日网票占比达到 83%。


不过,如果说先前烧钱,是为了利用票补来不断获取新用户,但如今,这些钱有了新的用途。


2016 年,电影行业总体增长放缓,从四月份直到现在,“票房负增长”屡屡被提及,在线票务平台今年有望达到 80% 的占有率,但这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很难继续增长,这时候的票务平台,只能向对手争夺份额,同时力保自己份额不失。


原源也承认,“整个互联网细分行业肯定是一个集中化的趋势,所有细分行业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哪怕如今剩下的四家(猫眼、淘票票、微票儿、糯米电影),也很可能继续整合。


因此,构筑更高的市场壁垒,成了不约而同的选择。


搭建电影市场壁垒的砖瓦自然是电影本身。今年以来,各个票务平台纷纷加快了往上游进军的速度。猫眼电影在独立之前,高调宣布自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盈利,在光线控股之后,也参与了一系列光线电影项目的宣发工作;微影在保底发行方面屡屡出手,根据微影内部人士的透露,微影的保底合作基本都没让片方吃亏,但自己收益很少;而淘票票除了《三打》和《火锅英雄》以外,还参与了暑期档《惊天魔盗团 2》、《寒战 2》等电影的宣发。


2016 年上半年票房成绩前 20 的国产影片中,有 16 部影片由单一平台或多平台联合发行。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宣传自己掌握了传统平台不具备的武器——至今依然处于概念阶段的“大数据”。


在理想情况下,电商平台通过各种产品,通过用户的交易、消费或者一些场景逐渐积累数据,通过不同角度能对用户进行画像,之后,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指导影院排片数量和时间,甚至可以影响电影内容制作,同时,也可以更加精准地影响消费者行为。


只是,如前所说,这些都只是“理想情况”。事实上,尽管各大平台一直在渲染自己的“大数据优势”,猫眼电影甚至曾经聘请数据科学家来指导这方面的工作,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没有比较好的整套平台和产品化的东西介入到整个环节,只能在不同的环节提高效率,也就是把舆情收集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做而已。


高科技距离现实依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票务平台依然倾向于选择比较传统的方式。除了以资本运作参与保底之外,电商依然在使用它们已经驾轻就熟的武器:票补。


先前的票补,目的主要是争夺用户。有人估算,2014 年前后,用猫眼来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约是 30 元,而美团本身获得新用户成本可能达到 100 元,这也是美团不惜成本推广猫眼的重要原因。


当电影票房称为宣发的常规手段


如今的票补,按照原源的说法,“已经成了宣发的常规手段”。


“票补政策是跟片方一起商定的。有些影片上影口碑特别棒,有一些粉丝电影前期不需要大量的票补,后期下滑的希望票补刺激市场。而有些影片市场内容是比较好的,但是可能宣发手段上不一样,每部影片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原源说。


换言之,以前电商平台和片方各自为战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为平台拉拢新用户,已经不再是票补的首要目的,“不管片方怎么想,自己去打票房这种模式已经没有了”。


电商平台一度被看做是传统电影行业的敌人而非朋友,认为他们会扰乱电影行业的秩序。不过如今,电商平台已经成为电影行业的一部分。


对电商更大的怨恨来自曾经,电商与院线的冲突远大于电商与片方的冲突。电商平台出现之前,院线的定价通常分两档:普通和会员。不同级别会员也会有一定的区分。团购电影票因为有种种使用限制——譬如不能购买某些场次的电影票,需要加价使用,同时,团购也能提高影院爆米花的收入,因此是电影院可以接受的补充。


但电商平台大肆票补,“9.9 元看大片”的活动一度成为常态,这几乎彻底破坏了电影院的会员体系。今年上海电影节上,曾茂军等国内院线巨头,在论坛上便痛斥电商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危害。


电商平台也想与影院“化敌为友”。


淘票票副总裁万里说:“票务平台更多是用互联网的能力帮助影城再上一个台阶。”


利用互联网的能力改造一切行业,这是互联网的野心。当互联网企业雄心勃勃进入影视行业时,“改造”成了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当然,原本电商是希望“颠覆”传统院线行业模式,但遭遇的阻力太多。


根据淘票票的想法,互联网可以全面帮助影院,“如果我们能够把互联网带进这个行业,有可能帮助影院用更轻的方式提高运营的这种能力。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工具给到影院,影院可以看到用户的全貌”。


按照他们设想的情景,影院可以从电商这里获得人口布局、观影规律、喜好等等,从而留住——淘票票副总裁用了一个互联网词汇——用户。


实际上,这件事情猫眼做过。猫眼曾经发布过针对电影院的软件,可以给予院线在排片、安排放映场次方面以指导。不过这套系统却并未真正推广起来,有院线方面表示,自己并不想太过借重猫眼的渠道,也不想把自己的经营数据交给猫眼。



猫眼已经在开始布局数据服务


而数据,可能是未来电商平台的盈利渠道。当电商平台足够深入电影各个环节,能够提供更为多样的服务时,电商平台便能够积累足够的数据,利用这一些数据,电商平台便可以为各个服务提供这样一个数据解决方案,并借此来盈利。


也正因此,票务平台除了卖电影票之外,也在平台上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当单纯依靠卖票获得新用户带来的增长已经过于稳定的时候,媒体和社区成了另外一条途径。原源说:“淘票票慢慢在往媒体方向走。”而猫眼电影从去年秋天开始,已经开始加强自己的媒体属性,微票儿也悄然加了一个“发现”按钮,里面是各种新片消息。


在时光网看电影新闻,在票务网站买票,在豆瓣评分。这是不少人形成的观影习惯,现在票务网站想要把这几项都收归到自己的平台上面——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新片消息,看完电影再回到这个平台上继续评分——猫眼还找来了一批专业影评人,效仿美国影评网站烂番茄,做了专业评分提供观影参考,借此增加自己的行业影响力。而淘票票还打算在自己平台上开放直播,用来直播电影发布会等内容。


不过,倘若整个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这些策略可能都要面对危机。


暑期档有一部影片,事先准备了票补,但因为电影表现远远不及预期,结果导致票补最后没能花完,电影已经差不多下线了。


市场环境不好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内容不好,尤其是有能力引爆市场的电影口碑太低,导致整个市场大盘趋冷。面对这样的市场大盘,“9.9 元看大片”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其实几乎无关紧要。


被神话的线上发行也抵不过片子质量不佳


面对这样的市场,票务平台几乎无能为力。曾经被神话的线上发行,也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一个例子是,猫眼和微影联合参与发行的《梦想合伙人》,最终票房依然惨淡,而核心原因很简单——电影太难看。


目前来看,票务平台没有能力解决“电影太难看”这个问题。它们没有能力改造整个市场。


如果把电影市场看做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那么改变市场可能的外部力量包括技术、新市场和资本。票务网站曾经想的“颠覆”,底气便是依靠互联网的新技术,能够为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市场。


在没有电影院的地方,哪怕“免费观影”也吸引不到观众。渠道增加了电影这一内容的到达率,而内容是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决定因素。票务平台依靠的技术,他们带来的市场,本身只是把潜在的市场更快地发掘出来,而没有扩展新的消费市场,也没有生产新的内容,作为渠道,也只是卖票的渠道,而非内容的渠道。就本质而言,票务平台是电影行业的一个环节而已,而且是没有掌握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的环节。


如今的电商网站,正在越来越多地迎合这个市场。无论是参与保底发行,协商票补策略,还是发展媒体,积累数据,提供服务,他们确然不再是曾经雄心勃勃的“颠覆者”,而是成了“服务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