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广播剧系列 ...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99.9%的男人都不懂,女人的“月子仇”为啥 ... ·  3 天前  
丁香妈妈  ·  3 ... ·  4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40岁后简直不要“太香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警惕!宝宝公园玩耍后险些瘫痪,只因被“小虫”咬了一口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6-15 20:00

正文

一到夏天,关于“蜱虫”咬人的新闻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这“小小虫子”却具有惊人的杀伤力。 近日,美国一名女童也因为蜱虫险些瘫痪了,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6月6日,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一名5岁的小女孩Kailyn Griffin,突然出现无法站立、行走的情况,她努力想要站起来,却无法做到,说话也很困难,她的妈妈Jessica Griffin说,就在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去看棒球比赛时,女儿还好好的呢。她以为女儿是早上起床困难,或者是身体还没苏醒,直到她在Kailyn的马尾辫里发现了一只小虫子。随后她把这只虫子和Kailyn一起送到了医院,医生告诉格她,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称为蜱麻痹。


Jessica Griffin在Facebook上写道:“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已经将其判定为蜱麻痹!请检查你的孩子身上是否也有蜱虫!这种病在儿童中比在成人中更常见!不要掉以轻心!”

由于急着暂未联系上Jessica Griffin,目前还不清楚她的女儿是在哪里或什么时候感染了这种蜱虫,也不清楚它在她身上存在了多长时间。


蜱麻痹是由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引起的,蜱虫吸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会在叮咬后5-7天出现,表现为疲劳、麻木,越来越难以移动,始于腿部,然后蔓延至上肢。到后期阶段,患者的脸或舌头都不能动。如果不采取行动,毒素最终会使人无法呼吸,导致呼吸衰竭。蜱瘫痪容易在动物身上出现,因为动物无法自己检查是否身上有蜱虫。一些小孩也容易遭蜱瘫痪,尤其是女孩,因为蜱虫容易藏在长发中。但只要除去蜱后,蜱瘫痪可迅速逆转。

目前,Kailyn Griffin已经恢复正常,在她妈妈发布的最新一张照片显示,她就要出院了。

连日来阴雨绵绵,而黄梅季节也即将到来,正是各种虫子猖獗活动之时,小虫频繁的伤人,让宝妈们每天都过得惴惴不安,但是对付它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收下这份“防毒记”——


“蜱虫”究竟是何方神圣?


蜱虫又叫壁虱、草爬子、草别子、狗豆子,它其实是蜘蛛的亲戚,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的动物。蜱虫分布极广,遍及全球,目前共发现了800多种。它身体扁平,是一种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吸血类小虫,在不吸血时比芝麻略大,一旦叮人吸血,虫体膨胀可变为原来的数倍到数十倍大小。大多数的蜱虫喜欢在春、夏、秋季活动,随着气温升高,开始进入活跃期,尤其是每年的4~6月达到峰值。



野外脏乱潮湿的环境是蜱虫最愿意栖息的地方, 尤其是草地、农田和树林之间 ,此外,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和鸟巢等都是滋生蜱虫的温床, 同时蜱虫还愿意寄居动物身上,如牛、羊、老鼠等。



处理“蜱虫”叮咬的方法


卫生部发布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提到可用酒精或者烟头刺激叮咬的蜱使其退出皮肤,但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也提出不建议这样的做法,以防增加感染风险。通常建议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口器部位,垂直向上拔出。


拔下来的蜱虫最好不要扔掉,可以将其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冻进冰箱,如果日后出现蜱传病的症状,能够协助医生更叫快速的找出发病原因。


紧接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一旦出现蜱虫的口器断在皮内、全身中毒症状,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处理。


远离蜱虫,平时应该怎么做?


01

外出时做好防护

尽量给宝宝戴帽子、穿长衣长裤,在颜色和材质方面,选择浅色的针织衣物,因为光滑的表面不易使蜱虫黏附,也便于查找是否有蜱虫爬在衣服上;同时,把裤腿扎紧,或者将其塞进袜子、鞋子里,千万不要给宝宝穿凉鞋。


02

涂抹驱避剂

为防止宝宝被蜱虫叮咬,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适合2岁以上年龄段的宝宝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03

及时检查清理

当从可能有蜱虫出没的地方回家后,要给宝宝换掉所有的衣服并立即洗澡,尤其要查看宝宝的头皮、耳后、脖颈、腋下等是否有蜱虫,一旦发现,及时清除,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感染。


# 防毒记 #

夏天,这些虫也要当心


除了蜱虫,夏季还有不少其他常见的蚊虫,如最近接诊量上升的蜈蚣咬伤。当受到这些蚊虫伤害时,宝妈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不妨参考看看这份《防毒记》:



01

蜈蚣

蜈蚣居五毒之首,一旦被其叮咬后会引起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尤其是其毒液中含有类似蜂毒的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严重时会让宝宝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乃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危急宝宝生命。


○ 常用应对方法参考

一旦被咬伤,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千万不要用碘酒,之后再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同时立即到医院就诊,根据验血结果,再结合症状评估病情。


02

蜜蜂

蜜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如果宝宝被螫伤后局部会红肿得很厉害,中央常有一个由毒刺刺入而形成的针尖大暗红色出血点,会让宝宝有烧灼痛和刺痒。


○ 常用应对方法参考

用镊子、针尖挑出尾刺,一定不要挤压伤口,然后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清洗伤口,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



03

刺毛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